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瑞本

作品数:21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热带
  • 9篇西太平洋
  • 6篇热带西太平洋
  • 4篇逆温
  • 4篇逆温层
  • 4篇厄尔尼诺
  • 4篇赤道
  • 3篇对流层
  • 3篇流层
  • 3篇急流
  • 2篇低层
  • 2篇低层大气
  • 2篇太平洋海域
  • 2篇气温
  • 2篇潜热
  • 2篇潜热通量
  • 2篇热通量
  • 2篇温度
  • 2篇沃克环流
  • 2篇环流

机构

  • 20篇国家海洋局第...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青岛海洋大学

作者

  • 21篇孙瑞本
  • 20篇李若钝
  • 10篇刘丽惠
  • 8篇曲维政
  • 4篇武建平
  • 4篇于惠苓
  • 3篇邹娥梅
  • 2篇曾宪模
  • 2篇李坤平
  • 1篇刘赞沛
  • 1篇刘丽慧
  • 1篇施国强

传媒

  • 4篇海洋通报
  • 4篇热带海洋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黄渤海海洋
  • 2篇大气科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热带气象

年份

  • 1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 5篇1993
  • 2篇1992
  • 6篇1991
  • 2篇199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埃尔尼诺和反埃尔尼诺事件对青岛近百年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1991年
本文通过分析1898~1990年青岛气温降水量年际变化规律,进一步印证了埃尔尼诺事件对气候的显著影响。
李若钝孙瑞本刘丽慧井传才
关键词:厄尔尼诺气温降水
1991—1992年ENSO事件的特征被引量:1
1993年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气候分析中心(CAC)和中国气象局气候监测公报所提供的海—气资料,综合分析了1991—1992年ENSO事件的形成、发展过程。这次ENSO事件的主要特点是:(1)在ENSO事件爆发前一年内热带太平洋海气特性频频呈现异常,暖水堆积在赤道中太平洋(5°N—5°S,160°E—160°W)约12个月,然后自西向东传输,爆发1991—1992年ENSO事件。(2)对ENSO事件作出响应的西太平洋副高在这次ENSO事件爆发前12个月出现异常,其明显增强,且在爆发期位置较正常偏西、偏北,导致ENSO事件前异常的气象变化.(3)在这次ENSO事件中,海-气参数发生二次异常的变化,第二次是ENSO事件延长及增强的主要原因。
李若钝邹娥梅刘丽惠孙瑞本曲维政
关键词:厄尔尼诺事件
热带西太平洋低层大气的多逆温层现象被引量:1
1993年
通过对“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联合考察”获得的大气温度探测资料分析,揭示了大气垂直对流旺盛的热带西太平洋暖水区低层大气普遍有逆温层存在的事实,并指出这些逆温层与信风逆温层和季风逆温层的显著区别是逆温层大多很弱、很薄,而且往往有多个逆温层同时存在。
李若钝孙瑞本刘丽惠
关键词:热带西太平洋低层逆温层
青岛近百年气候变化趋势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1993年
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暖及海平面升高问题已成为当前海洋学与气侯学研究的热点。在全球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海平面升高的总趋势下,青岛地区海平面不是上升而是下降了。本文根据青岛近百年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青岛气候变化趋势。
井传才李若钝孙瑞本刘丽惠曲维政
关键词:气候变化
热带大气的主要振荡形式及其与厄尔尼诺现象的联系
1992年
二十年代初和八十年代初Walker和陈烈庭分别提出南方涛动(SO)和北方涛动(NO)的概念。八十年代末,符淙斌等从全球热带角度考察所谓北方涛动的存在及其与经典南方涛动的关系,结果证实了赤道两c侧反相气压振荡现象的存在,还发现低层大气中湿度、稳定度、云量、海面温度和海流等方面也存在类似于SO、NO的甚低频振荡现象,并把这种现象看作是热带海洋—大气系统的一个整体。除气压场外并不存在以赤道为对称的分支现象,从而提出了“低纬度涛动(LLO)”的概念。本文通过对全球热带地区几个主要等压面高度场及海温场EOF展开的头几个主要特征向量场的分析,发现热带低空大气具有东、西向振荡的特点(即低纬度涛动现象),而高空大气则以高低纬度之间的振荡为主,显示出与低空大气不同的特征。此外,E1Nino现象对高低空大气的影响程序和强度也不尽相同。
曲维政孙瑞本李若钝
关键词:热带大气厄尔尼诺海温场气压场
强火山爆发与厄尼诺事件被引量:11
1990年
前人研究指出,强火山爆发时,把大量火山灰喷入平流层。0.5—1年内即可扩展到全球,它可以使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5℃。本文主要揭示了近34年来,强火山爆发使全球平均气温降低这一微弱信息,经过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调节、放大之后,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赤道辐合带、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转折,并容易发生厄尼诺的规律性。指出强火山爆发可能是厄尼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若钝孙瑞本曲维政井传才
关键词:火山
热带太平洋海域感热、潜热通量的时空特征被引量:3
1994年
本文利用“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研究”第1—8航次海面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感热潜热通量的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赤道海域,潜热通量远远大于感热通量。潜热和感热通量是从海面向大气输送的,且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幅甚小。
曲雏政李若钝孙瑞本
关键词: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热带太平洋海域
赤道西太平洋大气边界层的诊断分析
1995年
利用1993年ENSO事件爆发(4月)前酝酿时期“热带大洋与全球大气-海洋耦合响应试验”强化观测阶段“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155°E,2°S定点海洋气象和高空大气探测资料,分析了赤道西太平洋大气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赤道西太平洋上空辐合对流区边界层内也有等温或逆温层存在,大气边界层物理参数变化与大尺度海-气变异有密切关系,赤道太平洋沃克环流加强、东移,边界层上部逆温层出现概率明显增大,边界层内高湿层湿度减小。另外,边界层内实测风速、风向廓线随高度的变化基本上不服从Ekman规律,但由其平均,分量合成得到的平均风随高度的变化却基本符合Ekman规律。
李若钝于惠苓刘丽惠孙瑞本施国强苏新锁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
对西太平洋副高脊加强、西伸的初步分析
1990年
本文主要利用1973年以来,全球热带历年逐月各标准等压面月平均风场(ECMWF,KWBC),OLR(CAC)资料及西太平洋副高各种指数(国家气象局),分析了热带风场变异对印度洋-西太平洋反沃克环流、赤道西风、越赤道气流的影响,及其对西太平洋副高脊加强、西伸的影响过程。
李若钝孙瑞本曾宪模李坤平曲维政
关键词:西太平洋风场
沃克环流上升区赤道低空强西风带的分析
1995年
采用TOGA/COARE国际合作考察期间(1992年10月─1993年2月)获得的267次定点(2°S,155°E)定时高空大气探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发现1992年12月─1993年2月低空存在一支西风急流,有两次分别持续半月之久,而1992年11月的两次赤道西风急流,因无赤道高空急流配合,仅持续2d便消失。本文还指出:(1)赤道低空西风急流是各种海-气指数产生ENSO异常的重要信息;(2)赤道高空急流有滞后赤道低空急流2d左右的响应关系;(3)赤道低空急流是纬向水汽输送的狭窄通道。
李若钝于惠苓刘丽惠孙瑞本井传才苏新锁
关键词:西风带西风急流沃克环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