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平晓鸽

作品数:19 被引量:78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物种
  • 5篇生物多样性
  • 4篇动物
  • 4篇公约
  • 3篇野生动物
  • 3篇生物多样性公...
  • 3篇种群
  • 2篇动物保护
  • 2篇中国生物
  • 2篇区系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物种丰富度
  • 2篇灭绝
  • 2篇可持续利用
  • 2篇脊椎动物
  • 2篇国家级自然保...
  • 2篇丰富度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保护区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广东省生物资...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广州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新疆大学
  • 2篇四川省林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安徽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18篇平晓鸽
  • 10篇蒋志刚
  • 9篇李春旺
  • 8篇曾岩
  • 5篇魏辅文
  • 5篇汤宋华
  • 5篇方红霞
  • 5篇罗振华
  • 3篇李立立
  • 2篇冯祚建
  • 2篇王应祥
  • 2篇刘少英
  • 2篇吴毅
  • 2篇崔绍朋
  • 2篇张正旺
  • 2篇胡慧建
  • 2篇臧春鑫
  • 2篇周开亚
  • 2篇胡义波
  • 2篇初红军

传媒

  • 8篇生物多样性
  • 2篇环境教育
  • 2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兽类学报
  • 1篇新华文摘
  • 1篇野生动物
  • 1篇广西植物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有蹄类动物多样性和特有性:演化与保护被引量:20
2018年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一个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具有丰富的生境类型和生物种类,是生物多样性与全球环境变化领域的热点研究区域。青藏高原发育着独特的动物区系,尤其是有蹄类动物,如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野牦牛(Bos mutus)、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普氏原羚(P.przewalskii)、白唇鹿(Przewalskium albirostris)等青藏高原特有动物。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如下问题:青藏高原有多少种有蹄类动物?有多少种特有有蹄类动物?其分布格局如何?生存状况如何?保护现状如何?我们首先确定了青藏高原动物地理区的地理边界。发现青藏高原有28种有蹄类,其中10种是青藏高原特有种。青藏高原有蹄类种数占中国有蹄类的42%,单位面积上的有蹄类物种密度比中国现生有蹄类物种平均密度高62%。特有种比例高达36%。然而,青藏高原有蹄类物种分布不均匀,其丰富度呈东部高西部低格局,而高原特有有蹄类则分布于高原腹地。青藏高原有蹄类动物生存受威胁比例高,其中71%为受威胁物种,54%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或附录II。野外调查发现大额牛(Bos frontalis)已经野外灭绝,目前仅在高黎贡山有人工养殖的群体。青藏高原有蹄类物种红色名录指数从1998–2015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全球气候变化将加剧这一趋势。青藏高原有蹄类受威胁局面仍在继续,物种生存状况持续恶化。虽然经过40年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但一些青藏高原有蹄类的重要种群与栖息地并没有被自然保护区和新建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所覆盖。因此,在开发青藏高原、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应尽量保存高原野生动物种群与生境,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双赢目标。
蒋志刚李立立李立立胡慧建李春旺平晓鸽李春旺
关键词:青藏高原区系全球变化多样性
普氏原羚分布、种群和保护现状被引量:7
2018年
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为了掌握该物种的分布和种群状况,我们于2014–2015年采用全面调查和直接计数的方法,对普氏原羚的分布、种群和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普氏原羚分布在青海湖周边12个隔离的分布点,与全国第一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结果相比,有多个新的分布点被发现,分布范围和面积扩大;调查共发现1,238只普氏原羚,与2010年以后的调查结果相比,种群数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然而,仅有4个分布点位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尽管刚察县成立了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天峻县成立了普氏原羚自然保护站,但现有的管护力度仍然不够,且缺乏系统的管理规划。我们建议在天峻县布哈河上游的生格–快尔玛地区成立普氏原羚自然保护区;同时建立适当的生态补偿机制,协调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鉴于目前圈养种群发展迅速,建议在历史分布区选取合适的地点进行人工繁育个体的迁地放归。
平晓鸽李春旺李春旺汤宋华李春林汤宋华陈静方红霞崔绍朋蔡平陈静吴永林蒋志刚
关键词:直接计数种群数量
加入《迁徙物种公约》,促进全球迁徙动物保护被引量:5
2019年
自然界中,一些野生动物为了觅食或繁殖,会随着季节沿固定或非固定路线从一处栖息地转换到另一处栖息地。这些野生动物常常跨越国界进行长距离的迁徙或洄游,其生存容易受到迁徙或洄游路线阻断、过度捕猎/捕捞、气候变化以及觅食或繁殖栖息地丧失和退化的威胁(Wilcove&Wikelski,2008)。
蒋志刚张正旺张正旺张润志初红军马志军丁长青初红军李义明平晓鸽丁长青赵亚辉李娜徐基良平晓鸽曾岩戚英杰李娜
关键词:洄游觅食长距离
峨眉山世界遗产地植物多样性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及保护
2018年
该研究在申遗文本和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峨眉山世界遗产地原生植物及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物种多样性、物种组成、植物区系、植被类型及垂直分布格局等方面,分析论证了峨眉山世界遗产地植物多样性的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并简要概述了当前峨眉山世界遗产地植物受威胁状况以及在保护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结果表明:(1)峨眉山世界遗产地目前拥有高等植物242科3 200种以上,特有植物、孑遗植物种类丰富。(2)与中国其他湿润性亚热带山地森林垂直带谱相比,峨眉山亚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完整,常绿阔叶林东部类型在山地垂直带谱中占据显著地位,海拔上限最高,跨度最大,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东部亚区森林群落特点。(3)植物区系复杂,既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植物区系成份,又有中国—日本与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分布。(4)受人为活动(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和自然扰动(气候变暖、地质灾害等)影响,峨眉山世界遗产地植物多样性下降明显,珍稀濒危植物受威胁程度增加,典型群落面积退化,稳定性降低。建议在划定珍稀植物保护区,对植物栖息地进行专门保护的基础上,开展植物多样性、环境因子、人为活动动态监测,预见性地保护其突出普遍价值,实现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姚小兰杜彦君郝国歉杜彦君胡军华平晓鸽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珍稀濒危物种
陕西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和保护成效被引量:1
2021年
野生动物资源本底是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有效管理的基础。为了掌握脊椎动物资源现状和评估保护成效,在2017和2018年,利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陷阱法等方法,对陕西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采用专家打分法对该保护区保护成效进行赋值评估。结果表明:(1)青木川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野生脊椎动物342种,隶属5纲32目91科233属,其中,国家I级、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10种和41种;与2002年保护区建立初期相比,增加了4目9科46属83种,其中,鸟类物种数增加最多,达55种,两栖类仅增加1种。(2)青木川镇游客总量从2009年的5万余人次/年,发展到2017年的162万人次/年,保护区外围的旅游开发对该保护区脊椎动物及栖息地均有一定的潜在影响。(3)过去30年内土地利用模式变化明显,2001年未建立保护区时,该区域农业用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3%,建立保护区后至2018年,农业用地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使得区域内脊椎动物的栖息地面积显著增加。(4)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显著,主要干扰因素发生变化,表现为保护区脊椎动物物种总数明显增加,栖息地适宜性和区域完整性显著增强,主要干扰因素类型已由早期的农林牧渔活动转变为现在的外围旅游开发。
梁冬妮缪涛常江郭松凯蒋志刚吉晟男平晓鸽平晓鸽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土地利用旅游开发
“野生动物”的概念框架和术语定义被引量:27
2020年
"野生动物"(wild animal)一词不止在我国,在全球的英语使用者中也有不同的含义。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国内法和国际法背景下的定义和适用范围,结合人类对动物繁殖和生活条件的控制情况,本文提出了"野生动物"的二维概念框架,梳理了动物从"野生"到"驯化"的12个连续状态。以下状态即未经中长期人工选择的动物类群应被视为野生动物:(1)其在荒野自然或人工环境(如城市或乡村)中自由生存繁殖,无论是否存在人工投喂、经救护或辅助生殖后被放归的个体;(2)被捕捉圈养在人工环境中生活,或源自野外但在圈养条件下出生的个体;(3)直系血亲(《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解释为世系前四代)仍有野外来源的人工繁育后代;(4)放生、逃逸或引入到自然环境中的人工繁育个体。在野生动物物种保护的目标和语境之下,经过长期人工选择的驯化动物,无论其是否在人类控制下生活,如家养猫狗、家禽家畜或模式实验动物,以及流浪猫狗、放生禽畜和野化家养动物等都不是"野生动物"。但对于一些经过一定程度的人工选择,所处人类控制情况和对野外种群的影响各异(如经过多代人工繁育的驯养动物、因人类活动导致的外来动物等),其是否需被作为野生动物管理,则需要根据生态安全、物种管理、立法目标等特别设定监管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对象可以考虑为:受到人类威胁濒临灭绝的,或者具有重要生态作用的野生动物物种,其状态可不限于是在野外还是人工控制条件下。其他动物的管理,可根据遗传资源保护、疫病防控、动物福利和生态安全等需要,另外设立《动物福利法》《生物安全法》等,并和已有的法律法规如《动物防疫法》《渔业法》等做好衔接。本文还就《野生动物保护法》可能采用的"野生动物"定义提出建议。
曾岩曾岩魏辅文
关键词: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主要成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被引量:30
2021年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基本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全方位系统保护。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被纳入国家的顶层设计,相关法规制度逐步完善,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措施,我国重要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得到明显提升。此外,通过缔结多项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协定,以及倡议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举措,我国完成了从重要参与者向积极贡献者的履约角色转变。然而,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和加强的问题,如:资金投入机制单一,数据整合程度不够,对海洋等生态系统的保护投入不足,以及追求数量目标而忽视生态系统结构和完整性等。未来,应转变保护策略,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公约间协同增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环境污染治理等相结合;从追求数量目标转为提升质量,加大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野生动物遗传资源库和野外台站建设力度,加强外来入侵生物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研究;搭建大数据平台,推动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和深度挖掘,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魏辅文平晓鸽胡义波聂永刚曾岩黄广平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态文明野生动植物海洋保护
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被引量:1
2021年
《生物多样性公约》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它还有另外两个目标: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共享遗传资源的商业利益和其他形式的利用。1968年,美国生物学家和保护学家雷蒙德在《一个不同类型的国度》中首次提出了"生物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概念逐渐在科学和环境领域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
平晓鸽魏辅文
关键词:公平合理《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被引量:644
2016年
为全面评估中国野生脊椎动物濒危状况,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于2013年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编制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我们编制了《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
蒋志刚江建平王跃招张鹗张雁云李立立谢锋蔡波曹亮郑光美董路张正旺丁平罗振华丁长青马志军汤宋华曹文宣李春旺胡慧建马勇吴毅王应祥周开亚刘少英陈跃英李家堂冯祚建王燕王斌李成宋雪琳蔡蕾臧春鑫
关键词:野生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
通过红色名录评估研究中国哺乳动物受威胁现状及其原因被引量:29
2016年
依据中国哺乳类野生种群与生境现状,我们利用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Version 3.1),Guidelines for Using the 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和Guidelines for Application of IUCN Red List Criteria at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Version 4.0),评价了中国所有已知的673种哺乳动物的濒危状况。本次评估了71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没有评估的哺乳动物,还评估了60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误认为中国没有分布的哺乳动物。发现中国有3种哺乳动物"野外灭绝",3种"区域灭绝"。受威胁中国哺乳动物共计178种,约占评估物种总数的26.4%,高于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物种平均受威胁率(21.8%)。中国哺乳动物1/4的特有种属于受威胁物种。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目是灵长目、食肉目与鲸偶蹄目。多数省区的受威胁哺乳动物物种占本省区哺乳动物总数的20–30%。中国哺乳动物种类多分布在中国第二级地理阶梯。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哺乳动物虽然种类少,但是受威胁哺乳动物的种类比例高。过度利用、生境丧失和人类干扰名列受威胁哺乳动物致危因子的前3位。自从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以来,一些中国濒危哺乳动物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改善。然而,鉴于中国哺乳动物区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以及中国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如何拯救这些濒危物种仍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艰巨任务。
蒋志刚李立立罗振华汤宋华李春旺胡慧建马勇吴毅王应祥周开亚刘少英冯祚建蔡蕾臧春鑫曾岩孟智斌平晓鸽方红霞
关键词:哺乳动物灭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