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志慧

作品数:34 被引量:209H指数:9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技术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毒性
  • 8篇酶活性
  • 8篇过氧化物酶
  • 7篇斑马
  • 7篇斑马鱼
  • 6篇三苯
  • 6篇三苯基
  • 6篇三苯基锡
  • 6篇过氧化物
  • 6篇苯基
  • 5篇毒性作用
  • 5篇氯酚
  • 4篇氧化乐果
  • 4篇叶绿
  • 4篇叶绿素
  • 4篇乐果
  • 4篇IC50
  • 3篇胆碱
  • 3篇叶绿素含量
  • 3篇乙酰

机构

  • 33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德州学院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33篇宋志慧
  • 5篇王爱丽
  • 4篇王庆伟
  • 2篇李捍东
  • 2篇丛林
  • 2篇闫宾萍
  • 2篇孙欣欣
  • 2篇刘歌
  • 2篇王方方
  • 2篇刘冰
  • 2篇陈雨萌
  • 2篇王秀娟
  • 2篇杨鲁娜
  • 1篇王福明
  • 1篇张学萍
  • 1篇吴光前
  • 1篇方沛
  • 1篇黄国兰
  • 1篇商勇
  • 1篇程守敬

传媒

  • 9篇青岛科技大学...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化工高等教育
  • 1篇环保科技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工程技术...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i^(2+)、Hg^(2+)和五氯酚对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幼虫的毒性和生物浓缩被引量:5
2006年
研究了Ni2+、Hg2+和五氯酚对羽摇蚊幼虫的毒性和生物浓缩。Ni2+对羽摇蚊幼虫的24 h-LC50和48 h-LC50分别为5.7 g.L-1、1.4 g.L-1;Hg2+对羽摇蚊幼虫的24 h-LC50和48 h-LC50分别为3.54 mg.L-1、2.64 mg.L-1;五氯酚对羽摇蚊幼虫的24 h-LC50和48 h-LC50分别为0.11 mg.L-1、0.09 mg.L-1。羽摇蚊幼虫在10μg.L-1Hg的7 d-BCF为430;在10 mg.L-1Ni的7 d-BCF为176;在0.02 mg.L-1五氯酚的7 d-BCF为30。并观察了镍、汞和五氯酚对羽摇蚊幼虫下唇板和大颚的致畸作用。
闫宾萍宋志慧
关键词:LC50生物浓缩致畸作用
氯代酚类物质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QSAR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收集整理了取代苯类化合物与斑马鱼的48 h和96 h急性毒性(LC50)的定量关系数据,依据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原理,利用AM1法计算分子描述符表征化合物后,以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建模,并对建好的QSAR模型进行评价与检验。为进一步验证所建模型的预测能力,选择建模过程中所用化合物以外的3种氯代酚:对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对斑马鱼做48 h和96 h的急性毒性验证试验,其48 h-LC50分别为8.171、6.146、1.385 mg/L;96 h-LC50分别为6.475、4.327、1.132 mg/L。验证试验结果与已构建QSAR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和评价,经过残差分析,得出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残差均满足δ<1,从而进一步验证所构建的该苯系化合物的急性毒性QSAR模型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宋志慧孙欣欣李捍东
关键词:斑马鱼急性毒性QSAR
氧化乐果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及生物富集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研究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有机磷农药指示生物的可能性,以斑马鱼为实验对象,采用半静态法,研究浓度为0、2.5、5.0、7.5、10.0 mg/L的氧化乐果对斑马鱼体内蛋白质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及其对0、2、4、6、8、10 mg/L氧化乐果7 d的富集系数(即BCF7 d),探究氧化乐果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及其生物富集性。结果显示,氧化乐果对斑马鱼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31.57 mg/L,在1~100mg/L之间,属于高毒药物;蛋白质含量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Ach E活性受到抑制,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POD活性表现为诱导-抑制效应;BCF7 d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为1.54~5.80,且BCF7 d随Ach E活性的降低而降低,毒性作用越大,斑马鱼对氧化乐果的富集作用越弱。研究表明,蛋白质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氧化乐果浓度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斑马鱼可以作为有机磷农药污染的指示生物。
宋志慧张元园
关键词:氧化乐果斑马鱼蛋白质含量乙酰胆碱酯酶过氧化物酶
氧化乐果对紫背浮萍生长及酶活性的毒性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初步探讨氧化乐果对水生浮萍植物的毒性作用。[方法]以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hiza)为试验生物,研究了不同浓度(0、0.1、1.0、5.0、10.0、15.0、20.0 mg/L)的氧化乐果对其生长发育及叶绿素含量、叶绿体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氧化乐果对紫背浮萍叶片生长量的半数抑制浓度(8 d-IC50)为4.67 mg/L;随试验液中氧化乐果浓度的升高,叶绿素含量表现为抑制效应,叶绿体活性表现为诱导-抑制效应;过氧化物酶活性总体表现为诱导作用。[结论]为及时发现并排除氧化乐果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宋志慧刘冰
关键词:氧化乐果紫背浮萍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
四氯乙烯环境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四氯乙烯是一种难降解的氯代烯烃化合物,被广泛用于干洗、金属清洁等各个生产部门及生活领域,严重污染大气、地下水和土壤。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采用各类技术对四氯乙烯进行降解,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为四氯乙烯环境污染的修复提供了许多方法。目前的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电动法、曝气法、混合表面活性剂法,化学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和光催化氧化法,生物方法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最后对四氯乙烯的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宋志慧张元园
关键词:四氯乙烯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Cu^(2+)和Ni^(2+)单一和联合作用对小麦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研究了Cu2+、Ni2+单一和联合作用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出芽率、根长、芽长和芽中过氧化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长是Cu2+和Ni2+对小麦毒害的较好的监测指标,Cu2+和Ni2+对小麦根长的3d-IC50分别为3.38 mg.L-1和14.61 mg.L-1;Cu2+对小麦根长的抑制大于Ni2+,对小麦芽长抑制、出芽率的降低和芽中POD活性上升的影响小于Ni2+;Cu2+和Ni2+联合对小麦的根伸长表现拮抗,对芽伸长表现协同;1 mg.L-1Ni2+加入1~15 mg.L-1Cu2+对芽中POD活性表现出协同作用,8 mg.L-1和15 mg.L-1Ni2+加入1~15 mg.L-1Cu2+时表现出拮抗的作用。
王秀娟宋志慧
关键词:CU^2+NI^2+过氧化物酶
三苯基锡对青萍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以青萍(Lemna mino)为实验生物,通过研究不同浓度(0、0.04、0.08、0.12、0.16、0.20mg·L-1)的三苯基锡(TPT)对青萍生长发育及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了TPT对水生浮萍植物的毒性作用,以期为及时发现并排除TPT污染提供理论和直观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培养4d后,TPT对青萍叶片生长量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10mg·L-1;CAT、POD活性随TPT处理浓度的升高显著升高(各暴露组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TPT对青萍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CAT和POD活性的变化可作为反映TPT污染胁迫的敏感指标.
宋志慧刘歌
关键词:三苯基锡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IC50
铜和镉对金鱼藻的毒性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研究铜和镉及其复合污染对金鱼藻的毒性影响。[方法]选择生长良好的金鱼藻为试材,以1/4Hoagland溶液为培养液,在预试验确定铜和镉试验浓度的基础上展开为期7 d的正式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和镉以及二者共同胁迫对金鱼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在铜和镉单独胁迫下,低浓度(<0.2 mg/L)铜和镉对金鱼藻P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0.2 mg/L)铜和镉对金鱼藻P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均产生抑制作用。铜对金鱼藻POD和叶绿素的毒性小于镉。铜和镉对金鱼藻叶绿素含量的IC50分别是1.54和1.43 mg/L,铜与镉联合作用时对金鱼藻有拮抗作用。[结论]该研究为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水生植物毒害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宋志慧赵世刚
关键词:金鱼藻IC50
纳米ZnO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5
2004年
研究了纳米ZnO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在有光照的情况下 ,纳米ZnO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当纳米ZnO质量分数在 0 .5 %时 ,对白色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抑制率达到 88 2 % ;当纳米ZnO含量在 3%时 ,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抑制率达到了 96%。
宋志慧商勇张学萍
关键词:纳米ZNO抑菌作用大肠杆菌
Cu^(2+)、Cd^(2+)和三苯基锡对小锥实螺(Galba pervia)的毒性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研究了铜(Cu2+)、镉(Cd2+)、三苯基锡(TPT)对小锥实螺(Galba pervia)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u2+对小锥实螺的幼螺和成螺的24 h-LC50为1.36和5.14 mg.L-1,Cd2+对幼螺和成螺的24 h-LC50分别为0.56和7.46 mg.L-1,TPT对幼螺和成螺的24h-LC50为0.020和0.25 mg.L-1。Cu2+浓度为0.04、0.08 mg.L-1时,小锥实螺对Cu2+的BCF是781、656;TPT浓度为10、15、20μg.L-1时,小锥实螺对TPT的BCF是2 648、1 7881、377;Cd2+浓度为0.4、0.8、1.0、1.4 mg.L-1时,小锥实螺内脏的BCF是597、146、94、46,腹足的BCF是333、69、47、24,壳的BCF是427、87、63、24。随着Cu2+、Cd2+和TPT浓度的升高,孵化天数先变少后变多,孵化率逐渐下降。刚孵化出的幼螺的心率在74 bpm左右,但是生长1 d后,随着Cu2+、Cd2+、TPT浓度的升高,幼螺的心率下降很快,从74 bpm下降到30 bpm左右。
王方方宋志慧
关键词:CU^2+CD^2+三苯基锡孵化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