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晓猛

作品数:53 被引量:1,30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水利工程
  • 21篇天文地球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水文
  • 8篇城市
  • 7篇降水
  • 6篇水文模型
  • 6篇城市化
  • 5篇时空演变特征
  • 5篇水资源
  • 5篇新安江模型
  • 5篇径流
  • 4篇极端降水
  • 3篇地下水
  • 3篇水文模型参数
  • 3篇气候
  • 3篇流域
  • 3篇黄淮
  • 3篇黄淮海
  • 3篇降雨
  • 3篇教学
  • 3篇洪水
  • 3篇变化环境

机构

  • 4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8篇南京水利科学...
  • 20篇中华人民共和...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2篇安徽省地质环...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重庆工程职业...
  • 1篇浙江水利水电...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贵州省水利水...
  • 1篇北京龙软科技...

作者

  • 53篇宋晓猛
  • 17篇孔凡哲
  • 16篇张建云
  • 9篇王国庆
  • 9篇刘翠善
  • 8篇贺瑞敏
  • 8篇占车生
  • 5篇鲍振鑫
  • 5篇王小军
  • 4篇赵磊
  • 4篇韩继伟
  • 3篇夏军
  • 3篇朱奎
  • 3篇张玲
  • 2篇严小林
  • 2篇杨春
  • 2篇金君良
  • 2篇刘九夫
  • 2篇罗斌
  • 2篇杨淼

传媒

  • 6篇水科学进展
  • 4篇水电能源科学
  • 3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地理学报
  • 2篇水利学报
  • 2篇水文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人民黄河
  • 2篇水利发展研究
  • 2篇黑龙江教育(...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金属矿山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经济师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水利水运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供水水源问题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榆林是我国"晋陕蒙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中心。近年来随着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甚至已影响到能源化工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摸清未来水资源需求规律,掌握供水水源现状及未来不同水平年可供水量,对于切实做好总量控制约束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在分析榆林市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榆林市水资源规划》,对未来水平年榆林市新增供水水源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榆林市未来水平年的可供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过去25年来,榆林市供水量增长较大,但地表水源供水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地下水源供水所占比例呈现增长趋势,其它水源的供水能力比较低。相关规划表面,即使在今后大型工程修建的基础上,供需矛盾仍难解决。因此,随着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加快论证大柳树、龙口、碛口三个引黄工程并利用好有限水源已经成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王小军贺瑞敏宋晓猛杨雨秋
关键词:水源规划可供水量
黄淮海平原地下水储量与埋深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地下水储量和埋深是水循环过程的关键参数,其演变规律对流域水平衡蓄变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GRACE重力卫星反演的水储量与实测地下水埋深数据,利用空间插值分析、回归分析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研究了2003-2016年黄淮海平原地下水储量和埋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4年黄淮海平原的地下水储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1.2 cm/a,其中海河平原的下降速率为1.6 cm/a,淮河平原的下降速率为0.9 cm/a;地下水埋深平均每年增加0.09 m,呈显著增大趋势,其中海河平原平均每年增大0.16 m,淮河平原平均每年增大0.05 m。在区域水量平衡变化和人类取用水对地下水影响分析的基础上,表明地下水超采是黄淮海平原水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对变化环境下的区域水循环演变规律认识及水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田益民鲍振鑫宋晓猛莫昱晨王国庆刘翠善
关键词:GRACE卫星水储量MANN-KENDALL检验地下水黄淮海平原
秦淮河流域径流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2023年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了流域产汇流机制,进而改变了流域洪水响应过程,成为流域径流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特别是城市化流域最为明显。为深入探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该研究以南京市秦淮河流域为例,利用2005、2010、2015和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和2003-2020年18场小时尺度洪水过程,基于HEC-HMS(hydrologic engineering center-hydrologic modeling system)平台构建秦淮河流域水文模型系统,量化变化环境下降雨径流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流域不透水面积增加了99.53%,而农田面积减少了6.57%,且增加的不透水面积主要来自农田转入,占比约96.42%;2)秦淮河流域洪水过程模拟结果显示HEC-HMS模型在秦淮河适用性较好,率定期洪峰流量相对误差、洪量相对误差、Nash-Sutcliffe系数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63%、-11.79%、0.854和159.73 m^(3)/s,验证期洪峰流量相对误差、洪量相对误差、Nash-Sutcliffe系数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30%、1.58、0.856和133.91 m^(3)/s;3)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不透水面积增加,流域平均CN值由2005年79.6增长至2020年80.2,而洪峰滞时则显著减少,由2005年的1 188.2 min降至2020年的835.04 min,造成洪水过程线由“矮胖”变“尖瘦”的趋势,峰现时间整体提前;4)城市化背景下流域不透水率增加,洪水洪量及洪峰流量都随不透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不透水率增加对小规模洪水的影响最显著。研究可为复杂条件下水文过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过程响应及流域防洪减灾与综合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
任朝达宋晓猛宋明明
关键词:土地利用径流城市化
江苏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可持续利用对策被引量:5
2009年
把承载人口规模作为综合指标,对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按照温饱型标准2002-2006年为不饱和承载,按照其他标准计算均为超载;同时预测了3种不同方案下江苏省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结果表明,按照过渡型标准2010-2020年江苏省水资源承载压力仍然很大。提出了江苏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对策。
宋晓猛杨小芳张玲罗斌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基于DEM的数字流域特征提取研究进展被引量:79
2013年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表形态高程属性的数字化表达,利用流域DEM数据构建数字水系模型并提取流域水文特征,是分布式水文过程模拟的重要基础。DEM中闭合洼地和平坦区域的处理、流向的确定以及DEM分辨率的大小都直接影响着流域水系特征提取的质量与效率。针对当前基于DEM提取河网与流域特征的诸多问题,阐述了DEM数据提取流域水系特征的原理,回顾了数字水系模型与流域特征提取方法,评述了洼地和平地的处理方法及水流方向的确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当前基于不同DEM数据类型的提取方法研究,探讨了DEM尺度和分辨率对提取流域特征的影响,总结了平缓区域数字水系和河网提取的研究进展。
宋晓猛张建云占车生刘九夫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流域河网提取
北京地区降水结构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42
2015年
利用北京地区42个雨量站1980—2012年的小时降水数据,采用降水发生率和降水贡献率两个指标,分析不同降水历时和不同降水等级的时空演变规律以及北京地区降水日变化特征。利用非参数的Mann-Kendall检验法探讨降水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地形特征和城市化发展情况,本文将研究区域经验性地划分为6个子区域,评估降水历时和降水等级的空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各历时降水发生率随降水历时的增加而呈幂指数递减趋势,贡献率则先降低后增加;(2)北京地区各等级降水发生率也随着等级提高而减小,而贡献率则呈现增加趋势;(3)1~3 h超短历时降水发生率在1990年代开始下降,而其他历时降水发生率则呈增加趋势,6 h以内短历时降水贡献率存在增加趋势,特别是4~6 h历时的降水贡献率变化更为显著;(4)小雨发生率存在下降趋势,其他等级降水发生率则呈增加趋势,大雨及以下等级的降水贡献率先降后升,而暴雨和大暴雨的降水贡献率则先升后降;(5)降水历时和降水等级的空间分布受地形特征的影响,短历时降水和暴雨及其以上等级降水贡献率的峰值一般位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边缘地带及城市区域。
宋晓猛张建云刘九夫杨淼
关键词:降水结构
三维地震勘探中的优势方位研究
2008年
近年来,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逐渐成为详细查明小断层、采空区、煤层变化等的重要地质资料的主要手段,如何确定三维地震勘探的观测方位成为观测地下构造的关键因素之一。概述了三维地震勘探的基本情况,并就观测方位的选择提出疑问,进而提出优势方位的假设,并通过对比说明优势方位的可取性,最后举例从其他方面说明优势方位选择的优越性。
杨春宋晓猛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
1978—2012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极端小时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2023年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和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频发,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城市群或都市圈面临更大挑战。为准确评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极端降水演变规律,【方法】利用135个气象站点1978—2012年小时降水资料,选取最大1小时降水量(Rx1hr)、超过95%和99%阈值小时降水量(R95pw1hr和R99pw1hr)、超过10 mm和20 mm小时降水频次(R1hr10 mm和R1hr20 mm)五个极端小时降水指标,采用滑动平均法、EOF分解法分析极端小时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除R1hr10 mm外,极端小时降水指标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2)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东南多,西北少,且显著增加站点主要在江苏南部;(3)极端小时降水峰值主要集中在12—18时,占比68.1%~79.3%;(4)极端小时降水主要表现为区域一致型、正负反向型和中心型,其中第一模态以区域一致型为主,且表现出明显增长趋势。【结论】结果证实1978—2012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极端小时降水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其空间格局受地形特征、城市化发展影响明显,且城市化对极端小时降水有一定促进作用。该研究有助于科学认识城市群极端降水演变,为城市群防灾减灾与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戚佳晨宋晓猛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验正交分解城市化降水
一种新安江模型中土壤水蓄水容量空间分布的计算方法被引量:7
2011年
首先构建一个以自然子流域为计算单元的分布式水文模拟系统,每一个计算单元内,利用土壤水蓄水容量曲线表示张力水的空间分布,在单元之间,认为坡度大的单元土壤层厚度和蓄水容量小,同样的降雨先产流。通过建立计算单元蓄水容量与地形坡度间的关系,考虑了地形坡度对产流的影响。在淮河流域上游大坡岭流域的应用结果表明,所用方法得到了理想的模拟结果。
孔凡哲宋晓猛
关键词:新安江模型
城市化对水文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1
2008年
在分析当前城市化水文效应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化对水文——降雨、径流、水资源和水环境四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从而为合理规划与设计城市防洪和排水系统提供支持,以促进城市更好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宋晓猛朱奎
关键词:城市化水文效应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