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老年
  • 3篇动脉
  • 3篇心绞痛
  • 3篇血流
  • 3篇血流动力学
  • 3篇绞痛
  • 2篇丹红
  • 2篇丹红注射液
  • 2篇型心
  • 2篇型心绞痛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聚集
  • 2篇注射
  • 2篇稳定型心绞痛
  • 2篇老年不稳定型...
  • 2篇老年人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不稳定型心绞...
  • 1篇丹红注射液治...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孙沛
  • 8篇李晓利
  • 8篇张金花
  • 7篇陈昕
  • 6篇武若君
  • 6篇李彬
  • 6篇王亚真
  • 5篇白秉学
  • 5篇苏轮
  • 4篇薛俊仙
  • 1篇李晓丽
  • 1篇晏沐阳
  • 1篇范利
  • 1篇刘冰
  • 1篇张旭
  • 1篇刘宇
  • 1篇刘冰
  • 1篇白秉学
  • 1篇张金花

传媒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人心房扩大与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进一步探讨老年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139例老年心血管病人心房扩大和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与观察,并对原发病分类,对部分病例长期随访5~25年。结果双房扩大者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00%,左心房扩大为主者发生率65.0%,右心房扩大为主者发生率35.7%,心房内径正常者发生率15.15%,四组间比较P<0.01。心房内径扩大越明显,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性质越严重,即便是扩张程度相同的左心房扩大者、二尖瓣狭窄为主的瓣膜性心脏病其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瓣膜性心脏病,P<0.05。结论心房扩大,特别是双房扩大和左房扩大是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心房压力和心房肌张力增高是电生理紊乱产生的重要因素。
王亚真孙沛陈昕李晓丽白秉学
关键词:心房扩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丹红注射液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孙沛张金花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血小板聚集率丹红注射液
巨大肺隔离症1例报告
2008年
孙沛刘冰张金花
关键词:包裹性积液退热药物胸闷憋气发热咳嗽体温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低分子肝素组、阿司匹林组3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抗凝治疗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总有效率为95.8%,低分子肝素组80.8%,阿司匹林组58.9%;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无一例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和低分子肝素组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1),而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较低分子肝素钠组更有效(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同时合用阿司匹林加强抗凝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
苏轮李彬孙沛陈昕白秉学李晓利薛俊仙张金花武若君王亚真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人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
血流动力学检测对PCI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临床评价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评价。方法以2005年5月—2008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后7d~14d内成功完成PCI治疗的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18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V/SI)、外周血管阻力/阻力指数(SVR/SVRI)、速度指数(VI)、加速指数(ACI)、液体水平(TFC)、左室功能/左室功能指数(LCW/LCWI)、预射血期(PEP)、左室射血时间(LVET)、收缩时间比率(STR),对治疗前后进行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成功PCI使收缩时间比率、SVR/SVRI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速度指数、加速指数、左室功能/左室功能指数显著提高(P<0.05)。结论择期PCI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可作为评价PCI疗效的手段。
苏轮薛俊仙陈昕孙沛白秉学李晓利李彬张金花武若君王亚真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流动力学左室功能
疑诊肺癌及癌性胸膜炎1例分析
2008年
张金花孙沛薛俊仙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被引量:11
2009年
苏轮刘冰陈昕孙沛白秉学李晓利薛俊仙张金花武若君李彬王亚真
关键词: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丹红注射液内科治疗心源性猝死心绞痛患者
60岁以下体检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60岁以下体检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对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体检中心健康查体对象608例进行问卷调查、常规检查、化验,测量并记录baPWV,设置baPWV≥1400cm/s为异常组(305例),baPWV<1400cm/s为正常组(303例)。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与baPWV相关的影响因素,建立模型。并应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结果脉搏波速度异常组与正常组的性别(男/女:270/35vs201/102)、年龄[(45.17±7.25)岁vs(46.99±7.13)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异常组年龄、静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男性比例、饮酒比例、吸烟比例、运动比例、原发性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均高于正常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052,95%CI:1.020~1.086)、男性(OR:2.704,95%CI:1.596~4.579)、静息心率(OR:1.056,95%CI:1.031~1.081)、平均动脉压(OR:1.106,95%CI:1.084~1.128)、空腹血糖(OR:1.337,95%CI:1.057~1.692)是臂踝脉搏波速度的影响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0.051×年龄+0.995×性别+0.054×静息心率+0.101×平均动脉压+0.291×空腹血糖-18.572,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0.833~0.890),logit(p)最佳判断临界值为0.484,灵敏度78.03%,特异度78.88%。结论年龄、性别、静息心率、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水平是baPWV异常的影响因素。由此而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异常baPWV者有良好的判断效能。
王耀辉孙沛张金花尹慧君李晓利晏沐阳
关键词:臂踝脉搏波速度动脉硬化LOGISTIC回归分析
老年女性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对远期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对远期缺血性心血管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7月部分驻京部队干休所的老年患者614例,其中男性470例,女性144例。女性分为女性事件组43例和女性对照组101例,男性分为男性事件组127例和男性对照组343例。比较基线临床资料分布特征。随访4.5~6.7(5.6±0.9)年分析终点事件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高血压(2级、3级)、高胆固醇血症、抗血小板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降糖药物比例明显升高,吸烟、慢性肾功能不全、他汀类药物、硝酸盐类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比例明显降低(P<0.05,P<0.01)。与女性对照组比较,女性事件组慢性肾功能不全比例明显升高(9.3%vs 1.0%,P=0.03)。与男性对照组比较,男性事件组年龄、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硝酸盐类比例明显升高(P<0.05,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终点事件与冠心病(HR=2.56,95%CI:1.19~5.54,P=0.017)、高血压2级(HR=3.29,95%CI:1.14~9.52,P=0.028)、高血压3级(HR=2.77,95%CI:1.08~7.12,P=0.034),高胆固醇血症(HR=2.61,95%CI:1.27~5.36,P=0.009)和慢性肾功能不全(HR=22.70,95%CI:5.22~98.78,P=0.000)相关。而男性终点事件与年龄、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相关(P<0.05,P<0.01)。结论老年患者在基线临床特征及其对远期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作用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差异。老年女性远期心血管病事件发生更多与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相关联。
李晓利范利胡家宾王强张金花尹慧君白秉学孙沛张旭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女(雌)性
肝移植后早期血流动力学的监测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接受肝移植的患者均为晚期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损害,心室负荷加重,导致心肌肥大,心肌间质纤维化,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同样受到损伤。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基于胸腔生物电阻抗,可无损伤地提供反映左心室泵血功能参数及收缩功能参数。目的:采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检测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后早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观察,于2005-01/2006-12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干部病房完成。对象:选择接受原位肝移植的患者50例。方法: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肝移植患者移植后7d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心脏收缩加速指数及胸腔液体量水平等。主要观察指标:肝移植后早期(ICU内)不同时段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肝移植后第2天开始患者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心脏收缩加速指数明显低于移植前(P<0.01),外周血管阻力、胸腔液体量水平明显高于移植前(P<0.01),这种变化于移植后第3天达到高峰,移植后第7天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逐渐恢复至移植前水平。结论:肝移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尤以移植后二三天最重。因此,密切监测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肝移植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武若君王亚真白秉学李晓利孙沛陈昕李彬苏轮
关键词:肝移植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