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运凡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古水深
  • 1篇岩化
  • 1篇岩化作用
  • 1篇洋中脊
  • 1篇熔融
  • 1篇数据库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历史海洋学
  • 1篇埋深
  • 1篇莫霍面
  • 1篇基于GIS
  • 1篇ORACLE...
  • 1篇ORACLE...
  • 1篇SEG
  • 1篇ENGINE
  • 1篇.NET
  • 1篇ARCGIS

机构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6篇孙运凡
  • 6篇高金耀
  • 5篇张涛
  • 3篇周志远
  • 2篇沈中延
  • 2篇杨春国
  • 1篇杨勇
  • 1篇吴招才
  • 1篇肖文涛

传媒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极地研究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环南极-30°S区域古水深重构
本文利用多种综合数据对环南极——30°S区域古水深进行重构,绘制了不同年代的古地理位置及对应的古水深图,分析了南大洋自90 Ma以来的形成演化过程,并试图找寻海底水深变化与南极绕极流的关系,对于下一步进行南大洋环流模式的...
Sun Yunfan孙运凡Gao Jinyao高金耀ZhangTao张涛
关键词:历史海洋学古水深气候变化
东海莫霍面起伏与地壳减薄特征初步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收集、整理大量由地震剖面提供的沉积层厚度资料,得到东海沉积层等厚图。对完全布格重力异常进行沉积层重力效应改正后,得到剩余重力异常,利用地震资料揭示的莫霍面深度值来约束界面反演得到东海莫霍面埋深。结果表明,东海陆架盆地莫霍面深度在25~28km之间平缓变化,地壳厚度为14~26km,西厚东薄;冲绳海槽盆地莫霍面深度为16~26km,地壳厚度为12~22km,北厚南薄。东海陆架盆地东部与冲绳海槽盆地南部地壳减薄明显,拉张因子分别达到2.6和3。初步分析认为冲绳海槽地壳以过渡壳为主,并未形成洋壳。
周志远高金耀吴招才沈中延张涛孙运凡
北极Gakkel洋中脊的熔融异常及蛇纹岩化作用
作为全球扩张系统的末端,北极Gakkel洋中脊具有世界上最慢的扩张速率.从3°E到Laptev大陆边缘,Gakkel洋中脊全扩张速率(FSR)由13.4 mm/yr逐渐减小为7.3 mm/yr,是研究超慢速扩张...
张涛高金耀孙运凡肖文涛
环南极区域古水深演化特征
2013年
古水深及板块历史位置是研究古洋流、古气候和地质历史事件的重要参考因子。重构古水深和历史地质格局,首先需要对研究区域进行板块重构,即在特定的时间点将洋壳和陆壳恢复到他们当时的地理位置上。本文采用Greiner阐述的欧拉旋转法,在去除地壳年龄比重建年代年轻的区域的基础上,恢复了南极及周边区域自130 Ma以来15个特定时间点的位置。其旋转参数主要参考Müller等基于大西洋—印度洋热点参考系的有限欧拉极,并将部分参数进行了必要的转换和统一。然后综合现代水深、地壳年龄、沉积物厚度等数据,将现代水深根据热驱动地壳沉降、沉积作用和均衡作用的影响进行调整,对30°S以南区域的古水深进行重构,绘制了研究区域不同年代的古水深图,分析了其自130 Ma以来的形成演化过程。
孙运凡高金耀张涛周志远杨春国
关键词:古水深
环南极—30°S区域古水深重构
<正>1.引言南极洲是地球上最晚被发现的大陆,其中98%的地区被厚厚的冰雪覆盖。而在大约200Ma以前,南极大陆是冈瓦纳超级大陆的中间块体。冈瓦纳的裂解、南大洋通道的打开、南极洲的孤立与大洋环流、气候状态的变化相伴发生。...
孙运凡高金耀张涛
基于GIS的海洋地震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6
2011年
基于大型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先进的空间数据引擎SDE技术,将SEG-Y格式海洋地震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并按照"航次-测线-点"的数据组织结构设计了海洋地震数据库。论文首先总结了当前流行的地震数据组织和访问方式,然后阐述了地震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最后介绍了数据查询、数据库管理、SEG-Y地震数据查看和地震剖面及与其他地球物理数据综合表达显示功能的实现。
杨勇高金耀杨春国沈中延周志远孙运凡
关键词:ARCGISENGINEORACLE数据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