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昕

作品数:123 被引量:485H指数:1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8篇食管
  • 55篇食管癌
  • 27篇肿瘤
  • 20篇食管鳞癌
  • 20篇鳞癌
  • 19篇细胞
  • 19篇腺癌
  • 17篇贲门癌
  • 17篇细胞癌
  • 17篇鳞状
  • 17篇鳞状细胞
  • 17篇鳞状细胞癌
  • 17篇病理
  • 16篇癌患者
  • 15篇预后
  • 14篇基因
  • 13篇术后
  • 12篇临床病理
  • 11篇生存期
  • 11篇食管癌高发区

机构

  • 93篇郑州大学第一...
  • 70篇郑州大学
  • 45篇新乡医学院
  • 38篇安阳市肿瘤医...
  • 23篇郑州大学第二...
  • 17篇河南科技大学...
  • 15篇林州市肿瘤医...
  • 13篇河南省人民医...
  • 12篇河南科技大学
  • 9篇河南省食管癌...
  • 8篇安阳地区医院
  • 5篇河南省肿瘤医...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南阳市中心医...
  • 5篇新乡医学院第...
  • 5篇长治医学院附...
  • 4篇郑州大学第五...
  • 4篇南阳医学高等...
  • 4篇新乡市中心医...
  • 4篇濮阳市油田总...

作者

  • 123篇宋昕
  • 117篇王立东
  • 74篇赵学科
  • 53篇范宗民
  • 32篇周福有
  • 30篇王苒
  • 26篇胡守佳
  • 20篇王盼盼
  • 19篇王伟
  • 18篇高社干
  • 18篇郭涛
  • 18篇杨苗苗
  • 15篇李贝
  • 15篇王建坡
  • 15篇韩雪娜
  • 13篇樊慧
  • 13篇常志伟
  • 12篇杜娴娟
  • 12篇申秋
  • 12篇张朋

传媒

  • 38篇郑州大学学报...
  • 20篇食管疾病
  • 11篇肿瘤基础与临...
  • 9篇河南大学学报...
  • 8篇肿瘤防治研究
  • 6篇中华肿瘤防治...
  • 5篇河南医学研究
  • 3篇肿瘤学杂志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全国肿瘤流行...

年份

  • 7篇2023
  • 19篇2022
  • 1篇2021
  • 21篇2020
  • 10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10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1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BO血型分布特征和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与食管癌关系研究
1.研究背景和目的 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六大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分布差异。我国河南省北部的林州、安阳、辉县等地是中国也是全世界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地区,以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的林州地区为中心(...
宋昕
关键词:食管癌肿瘤家族史血型体重指数
文献传递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食管癌早期筛查中的意义和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建立食管鳞癌(ESCC)早期筛查的血清学指标方法,评价其在无症状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比较血清中4种自身抗体(cyclinB1、TGF-β1、Bcl-2、BRCA2)在ESCC患者和正常人群表达的差异,确立最佳检测指标组合;对食管癌高发区1350例无症状个体进行血清学检测,结合内镜病理活检对比指标检测结果差异;在林州高发区进行大规模无症状人群血清学检测,对阳性组行内镜病理活检,预测ESCC检出情况。结果4种自身抗体在350例ESCC和350例正常人群中表达存在明显差异(P<0.001),当4种指标联合检测时判定效能最好(灵敏度82.00%,特异性79.71%);对高发区1350例无症状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结合内镜病理活检,在阳性组中检出34例ESCC;阴性组中检出1例ESCC;对20153例高发区无症状人群行血清学检测,共检出3855例高危个体(19.13%),内镜检出517例早期癌。结论cyclinB1、TGF-β1、Bcl-2和BRCA2联合检测提高了早期癌的检出率,节约了成本,是食管癌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癌筛查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王伟王伟李爱丽宋昕杨苗苗杨苗苗魏梦霞韩文莉雷玲玲赵学科赵学科胡守佳胡守佳王盼盼王盼盼胡景峰郭贵周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癌早期筛查自身抗体肿瘤相关抗原
Rb、MDM2和Bcl-2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食管癌高发地区人群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抗原Rb、MDM2、Bcl-2自身抗体在食管癌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发现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以上自身抗体在215例食管癌和215例正常人群血清中的差异;对589例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行自身抗体液体活检、色素内镜和病理检查,比较该组指标对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发现的意义;对19986例无症状人群进行自身抗体检测,预测高危人群和早期癌。结果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至少1个指标)阳性无症状人群患食管癌风险是阴性人群的25.69倍,敏感和特异度分别为84.65%和82.33%,远高于其他组合;589例无症状人群自身抗体检出125例高危人群、黏膜活检确诊食管癌和癌前病变51例,其中高危人群检出43例(84.31%),P<0.001;19986例无症状人群检出3624例高危人群(18.13%),该人群黏膜活检确诊早期食管癌455例(2.28%)、不典型增生1352例(6.76%)。结论Rb、MDM2、Bcl-2这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作为食管癌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筛查的有效技术推广应用。
赵学科马磊胡守佳程锟王盼盼钟侃胡景峰宋昕王伟李欣然杨苗苗徐瑞华魏梦霞韩文莉雷玲玲孟超龙库建伟任书伟张冬云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癌自身抗体
STK15、P15和MLH1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液体活检用于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液体活检技术在食管癌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发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食管癌组和正常组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STK15、P15、MLH1)的表达;在食管癌高发区对无症状人群行血清学和色素内镜联合检测;在食管癌高发区行大规模无症状人群筛查,并对血清学检查阳性者行色素内镜检查。结果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率较正常人升高了6倍(78.00%VS 13.0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00%和87.00%;对高发区405例无症状人群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发现,87例抗体表达阳性(21.48%),阳性组共检出8例早期癌(9.20%),29例不典型增生(33.33%)和49例正常上皮(56.32%),明显高于自身抗体阴性(P<0.001);对高发区16212例无症状人群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共发现3096例阳性人群(19.10%);进一步对3096例阳性人群全部行色素内镜和黏膜活检,共检出393例早期食管癌(12.69%),30例中晚期食管癌(0.97%)和1053例不典型增生患者(34.01%)。结论STK15、P15和MLH1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是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的有效方法,可减少内镜检查对象,降低筛查成本,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胡景峰宋昕高社干王伟王伟杨苗苗杨苗苗魏梦霞韩文莉雷玲玲赵学科赵学科胡守佳胡守佳王盼盼王盼盼孔国强孔国强
关键词:食管癌自身抗体高危人群
食管鳞状细胞癌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食管/贲门癌临床诊疗、病理和随访信息数据库中46例食管癌脑转移术后患者的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选取46例未发生脑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食管鳞癌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脑转移组比较,食管鳞癌脑转移组低分化患者比例较大,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较高(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是食管鳞癌脑转移的危险因素,OR(95%CI)为11.086(1.286~95.557)。结论:淋巴结转移阳性是食管鳞癌脑转移的危险因素。
陈培楠陈培楠白合林宋昕宋昕赵学科韩雪娜韩雪娜范宗民王苒李贝黄炳文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脑转移临床病理特征
贲门癌家族史阳性患者比较基因组杂交变化特征
2009年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肿瘤家族史阳性/阴性患者基因组变化特征。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14例贲门癌家族史阳性和28例贲门癌肿瘤家族史阴性患者染色体基因组变化。结果贲门癌家族史阳性患者DNA拷贝数扩增高于阴性(>20%)者的染色体部位为20p(FH+50%与FH-21%),5p(FH+50%与FH-18%),6q(FH+43%与FH-18%),16q(FH+36%与FH-14%);贲门癌家族史阳性患者DNA拷贝数丢失高于阴性(>20%)者为4q(FH+43%与FH-14%)(P>0.05)。1q、3q、6q/p、7p、8q、13q/p、20q/p染色体部位DNA拷贝数扩增和1p、17q/p、19p染色体部位DNA拷贝数丢失在贲门癌家族史阳性和阴性患者中均超过20%(P>0.05)。结论20p、5p、6q、16q、4q、17q、18q、9p、22q可能存在与贲门癌遗传高易感性相关的关键基因;而1q/p、3q、6q/p、7p、8q、13q/p、20q/p、17q/p、19p可能存在与环境因素相关的贲门癌关键基因。
常志伟王立东秦艳茹李苹娟郭涛李吉林常志军范宗民何欣王苒宋昕
关键词:贲门癌比较基因组杂交遗传易感性家族史
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鳞癌患者生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8741例经病理学证实为食管鳞癌患者的资料,其中,高发区患者23273例(60.1%),低发区15468例(39.9%)。所有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运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组间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进行检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法分析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结果低发区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高发区(P<0.001),低发区诊断年龄≥50岁食管癌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高发区(P<0.001)。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的整体生存优于低发区患者(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低发区、性别、确诊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和肿瘤家族史均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整体生存优于低发区;低发区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胡守佳范宗民岳文彬陈培楠李秀敏李吉林韩少华王伟王伟尹艳春宋昕赵学科王建坡
关键词:食管鳞癌低发区
食管鳞癌患者高血压患病情况及临床分布特征
2023年
目的 分析食管鳞癌患者高血压患病情况,探讨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49 463例食管鳞癌患者,依据血压分为正常血压组(收缩压<120 mm Hg且舒张压<80 mm Hg)、正常高值血压组(收缩压120~139 mm Hg和/或舒张压80~89 mm Hg)、1级高血压组(收缩压140~159 mm Hg和/或舒张压90~99 mm Hg)、2级高血压组(收缩压160~179 mm Hg和/或舒张压100~109 mm Hg)、3级高血压组(收缩压≥180 mm Hg和/或舒张压≥110 mm Hg)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收缩压≥140 mm Hg且舒张压<90 mm Hg)。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职业、食管癌发病地区、居住地、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血压分级情况。结果 (1)49 463例中,正常血压11 360例(22.97%),正常高值血压21 155例(42.77%),1级高血压6 693例(13.53%),2级高血压2 857例(5.78%),3级高血压1 015例(2.0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6 383例(12.90%)。(2)不同性别、职业及有无肿瘤家族史者血压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部位、TNM分期、发病地区、居住地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者血压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年龄50~<60岁、60~<70岁者比率均高于年龄<40岁、40~<50岁、70~<80岁、≥80岁者(P<0.05)。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血压分布与性别、职业及肿瘤家族史有关,高血压发病高峰为50~<70岁。
王苒马琳琳宋昕胡景峰黄改荣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鳞癌高血压血压分级
贲门癌高/低发区2237例贲门癌患者ABO血型分布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贲门癌(GCA)高/低发区患者ABO血型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肿瘤家族史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南及其他省市贲门癌高/低发区2 237例患者年龄、性别、籍贯、血型及肿瘤家族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河南省以及其他省贲门癌高/低发区患者不同性别的ABO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均为AB型血所占比例最少。贲门癌高发区不同年龄段患者之间ABO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贲门癌患者(<40岁)中A型血所占比例最高(34%),中老年贲门癌患者中B型血者最多,AB型血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少。肿瘤家族史阳性患者与家族史阴性患者之间的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B型血者最多(分别为33%和34%),AB型血所占比例最少(分别为9%和12%),肿瘤家族史阳性患者不同性别的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家族史阳性的不同地区来源的GCA患者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中以B型血分布最多,A和O血型次之,AB型最少。ABO血型分布与贲门癌家族史阳性无明显相关性。
宋昕王立东常志伟常扶保刘忠李学民王苒范宗民何欣陈志国郭志刚李江曼尹艳春
关键词:血型贲门癌家族史
180例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MME)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1973—2016年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食管癌数据库中180例PMM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136例,年龄(58.5±9.0)岁;女44例,年龄(56.7±12.2)岁。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比例模型。结果PMME的发病率为0.036%(180/50万),大多为男性患者(男女比例约为3∶1)。PMME常见的发病部位为食管下段(48.9%,85/174),其次为食管中段(46.0%,80/174)和食管上段(5.2%,9/174)。3例患者PMME细胞显微镜下未见黑色颗粒,且其免疫组化示Melan-A和HMB45呈强阳性。129例行术前食管活检的患者中,69例未被确诊为PMME(53.5%)。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9个月,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25.0%、7.9%、6.6%和1.3%。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M分期、TNM分期和放疗与患者的总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和放疗为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PMME多发于男性,常见发病部位为食管下段,中国人群PMME术前漏诊率较高;TNM分期和放疗为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孟辉赵学科宋昕韩文莉周胜理孙莉胡守佳程让王敏尹玉慧李宜真丁一王立东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分析确诊率多发结节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