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文建

作品数:36 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直肠
  • 16篇肠癌
  • 15篇直肠癌
  • 8篇切除
  • 8篇肿瘤
  • 8篇腹腔
  • 7篇淋巴
  • 7篇淋巴结
  • 6篇切除术
  • 6篇腹腔镜
  • 6篇肠肿瘤
  • 5篇直肠肿瘤
  • 5篇外科
  • 5篇结肠
  • 4篇低位直肠
  • 4篇低位直肠癌
  • 4篇数据准备
  • 4篇微卫星不稳
  • 4篇微卫星不稳定
  • 4篇系膜

机构

  • 31篇四川大学华西...
  • 7篇四川大学
  • 2篇四川省肿瘤医...

作者

  • 36篇孟文建
  • 18篇王自强
  • 17篇周总光
  • 9篇邓祥兵
  • 8篇李立
  • 8篇于永扬
  • 7篇张元川
  • 7篇田超
  • 5篇王自强
  • 4篇章毅
  • 4篇杨烈
  • 4篇杨廷翰
  • 4篇魏明天
  • 4篇张海仙
  • 3篇王存
  • 3篇舒晔
  • 3篇金城武
  • 3篇王玲
  • 2篇金成武
  • 2篇于永杨

传媒

  • 5篇中华胃肠外科...
  • 5篇中国普外基础...
  • 4篇中华结直肠疾...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3篇第十六届中国...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世界肿瘤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8
  • 5篇200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神经网络的腹部淋巴结分区方法
本发明涉及腹部淋巴结分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神经网络的腹部淋巴结分区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医生对同一例腹部CT医学图像的读片结果差异较大,对腹部淋巴结分区预测不准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数据...
王自强章毅黄昊王璟玲曾涵江张海仙孟文建王晗张许兵黄月瑶朱昱州潘震
文献传递
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对散发性直肠癌预后的影响
2008年
目的 研究汉族人散发性直肠癌的微卫星不稳定状态(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扩增患者肿瘤组织和对应正常组织的DNA,分析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估预后。结果 MSI分为高频率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低频率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low,MSI-L)、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93例直肠癌患者中,MSI-H11例(12%),MSI-L和MSS分别为23例(25%)和59例(63%)。与MSI-L和MSS相比,大多数MSI-H为高分化肿瘤、患者年龄小、术前CEA水平高、总的生存率高。结论 在汉族人群散发性直肠癌中,MSI-H发生率高,且MSI是一个相对较好的预后预测指标。
孟文建孙晓峰田超王玲于永扬辜俊夏庆杰周总光
关键词:微卫星不稳定直肠肿瘤
微卫星不稳定在散发性Ⅱ、Ⅲ期直肠癌中的意义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与散发性Ⅱ、Ⅲ期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8例散发性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和相应的正常组织,采用Bethesda标记通过PCR扩增和变性凝胶电泳-银染法检测微卫星状态,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2例肿瘤为高频率MSI(MSI-H),28例肿瘤为低频率MSI(MSI-L),其余88例肿瘤为微卫星稳定(MSS)。与MSI-L和MSS肿瘤相比,大多数MSI-H肿瘤患者为女性(P=0.031)、黏液腺癌(P=0.023)、高分级(P=0.002)和术前血癌胚抗原(CEA)水平高(P=0.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术前血CEA水平为总体生存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术前血CEA水平为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MSI-H肿瘤患者预后好于MSI-L/MSS肿瘤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6)。将Ⅱ期和Ⅲ期直肠癌患者分开分析,也未见MSI-H肿瘤患者预后明显优于MSI-L/MSS肿瘤(P=0.705和P=0.664)。结论散发性Ⅱ、Ⅲ期直肠癌患者,具有较高的MSI-H发生率,MSI不是一个预后因素,肿瘤分期比MSI状态更适合用于预测该类患者的预后。
孟文建王玲于永扬李立周斌周总光
关键词:微卫星不稳定预后肿瘤分期
低位直肠癌行后盆腔脏器切除联合远端阴道及会阴体切除术后会阴重建的方式及体会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累及远端阴道及会阴体时行后盆腔脏器切除及远端阴道及会阴体切除后会阴重建的各种方法的应用体会。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0例直肠癌联合远端阴道及会阴体切除后的重建方式及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2例行子宫及阴道全切除,3例行子宫及阴道后壁切除,5例行单纯远端阴道和(或)会阴体切除。分别采用大网膜填塞(4例)、阴道前壁翻转缝合(3例)、子宫后倾(2例)、带蒂乙状结肠(2例)重建盆腔及阴道会阴缺损。1例患者盆腔严重感染,2例患者会阴部切口感染或裂开。结论女性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后盆腔联合脏器切除后切口相关并发症率极高,可根据盆腔、会阴及阴道的缺损情况选用子宫或网膜填塞盆腔、带蒂肠段或肌皮瓣、生物补片等方法进行一期修复缺损,采用腹直肌或臀大肌肌皮瓣修复会阴巨大缺损成为目前主流的修复方式,但国内该技术报道极少,值得积极开展应用。
王自强张元川邓祥兵王默进孟文建魏明天金成武
关键词:直肠癌修复外科
经腹经裂孔纵隔内食管-胃和食管-空肠双吻合新技术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经腹经裂孔行扩大近端胃或全胃切除术后,在纵隔内完成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的方法。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对15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在施行开放经腹膈肌裂孔扩大胃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后,采用腹段食管逆向置入抵钉座、弧形吻合器切断食管、利用缝线牵出抵钉座的方法予以双吻合技术完成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其中9例为近端胃大部切除行食管-管状胃端端吻合,6例为全胃切除术行食管-空肠吻合。结果全部病例吻合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85.5±13.1)min,吻合耗时(42.0±8.6)min,术中出血量(106.7±34.9)ml,食管切缘距肿瘤近端(4.4±1.2)cm.残端均无癌残留。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瘘发生,术后随访发现1例吻合口狭窄.经扩张后缓解。结论抵钉座逆向置人食管联合弧形切割闭合器双吻合技术能简单而安全地在下后纵隔完成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可能成为食管胃交界处癌行扩大胃切除术后的一种较理想的吻合方式。
王自强孟文建邓祥兵张元川魏明天杨廷翰
关键词: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双吻合技术
腹腔镜往复式右半结肠D3淋巴结清扫的技巧改进
背景由于右半结肠供应血管分支的变异极其常见,血管分支不恒定、肠系膜上静脉及属支血管壁菲薄以及肥胖等因素,腹腔镜下右半结肠D3根治术的技术难度大。方法 通过典型录像总结介绍腹腔镜往复式右半结肠D3淋巴结清扫术的关键步骤及优...
金城武张元川孟文建邓祥兵王自强
关键词: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
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术被引量:2
2013年
介绍作者近两年来行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术的主要技术改进。采用五孔法完成手术,主刀站于患者两腿间手术,上腹两孔分别牵拉横结肠中段系膜及回结肠血管。显露肠系膜上静脉远端并进入血管鞘后,先沿其左侧牵开血管前腹膜并向上至显露胰颈下缘,帮助确立淋巴清扫的分离平面。通过沿筋膜层次"揭千层饼"式分离方式,可轻松显露肠系膜上动脉向前分支。动脉切断后再沿上静脉正前方处理汇入其前壁的属支,最后处理汇入其右侧壁的回结肠静脉及胃结肠干。五孔法有效牵拉横结肠系膜、首先显露胰颈确定分离平面以及"从左及右"而"非从远及近"的分离程序可有效克服肠系膜上血管的未知变异,明显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减少出血。
王自强金城武张元川孟文建邓祥兵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结肠切除术淋巴结切除术
一种基于先验知识的医学图像淋巴结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先验知识的医学图像淋巴结检测方法,涉及医学影像的处理分析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数据准备与标定、数据预处理、关键帧定位模型的构建、关键区域提取和淋巴结检测模型构建;本发明由两个级联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构...
章毅王自强王晗魏明天张海仙孟文建王璟玲杨旭洋崔俊杰黄烁黄月瑶黄昊潘震
文献传递
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被引量:8
2022年
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肿瘤外科手术的发展,腹腔镜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等微创技术和侧方淋巴结清扫、联合脏器切除等个体化手术技术的进步,传统手术相关病死率降低。新辅助治疗可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改善患者生存。辅助治疗的优化,缩短了治疗周期,降低治疗风险及减少不良反应。新辅助免疫治疗成为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结直肠癌治疗新标准,但对大部分无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表现不佳,还需突破结直肠癌基因表型的限制。笔者认为:未来研究应筛选出更多能预测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研发新的联合治疗方案,使结直肠癌治疗更加个体化和精确化,最终让更多患者获益。
杨盈孟文建王自强
关键词:结肠肿瘤直肠肿瘤新辅助化疗化疗免疫治疗
结肠型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总结结肠型克罗恩病(CD)的特点和外科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28例结肠型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结肠型CD患者的术前确诊率为42.9%(12/28),误诊率为57.1%(16/28)。其中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5例(17.9%),癌肿4例(14.3%),阑尾病变4例(14.3%),肠结核3例(10.7%)。28例患者中,行择期手术26例,急诊手术2例;手术方式以结肠部分切除术(10例)和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为主;还联合回肠-结肠吻合术(9例)、结肠-结肠吻合术(6例)、小肠造瘘术(9例)、结肠造瘘术(6例)等。本组患者首次肠道病变相关手术的住院时间5~74 d(平均25.4 d),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32.1%),发生并发症者均为未接受CD相关内科治疗的患者。术后获访20例,随访时间7~78个月(平均33.4个月),失访8例。随访病例的预后良好。结论结肠型CD的临床表现隐匿,容易误诊误治,结肠肠段切除手术是结肠型CD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有合并症的患者,多学科诊治很有必要。另外,术前系统的内科治疗有助于减少首次肠道病变相关手术的风险。
杨盈孟文建王自强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