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艳

作品数:59 被引量:220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化学工程
  • 15篇理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活性炭
  • 11篇甲烷
  • 9篇气体
  • 9篇储氢
  • 7篇天然气
  • 6篇氢气
  • 5篇催化
  • 4篇电解
  • 4篇氧化碳
  • 4篇液相
  • 4篇制氢
  • 4篇碳纳米管
  • 4篇气体分离
  • 4篇燃料
  • 4篇吸附储氢
  • 4篇吸附法
  • 4篇煤层气
  • 4篇纳米
  • 4篇纳米管
  • 4篇二氧化碳

机构

  • 57篇天津大学
  • 2篇盈科瑞(天津...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北京市节约用...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科院建筑设...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作者

  • 57篇孙艳
  • 37篇苏伟
  • 28篇周亚平
  • 27篇周理
  • 4篇刘聪敏
  • 3篇张东辉
  • 3篇白书培
  • 2篇刘佳
  • 2篇汤娇娣
  • 2篇徐越平
  • 2篇朱荣娇
  • 2篇智永婷
  • 2篇杨华伟
  • 2篇詹仰钦
  • 2篇吴菲菲
  • 2篇张正旺
  • 2篇杨琦
  • 1篇边守军
  • 1篇于宏兵
  • 1篇刘秀伍

传媒

  • 5篇天然气化工—...
  • 4篇现代化工
  • 4篇化学工业与工...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3篇化学工程
  • 3篇中国太阳能学...
  • 2篇天津大学学报...
  • 2篇化学进展
  • 1篇新型炭材料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炭素
  • 1篇油气储运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大学化学
  • 1篇当代化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精细化工
  • 1篇炭素技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储气材料及其储能性质的实验研究
该文着重储气材料及其储能性质的研究.采用容积法分别测定了活性纤维表面加载MgO前后对甲烷的吸附等温线,实验温度为298K,平衡压力为0到10MPa;甲烷和氢气在高比表面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储氢金属氢化物TiMn<,1....
孙艳
关键词:储氢合金氢气甲烷活性炭活性炭纤维
文献传递
多孔介质储气研究
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是目前世界一项紧迫任务,天然气进而氢气被认为是合适的选择。气体在机动车上的存储是解决车用气体燃料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吸附被认为是有望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对碳纳米管储氢的报道很多,结果却大相径...
孙艳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多孔介质碳纳米管储氢材料吸附储氢
单分子层吸附机理对储氢材料研究的冲击被引量:7
2007年
由于氢对可再生能源与解决温室效应问题的重要性,储氢研究备受关注.吸附是压缩气体的有效途径,因此被用于开发储氢技术.但在有工程意义的温度下氢是超临界温度气体,其吸附机理与临界温度以下气体不同.本文阐释了为什么在临界温度以上的吸附是单分子层的及其对储氢研究的影响.尽管有赞成和反对的不同意见,理解超临界温度吸附机理对于储氢材料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该机理表明,无论是何种新奇材料,只要其储氢原理基于吸附,一定不能满足车载储氢的实际需求.
孙艳周理苏伟周亚平
关键词:储氢
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在中孔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
2016年
以活性炭AC1为吸附剂,在体积法实验装置上分别测定了其对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4种气体的吸附等温线,吸附温度分别为283、293、303和313 K。利用77 K吸附氮气数据表征AC1,得到其比表面积为956 m^2·g^(-1),孔体积为1.36 m L·g^(-1),孔径分布在1~5 nm,中孔的比例达到了61%。AC1对4种气体的吸附等温线均为I型等温线,分别采用Langmuir方程和Langmuir-Freundlich方程(简称L-F方程)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L-F方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为后序的多组分吸附平衡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AC1对乙烷/丙烷的吸附平衡选择性系数在1.7~2.5,吸附选择性随吸附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吸附温度对吸附选择性无明显影响。
苏伟吴菲菲孙艳
关键词:吸附等温线
负载铁铈氧化物的HNO_3改性介孔炭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性能研究
2018年
以铁铈硝酸盐为原料,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出一系列负载铁铈氧化物的HNO3改性介孔炭(Fe-Ce/MC-HNO_3)用于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结果表明:(1)与载体HNO3改性介孔炭相比,Fe-Ce/MC-HNO_3的脱硝性能更优,且负载率为20%(质量分数)的Fe-Ce/MC-HNO_3(20%Fe-Ce/MC-HNO_3)脱硝性能最好。(2)在170~270℃低温区间时,气体流量为51.0L/h下的20%Fe-Ce/MC-HNO_3脱硝率可达83%~98%。(3)200~230℃时,20%Fe-Ce/MC-HNO_3脱硝率在60h内仍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4)当SO_2为262mg/m^3时,20%Fe-Ce/MC-HNO_3在230℃时具有良好的抗硫、脱硝性能。
郭颖孙艳苏伟裴启萌银鸿雁周小琪
关键词: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气体流量稳定性抗硫性
氧化法脱除酸性气体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氧化法脱除酸性气体的方法,涉及含CO<Sub>2</Sub>体系中SO<Sub>2</Sub>和NO<Sub>x</Sub>的脱除,以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构成的酸性气体氧化并溶于水中变成酸...
周理智永婷孙艳苏伟周亚平
纳米碳管储能的化学原理与储存容量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通过在大温度、压力范围内系统地测定氢在纳米碳管粉末与压片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对所得等温线的理论分析,计算出吸附热,并用超临界气体的吸附模型充分地描述了氢在纳米碳管上的吸附行为,证明纳米碳管储氢的原理是超临界吸附;比表面积和储气温度控制着储气容量。甲烷在干纳米碳管上的吸附机理与氢气相同,但在湿纳米碳管中的存储机理在于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因此孔容控制储气容量。单位质量多壁管的湿储容量是干储容量的5.1倍,单壁管可能产生更大的增强存储作用。
周理孙艳苏伟周亚平
关键词:碳纳米管储能氢气甲烷
介孔活性炭的制备及其高湿储甲烷性能被引量:6
2013年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作为汽车代用燃料以及从天然气开采地到各用户单位之间的运输,都需要有效的存储技术.天然气水合物(NGH)能够降低甲烷存储的成本,而多孔材料孔内生成气体水合物能够有效提高储气密度,本研究目的是合成在孔内能够生成甲烷水合物的低成本高性能吸附剂.首先以农业废弃物玉米芯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其湿储甲烷最优合成条件为:在400,℃炭化30,min,碱炭质量比5∶1、850,℃活化1.0,h合成出C-8高性能活性炭,其孔容达到2.264,cm3/g,比表面积为2 993,m2/g,孔径分布主要集中在2~3,nm.合成的C-8是非常好的甲烷湿储吸附剂,在水炭比为3.68时在9.40,MPa下CH4达到最大吸附量为69.66%,是其干燥样品最大吸附量的3.25倍,并可以在较大压力范围内使存储的甲烷提供平稳的放气量,有望作为新型的甲烷水合物存储吸附剂应用于天然气汽车上.
刘秀伍王亮金淑明段中余孙艳
关键词:玉米芯活性炭甲烷气体水合物
多孔活性炭湿储甲烷和乙烷
2017年
甲烷和乙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储运技术是天然气应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多孔材料中以形成水合物的方法实现甲烷和乙烷的存储是气体存储技术的革新。实验以椰壳炭化料为原料,采用KOH和CO_2联合活化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较高中孔比例的超级活性炭,比表面积达到2768m^2/g,孔容1.87cm^3/g。测定了不同温度和载水量下甲烷和乙烷的平衡等温线,结果表明在预吸附水的活性炭上存储甲烷和乙烷,较干燥样品上吸入量分别提高142%和103%。根据克劳休斯-克拉配龙方程计算了甲烷水合物生成焓值为-61.42kJ/mol,乙烷水合物生成焓为-59.63kJ/mol。
王艳利孙艳苏伟周亚平
关键词:甲烷乙烷气体水合物
复合型活化制备超级活性炭的放大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复合型活化法,经过49小时活化可以使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达到2800m2/g左右。与同样条件下二氧化碳活化相比,活化时间大大缩短。放大实验的活化速度明显低于小试实验的,颗粒粒径变大和气固接触作用不充分是造成活化速度降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增加挡板、提高转速、预热活化剂等改进措施可以进一步强化气固接触,提高反应速度。
苏伟周理孙艳周亚平
关键词:超级活性炭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