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峻玉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小麦
  • 3篇选育
  • 2篇冬小麦
  • 2篇性状
  • 2篇选育模式
  • 2篇育种
  • 2篇亲本
  • 2篇亲本材料
  • 2篇京冬8号
  • 1篇冬小麦新品种
  • 1篇性状分析
  • 1篇育种模式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长发育特性
  • 1篇品质指标
  • 1篇种质
  • 1篇株高
  • 1篇株高性状
  • 1篇夏大豆
  • 1篇节间

机构

  • 5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尹峻玉
  • 6篇田立平
  • 6篇孙家柱
  • 6篇郭仁峻
  • 3篇薛民生
  • 2篇张福胜
  • 1篇尤明山
  • 1篇孟荣华
  • 1篇李保云
  • 1篇刘广田
  • 1篇王卫红
  • 1篇苏青
  • 1篇田力平
  • 1篇田力平
  • 1篇张福胜
  • 1篇张福胜

传媒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作物杂志
  • 2篇北京农业科学
  • 1篇莱阳农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35份亲本材料株高性状的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小麦茎秆虽不是产量的构成要素,但小麦茎秆具有支持、输导、制造与贮藏营养的功能。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逐步改善,倒伏仍是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本研究通过对35份小麦不同类型亲本材料在高水肥条件下株高及其构成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通过形态选择提高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
田立平尹峻玉郭仁峻
关键词:小麦茎秆亲本材料株高性状分析
小麦新品种京冬8号选育模式的回顾和总结
京冬8号(原京农88-66)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其组合阿芙乐尔/5238-016//红良4号/3/京农79-106(有芒红7号/洛夫林10号)。1995年北京市审定,天津市、河北省审定和山西省...
孙家柱郭仁峻张福胜田立平尹峻玉薛民生
小麦几个品质指标的环境稳定性比较被引量:6
2005年
研究证明:Zeleny沉降值具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即环境条件对不同基因型的作用相对一致,并且这种相对稳定性水平至少要高于千粒重。相比之下,SDS沉降值则更多地受到基因型和环境间互作的影响,表现为环境稳定性相对较差,实践中应根据研究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测试方法。另外新推出的膨胀系数(SIG)法表现出了和Zeleny法几乎同样的环境稳定性,并可以很好地区分品种、种植地点和密度差异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麦田基本苗密度从稀条播降至点播水平后几乎所有品质性状都得以改善。这说明密度是优质环境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另外淋雨导致的穗发芽对Zeleny沉降值的测定结果影响不明显,但使SDS沉降值和膨胀系数的测定结果升高7.1%和2.9%,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不过萌芽程度与SDS沉降值升高的程度并无明显的相关。同时在几个不同的品质指标中,不同品种雨前和雨后测试结果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r值在0.9左右),说明品种间仍具可比性。在育种研究中不必因为淋雨和穗发芽而放弃原定的沉降值筛选计划,当然此时采用Zeleny法测定更为稳妥,不仅材料间可以相互比较,测定结果在量值上也不必做校正。
孙家柱尤明山李保云郭仁峻尹峻玉田立平苏青刘广田
关键词:小麦品质指标沉降值
小麦新品种京冬8号选育模式的回顾和总结被引量:9
2001年
通过小麦新品种京冬 8号的选育过程论证了“以大粒为特点、以穗重为优势同时产量三因素协调发展”的中间型育种模式对指导本区育种的实用性和重要价值 ;在选择思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主要经验包括 :①京冬 8号的选育把灌浆速度快、千粒重高作为本区育种上进一步高产的突破口。即通过提高灌浆强度赢得了时间 ,克服了本区穗分化时间短、灌浆期短的限制 ,有利于缓解后期灾害的影响和协调早熟与高产的矛盾 ;②立足自己创造的亲本 ,科学地将不同的抗源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对多种病害的广泛抗性 ;③在抗倒性、早熟性、抗寒性和品质等选择上目标明确而辨证 ,通过全面权衡各主要性状不仅实现了早熟性、抗寒性和品质过关而且通过改善茎秆质量使中高秆的京冬 8号具备了很好的抗倒性 ,这使我们对矮秆和抗倒的关系有了更为辨证的认识 ;④通过建立大规模的良种繁育基地 ,结束了小麦育种长期存在的重育轻繁的历史 ,有力地推动了本区小麦的良种化和纯种化进程 ,使京冬 8号很快成为本区的主栽品种 ,累计种植 4 70 0万亩 。
孙家柱郭仁峻张福胜田立平尹峻玉薛民生
关键词:小麦育种模式京冬8号
35份亲本材料产量性状的分析
1999年
对小麦亲本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并做出正确的评价是有效地利用亲本资源,使其优良的遗传性状在后代得到充分表现的关键,是小麦育种工作的基础。为此,1997~1998年对35份小麦不同类型亲本材料在高肥水下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株高及其构成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正确评...
田立平郭仁峻尹峻玉
关键词:小麦亲本材料产量性状
矮败麦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传粉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01年
1997~ 1999年对 4 4个转育多代的矮败麦材料和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不同的 6个群体进行了有关数据的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1)矮败麦的株高、抽穗期和开颖期 (分别以S1,S2 ,S3 表示 )与其姊妹散粉株的对应性状 (F1,F2 ,F3 )的关系分别是 :S1=0 5 98F1(R2 =0 4 88) ,S2 =3 5 37+ 0 814F2 (R2 =0 60 0 ) ,S3 =5 771+ 0 85 6F3 (R2 =0 5 0 0 )。另外矮败麦还表现为成穗多 ,结实率低 ,子粒饱满度和粒重不高 ,但我们所用是其后代可育株 ,故对矮败麦的选择标准要适当放宽。 (2 )矮败表的穗下节伸长 (抽穗 )速度只及其可育株的 5 8 5 % ,伸长速度无明显的高峰 ,但其伸长的持续期稍长 ,这说明矮化和发育推迟可能是同一发育现象所导致的两个结果。 (3)可育株、不育株开花、开颖之间的时间间隔和其穗子之间的空间间隔的大小对株间传粉和不育株结实都至关重要。小麦自花授粉作物的花器特点对及时高效地接受外来花粉有一定的障碍作用 ,所以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不育株的结实率。相比之下矮败麦更容易接受来自距离稍远一些的花粉 。
孙家柱郭仁峻尹峻玉王卫红田立平孟荣华
关键词:矮败小麦发育进度节间小麦
冬小麦新品种京冬11的选育和特点被引量:1
2004年
孙家柱田力平尹峻玉张福胜薛民生
关键词:冬小麦选育
夏大豆种质在春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2003年
利用夏大豆种质晋7203-3通过梯级杂交,育成春大豆合丰44.该品种集双亲之优点抗病、优质、高产,即抗大豆病毒病SMV1号菌株,中抗灰斑病,比对照品种增产15.5%.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东部地区种植.
孙家柱田力平尹峻玉张福胜
关键词:冬小麦育种丰产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