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海锋
- 作品数:16 被引量:26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带季内变化各模态的环流及海温特征被引量:6
- 2013年
- 本文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的850 hPa风场,及NOAA扩展重建的海温场资料,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1951~2005年间中国夏季风雨带季内变化各模态的西太平洋副高夏季各月活动特点的差异,及其与前期冬季东亚季风和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联系,并分析了我国夏季风雨带季内变化各模态与夏季雨型的关系。结果表明,不仅不同模态对应的西太平洋副高自春至夏的两次北跳有明显不同的过程,而且两次北跳还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一次北跳主要对6月的雨带特征有重要影响,第二次北跳对7、8两月的雨带分布有决定性意义。太平洋海温异常对我国夏季风雨带季内变化的影响是多态的,在不同季风—ENSO循环的位相有不同的表现。第一模态主要出现在El Nio减弱位相,第二模态在La Nia发展位相,第三模态在El Nio发展位相,第四模态在La Nia减弱位相,第五模态ENSO的信号较弱,第六模态在La Nia持续位相。此外,不同海洋关键区的海温异常对我国雨带季内变化也有不同的调控作用。黑潮区的海温与6月的雨带活动关系密切,而赤道东太平洋的ENSO循环对7、8两月的雨带有重要影响。对我国夏季风雨带季内变化模态与夏季雨型关系的分析则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某些联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相互取代。
- 宗海锋陈烈庭
- 关键词:东亚季风
- ENSO与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关系的不稳定性特征被引量:79
- 2010年
- 根据1951~2007年中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和Nin~o3区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采用滑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中国夏季降水与前期冬季Nin~o3区海温年际变化关系的不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年际变化关系的长期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东北和西北地区相关的不稳定性比东部地区大,与预测经验吻合。同时也有明显的阶段性,1951~2007年据滑动相关系数序列可分成1962~1977年、1978~1992年和1993~至今三个时期。各个时期平均约为16年。它们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时间很短,是以气候跃变的形式来完成的。近50多年来在1960年代初、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共发生了3次明显的跃变过程。跃变前后某些地区滑动相关系数的符号或强度都有显著的差异。研究还表明,不同时期,尽管同样是ElNin~o事件,它们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有不同的表现。1962~1977年时间的相关模型有两条多雨带:一条位于华北、东北平原和内蒙古东部一线,另一条在长江中游地区。秦岭大巴山区和江淮流域降水偏少。1978~1992年时期只有一条多雨带,位于秦岭大巴山区、长江中游和下游一线。黄淮地区及华北至东北南部降水偏少。目前我们所处的时期(1993~至今)雨带分布与1962~1977年时期的模型基本相似,也为南、北两条多雨带,但其北支雨带南移,位于从川渝地区经黄淮地区、黄河下游至东北平原一带,湖北北部和长江下游降水偏少。呈现北方降水偏多、南方降水相对偏少的分布。所以,利用ENSO事件做我国汛期降水预报,不能只考虑其平均情况的年际变化关系,还应注意它们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问题。
- 宗海锋陈烈庭张庆云
- 关键词:ENSO事件中国夏季降水
- 2024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与展望
- 2024年
- 2024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汛期(6~8月)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会商会。通过综合分析大气所各数值模式和统计模型的预测结果,在未来3~5个月热带中东太平洋从El Niño事件恢复至正常状态的背景下,预计2024年汛期(6~8月),东北大部分地区、华北东部、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西藏大部、陕西南部、西南地区南部和东部降水正常略偏多,其中东北的北部和东部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2~5成,可能发生局地洪涝灾害。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少,其中新疆北部至内蒙古西部和华南地区降水偏少2~5成,可能发生阶段性高温热浪。预计2024年夏季登陆台风数量略偏少。由于未来El Niño事件的衰减速度、热带印度洋和北大西洋海温异常的演变趋势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环流的季节内变化等诸多因素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此次汛期降水预测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 范方兴郑飞彭京备陈红郎咸梅张汇玮马洁华李超凡宗海锋包庆胡帅董啸刘永田宝强王磊穆松宁林朝晖张庆云周天军
-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高纬度环流夏季降水异常
- 长江流域梅雨的多尺度特征及其与全球海温的关系被引量:30
- 2005年
- 利用EOF和小波变换方法讨论了长江流域梅雨期降水的多时空尺度特征.长江流域梅雨期降水空间分布主要存在3种类型:(1)江南北部多雨、黄淮少雨型;(2)长江中下游多雨、江南南部少雨型;(3)江淮流域、华南东南部多雨及江南北部、华北地区少雨型.时间尺度主要周期为:准2年、3~5年、准10年振荡和线性增加趋势.长江流域梅雨期降水的各主要周期与前期(秋、冬和春季)全球海温相关分析表明,前期各季海温相关以冬季相关最好.年际、准2年及3~5年振荡周期对应的海温关键区,主要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年代际及准10年振荡周期对应的海温关键区,主要在温带海洋;线性增加趋势的海温关键区,则遍布全球海洋.选取显著性水平达到0.05的相关区域海温距平的平均值作预报因子,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梅雨期降水距平进行回报和预报试验的结果表明,综合考虑不同时间尺度的海温因子共同作用后建立的预测模型,对预测我国梅雨期降水距平的分布,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 宗海锋张庆云彭京备
- 关键词:梅雨海温
- 2022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与展望被引量:2
- 2022年
- 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70%。2020年夏季出现超长梅雨期,长江和淮河发生洪水;2021年夏季,华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期间发生了“21·7”河南地区特大暴雨事件。这些气象灾害都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有必要提前对气候异常进行预测,以提高国家的防灾减灾能力。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汛期(6~8月)的全国汛期气候趋势预测会商会。通过综合大气所各个数值模式和统计模型的结果,在未来4~6个月全球短期气候仍处在La Niña事件恢复到ENSO正常状态的背景下,预计2022年汛期(6~8月),东北东部和中部、华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东南沿海、西北地区中部、西藏大部分地区、西南地区东部和云南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多,其中环渤海湾地区降水偏多2~5成,可能发生局地洪涝灾害。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少,其中长江下游地区和新疆北部降水偏少2~5成。预计今年登陆台风数正常略偏多。由于未来ENSO的趋势演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以及夏季降水受到中高纬大气环流季节内变化的影响,因此,此次汛期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将根据2022年春末、夏初大气环流和海洋等因子的实际演变趋势,做进一步补充订正预测。
- 彭京备郑飞范方兴陈红郎咸梅詹艳玲林朝晖张庆云林壬萍李超凡马洁华田宝强包庆穆松宁宗海锋王磊段晚锁周天军
- 关键词:夏季降水异常登陆台风
- 27.3及13.6d周期的大气潮被引量:3
- 2007年
- 对比分析了25a(1973-1998年)的日长(Lengthofday,以下简称LOD)、大气环流及月球相位随时间的变化.发现伴随着月球相位的交替变化,地球大气的纬向风速场、地球位势高度场及LOD作27.3及13.6d的周期振荡.每5-9d(平均6.8d),随着月球视赤纬角从0°变为最大值(绝对值)或从最大值变为0°,全球纬向风速场、地球位势高度场及LOD经历一次突然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大气振荡,被视为一种大气潮.对比月球视赤纬角变化及与其对应的LOD、大气纬向风速场及地球位势高度场变化,分析了10个大气潮个例.月球对地球大气引潮力作用的周期变化,是引发27.3及13.6d周期大气潮的主要原因.月球对地球大气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引起大气纬向风速场及地球位势高度场的变化.当月球围绕地球运转至天赤道上空时,月球视赤纬角等于0°,这时月球对大气的引潮力最大,大气的纬向风速增加,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减小,日长(LOD)增加.反之,当月球视赤纬角最大(绝对值),月球对大气的引潮力减小,大气纬向风速减小,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增加,LOD减小.27.3及13.6d周期的大气潮值得更深入地研究.月球对地球大气的引潮力作用,应该在大气环流及中短期天气预报模式中予以考虑.
- 李国庆宗海锋
- 关键词:大气潮大气环流
- 天体对地球自转速度及大气气压场的影响-27.3天及13.6天周期的大气潮
- 分析了1962至2006共44年逐日的、全球的气压场、地球的日长—Length of day,简称LOD(它与地球的自转速度成反比)、以及与其对应的天体(月球及太阳)方位天文资料。发现:伴随着月球绕地球运转的相位变化,L...
- 李国庆宗海锋张庆云
- 黑潮和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在2008年1月我国南方雪灾中的可能作用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5
- 2008年
- 根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扩展重建海表温度资料,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IAP-T42L9)模拟了大气环流对黑潮区、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偏暖的响应特征,并探讨了黑潮区、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在2008年1月我国南方雪灾中的作用。通过模拟场与观测场的比较表明,在考虑黑潮区和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偏暖的情况下,模式比较成功地模拟出了2008年1月我国南方发生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各种主要环流特征。黑潮区海温升高导致东亚沿海位势高度增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它一方面不利于冷空气向下游输送,导致冷空气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堆积;另一方面加强了海洋的暖湿气流及向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水汽输送,为我国南方雨雪天气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有利于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持续。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偏暖对中高纬地区中西伯利亚阻塞高压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受其影响,我国除受东路冷空气活动的影响外,中纬度还不断有西路冷空气随着西风带槽脊东移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它是导致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 宗海锋张庆云布和朝鲁纪立人陈烈庭
- 关键词:海温异常雨雪
- 2023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与展望
- 2023年
- 2023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汛期(6~8月)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会商会。通过综合大气所各数值模式和统计模型的结果,在未来4~6个月热带中东太平洋从持续3年的La Niña事件转为异常偏暖状态的背景下,预计2023年汛期,东北的北部和东部、华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黄淮流域、东南沿海、西北地区中部、新疆和西藏的西部、西南地区中部降水正常略偏多,其中东北的北部和东部以及黄淮流域降水偏多2~5成,可能发生局地洪涝灾害。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少,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河套北部至内蒙古中东部、新疆北部降水偏少2~5成,可能发生阶段性高温热浪。预计今年夏季登陆台风数量接近正常。由于未来ENSO的演变趋势、西太平洋暖池对流的异常变化以及中高纬度环流异常的季节内变化等诸多因素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此次汛期降水预测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将根据2023年春末、夏初大气环流和海洋等因子的实际演变趋势,做进一步补充订正预测。
- 范方兴郑飞彭京备陈红郎咸梅詹艳玲马洁华李超凡包庆胡帅董啸田宝强王磊穆松宁宗海锋段晚锁林朝晖张庆云周天军
- 关键词:中高纬度环流夏季降水异常
- 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带季节内变异模态的研究被引量:21
- 2007年
- 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1~2005年中国160个站月降水量资料,用扩展的EOF(EE—OF)分析、小波变换、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带季节性南北变动的主导模态和时空变化的特征,分析了各模态的气候特点及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内变异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夏季雨带季节性进退活动不仅是多态的而且是多时间尺度的现象。主导模态主要有六种,为了对各模态雨带推进过程的不同特点有个概要的认识,分别称之为:梅涝型、伏旱型、梅旱型、南涝北旱型、常态型和南旱北涝型。这六种模态基本上反映了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季节性移动异常的各种情况。在时间尺度上,各模态普遍存在准两年、3~5年和准8年的年际变化,以及准10年、准15年、准24年和准30年的年代际变化。但各模态的优势周期存在明显差别,尤其是年代际变化。分析还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变异是影响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季节内时空变化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基本上,不同型式的副高变异对应有不同的雨带季节内变化模态和天气气候特征。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中国夏季雨带季节内变异各模态形成的物理过程和成因提供基础。
- 陈烈庭宗海锋张庆云
- 关键词:夏季风降水模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