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富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4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政治
  • 4篇大学生
  • 3篇有序政治参与
  • 3篇政治参与
  • 2篇道德
  • 2篇政治文明
  • 2篇社会主义
  • 2篇主义
  • 2篇高校
  • 1篇大学生道德
  • 1篇道德人格
  • 1篇道德素质
  • 1篇学生道德
  • 1篇政治理论
  • 1篇政治理论课
  • 1篇政治理论课实...
  • 1篇社会主义政治
  • 1篇社会主义政治...
  • 1篇实践教学
  • 1篇视阈

机构

  • 9篇厦门理工学院

作者

  • 9篇宋富华
  • 3篇孙华玉
  • 1篇樊东光
  • 1篇刘蔚
  • 1篇郭肖华

传媒

  • 2篇学术交流
  • 2篇科教文汇
  • 2篇厦门理工学院...
  • 2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对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现实思考被引量:25
2005年
本文从网络道德素质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教育的基本对策。
宋富华
关键词:网络道德大学生素质教育高校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思考
2014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特殊使命,决定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十分必要和重要。目前,这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形式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本文拟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运作模式和长效机制的构建问题作逐一探讨,以期提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建议。
宋富华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强化公民意识: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条件被引量:10
2009年
公民普遍具有公民意识是政治文明的要求,是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条件。公民的权利意识是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强大动力;公民的义务意识是提高有序政治参与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保障。
孙华玉宋富华
关键词:公民公民意识政治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性传承与产业化研究——以厦门为例被引量:3
2009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传承因类型不同而方法不同。对相应的种类进行产业化开发,是保护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刘蔚郭肖华宋富华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大学生道德人格生成中的情商培育被引量:1
2014年
道德人格的高低是影响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因素。在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情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阐述情商的涵义,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道德人格生成中情商培育的价值,提出了情商培育的四个实现路径。
宋富华
关键词:情商道德人格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厦门跨越式发展中的作用
2007年
结合厦门实际情况,从政治意识、政治行为和执政方式三个方面阐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厦门跨越式发展中的作用:政治意识在人们的意识领域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政治行为是政府行政的具体表现,它对民众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执政方式是权力运用和权力制约的问题,实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
樊东光宋富华
关键词:政治文明跨越式发展
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2014年
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表现出知行不一、动机偏于功利化、稳定性性不足,理性与非理性并存等多方面的特点。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与教育体制、价值观念及家庭教育状况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只有加快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构建完善的政治教育体系,改进大学民主管理,并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普及政治参与知识,提升政治参与能力,才能实现大学生的有序政治参与。
宋富华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参与政治文明
影响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因素
2009年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的调查,总结出大学生政治参与所显现出来的五个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五大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选择的经济体制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影响、政治体制的影响、社会传统的习惯思想和落后的封建意识的影响,进而提出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
孙华玉宋富华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参与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三维视阈
2013年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史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三大初步提出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经过二十多年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思想,从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民主的形式、民主的层次、民主的渠道、民主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调动各个协商主体参政议政、科学决策的积极性,密切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别和各方人士之间的关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孙华玉宋富华
关键词:协商民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