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衍海

作品数:9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骨折
  • 4篇灌注
  • 4篇CT灌注
  • 4篇成像
  • 3篇手术
  • 3篇骨肿瘤
  • 3篇灌注成像
  • 3篇恶性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CT灌注成像
  • 2篇原发性
  • 2篇手术治疗
  • 2篇体层摄影
  • 2篇胫骨
  • 2篇胫骨平台
  • 2篇良恶性
  • 2篇关节

机构

  • 8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东南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左衍海
  • 4篇陈勇
  • 4篇施鑫
  • 2篇靳激扬
  • 2篇方益春
  • 2篇赵建宁
  • 1篇谢发荣
  • 1篇吴苏稼
  • 1篇凌中华
  • 1篇徐海栋
  • 1篇梁宵
  • 1篇朱军伟
  • 1篇丁权

传媒

  • 3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世界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胫骨平台骨折致膝关节面滑移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胫骨平台骨折伴膝关节面滑移是较为少见的损伤,现有的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系统不包括该型,相关的文献报道也很少见。文中报道我们利用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伴膝关节面滑移的经验。方法对15例胫骨平台骨折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X线片示骨折解剖复位11例,近解剖复位4例,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拆除外固定后无骨折再移位,无术后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10天左右骨折部位疼痛消失,3周后无压痛及纵轴叩击痛,3个月后X线示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关节活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关节滑移效果满意,有利于关节解剖复位、早期关节活动、减少骨与软组织损伤并发症。
左衍海方益春梁宵陈勇谢发荣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
恶性肿瘤转移机制研究新进展被引量:35
2008年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后者有转移和复发倾向。转移是预后不良的征兆,也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的转移是包括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侵入细胞外基质,侵袭附近血管和淋巴管而进入循环系统,并与血小板和靶点处内皮细胞黏附,并相互作用而穿出脉管系统,在靶点处形成新的克隆,有效地逃避机体免疫清除等事件在内的一系列"级联反应"。目前,已在少数实体瘤中分离出干细胞样细胞,即所谓的"肿瘤干细胞",这些细胞虽然数目极少,但有高度的成瘤性,有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根源。
左衍海施鑫
关键词:肿瘤肿瘤干细胞
合并胫距关节前脱位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踝部骨折修复外侧副韧带对胫距关节前脱位复位的重要性. 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1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胫距关节前脱位的病例;男7例,女3例;年龄16~61岁,平均31岁;左足2例,右足...
凌中华陈勇左衍海朱军伟丁权蔡腾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胫骨平台外侧髁塌陷分离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外侧髁塌陷分离骨折复位困难的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外侧切口显露外侧半月板外侧缘,复位半月板后再复位平台外髁,对45例胫骨平台外髁塌陷分离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男27例,女18例;年龄15~76岁,平均37岁。伤后至就诊时间1~14d,所有患者X线片提示胫骨平台外髁塌陷超过2mm或增宽大于5mm。术后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关节功能,并通过观察患膝有无疼痛,关节活动度,有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面再塌陷并发症指标对疗效评估。结果:术后X线片示骨折解剖复位31例,近解剖复位14例,钢板螺钉位置均满意。45例中42例得到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解除外固定后无骨折再移位,无术后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均在10d左右骨折部疼痛消失,3周后无压痛及纵轴叩击痛,3个月后X线提示所有病例骨折完全愈合。据Rasmussen评分标准优37例,良7例,尚可1例。结论:外侧半月板及塌陷骨块嵌顿是导致胫骨平台外髁复位困难的两大因素。
陈勇方益春左衍海赵建宁
关键词:胫骨骨折外科手术
去卷积CT灌注成像鉴别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评价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可行性,分析各灌注参数在鉴别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33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骨肿瘤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获得肿瘤和附近正常肌肉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和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等灌注参数。恶性骨肿瘤患者24例为恶性组,良性骨肿瘤患者9例为良性组,24例患者的正常肌肉组织作为对照组。对三组间灌注参数基础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良性组与恶性组的TDC明显不同,前者上升缓慢,走行自然;后者上升速度快,或形成明显平台期或缓慢下降;三组间BF、BV和PS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但TTP值无统计学意义(P=0.883);两两比较:恶性组和良性组BF、BV和P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和P=0.001,P=0.000,P=0.001),但TTP无统计学意义(P=0.638和P=0.850),恶性组BF、BV值明显高于良性组(P=0.009,P=0.038),但二者的TTP和PS值无统计学意义(P=0.795,P=0.624)。结论:CTPI能够用于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可以利用TDC和BF、BV值鉴别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
左衍海施鑫靳激扬
关键词: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灌注肿瘤
去卷积CT灌注成像鉴别原发性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
本研究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 去卷积CT灌注成像鉴别原发性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 目的: 1.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在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的可行性;2.利用CT灌注成像技术评价原发性骨与软组...
左衍海
关键词:X线计算机骨肿瘤CT灌注成像
文献传递
CT灌注成像评价骨肿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 imaging,CTPI)研究新辅助化疗治疗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骨肿瘤患者13例接受常规化疗,其中骨肉瘤6例,上皮样肉瘤1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4例,滑膜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每组患者均在化疗前1~5d及化疗后1~3周行CTPI,计算出血流量(BF)、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数据分析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化疗前后各参数的中位数BF分别为52.800mL/(100g·min)和53.000mL/(100g·min),BV分别为65.300mL/100g和67.600mL/100g,TTP分别为120.300S和114.900S,PS分别为40.100mL/(100g·min)和48.500mL/(100g·min)。化疗前后BF、BV和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82、0.075和0.701;化疗后PS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PS能够评价化疗前后肿瘤血管灌注情况的变化,而BF、BV和TTP则相反。
施鑫吴苏稼靳激扬左衍海
关键词:骨肿瘤X线计算机化学疗法灌注
CT灌注成像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9年
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特征,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CT灌注成像(CTPI)是一种功能成像,能反映肿瘤解剖学特征和病理生理学改变,在微循环水平上反映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上被广泛用来鉴别良、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或转移灶,指导肿瘤分期或分级,评价肿瘤治疗的疗效等。应用领域涉及颅脑、甲状腺、唾液腺、乳腺、肺、肝、食管、肾、结直肠等多个器官的肿瘤。文中就CT灌注成像的原理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左衍海施鑫
关键词: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灌注肿瘤
侧后方入路椎体开放截骨植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采用侧后方人路椎体开放截骨植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评价其放射学指标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13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20-58岁,平均37.2岁。T11骨折2例,T12骨折3例,L1骨折6例,L2骨折2例。均行侧后方入路椎体开放截骨植骨内崮定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d至2年,平均8个月。植骨均为自体髂骨。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cobb角及治疗相关并发症情况,患者主观满意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结果13例患者术后均获12-36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分别由术前平均(21.02±3.02)、(31.34±5.18)cm矫正至术岳(31.88±3.46)c113、(33.75±3.66)cm,cobb角由术前平均28.46°±5.81°矫正至术后4.62°±3.48°,VAS评分由术前(7.63±0.72)分矫正至术后(1.39±1.02)分,以上项目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死亡、大血管及腹腔内脏器官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侧后方入路椎体开放截骨植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陈勇徐海栋赵建宁左衍海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折植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