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云君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矿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孔材料
  • 2篇AM
  • 2篇S-
  • 1篇氧化膜
  • 1篇织品
  • 1篇织物
  • 1篇人体皮肤
  • 1篇溶菌酶
  • 1篇润湿
  • 1篇润湿性
  • 1篇生物材料
  • 1篇配位
  • 1篇配位剂
  • 1篇皮肤
  • 1篇皮肤温度
  • 1篇钛合金
  • 1篇微弧氧化
  • 1篇微弧氧化膜
  • 1篇温度
  • 1篇显微硬度

机构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5篇孟云君
  • 2篇张卓琦
  • 2篇曹希传
  • 2篇陈敏敏
  • 2篇张琪
  • 2篇朱华
  • 2篇葛世荣
  • 2篇唐玮
  • 1篇王庆良
  • 1篇邹永存
  • 1篇史兴岭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材料保护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皮肤-纺织品的摩擦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为了定量研究纺织品与人体皮肤之间的摩擦特性,采用微观摩擦试验机对4种织物与20位男女手臂前臂皮肤之间的摩擦因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皮肤-织物的平均摩擦因数在0.30—0.50之间,其中男性皮肤-织物的平均摩擦因数在0.30—0.36之间,女性皮肤-织物的平均摩擦因数在0.40—0.50之间。织物表面特征。如表面形状、纹理特点、组织结构、平整度、致密度和弹性等。以及纤维本身的表面特征,是织物表面摩擦特性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4种织物的平均摩擦因数由高到低分别为全毛绒面呢、羊皮、真丝绸和本色平纹棉布,其中丝绸和平纹棉布的平均摩擦因数比较接近;在与不同纺织品摩擦时,女性皮肤-织物的平均摩擦因数普遍比男性高。
唐玮朱华孟云君葛世荣
关键词:织物人体皮肤
皮肤温度对摩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为了研究体表温度对皮肤摩擦系数的影响,采用微观摩擦试验机和红外测温仪对20位男女右手前臂皮肤的摩擦系数和温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摩擦系数与体表温度存在正比关系,随着体表温度的下降, 摩擦系数下降,在25~35min 后两...
唐玮朱华孟云君葛世荣
关键词:温度
文献传递
AMS-8-NH_2的合成及其对ODN的负载释放
2010年
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肉豆蔻酰基谷氨酸钠(C14GluA-Na)为模板剂,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S)为辅助结构导向剂,合成了介孔材料AMS-8-NH2,并结合XRD分析、N2吸附/脱附技术及29Si魔角旋转核磁共振(MAS NMR)等技术手段对纳米孔洞材料AMS-8-NH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MS-8-NH2是高度有序的纳米孔洞材料,其孔径和比表面积分别为3.2nm和706m2/g;有机胺基团通过化学键连接在材料内表面,这些基团的覆盖度达到25%.以AMS-8-NH2为载体,寡核苷酸(ODN)为模型生物分子研究在不同条件下AMS-8-NH2对ODN的吸附和释放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ODN浓度一定时,溶液的pH值越低,对ODN的吸附量越大,pH=4.7时对ODN的最大负载量可达214mg/g;在释放过程中,材料对ODN具有较高的缓释能力,随环境pH值增加,释放量增加.
陈敏敏邹永存孟云君张琪张卓琦曹希传
关键词:寡核苷酸
柠檬酸和EDTA-2Na对钛合金微弧氧化膜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为研究柠檬酸(CA)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对钛合金微弧氧化膜性能的影响,在含有Ca,P元素的溶液中对钛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对添加配位剂前后陶瓷膜的化学成分、微观形貌、润湿性能和显微硬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A和EDTA-2Na均能促进微弧氧化膜中羟基磷灰石的形成,其中CA使氧化膜中Al的比例降低至2.7%;EDTA-2Na则促进CaTiO3的形成,并使氧化膜表面Ca/P原子百分比提高至1.83。加入上述两种配位剂后,微弧氧化膜均能保持良好的润湿性能。虽然加入配位剂后氧化膜的显微硬度有所下降,但仍接近Ti6Al4V合金基体硬度的2倍。
史兴岭王庆良孟云君
关键词:微弧氧化钛合金配位剂润湿性显微硬度
纯硅纳米孔材料AMS-8对溶菌酶的吸附和释放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纳米介孔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均一可调的孔径分布、规则的孔道结构和较强的吸附性能,是良好的酶固定化载体。目前对AMS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合成和开发新材料方面,而对于生物分子的吸附、释放行为的研究还不多见。目的:筛选介孔材料AMS-8吸附释放溶菌酶的最佳条件,观察不同条件对酶吸附量及释放量的影响。方法: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助结构导向剂,水热法合成纯硅纳米孔材料AMS-8,结合小角度X射线粉末衍射和氮气吸附/脱附技术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改变酶溶液初始的浓度条件,测定吸附量的变化,在不同pH值的PBS洗脱液条件下测定释放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结果显示,AMS-8具有高度有序的立方孔道径结构,比表面积达到867m2/g,孔道直径为3.4nm。以溶菌酶为模型分子,首先观察了AMS-8在中性(pH=7)条件下,对不同质量浓度溶菌酶的吸附行为。研究发现,当溶菌酶质量浓度为0.5g/L时,AMS-8的最大吸附量为136mg/g。其次,观察了溶菌酶/AMS-8体系在不同pH条件下对溶菌酶蛋白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对于溶菌酶蛋白纳米孔材料AMS-8表现出了良好的缓释效果,其中pH值对缓释行为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
张琪张卓琦陈敏敏孟云君曹希传
关键词:纳米孔材料溶菌酶纳米生物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