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元林

作品数:56 被引量:253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天文地球
  • 39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三叠
  • 16篇腕足
  • 14篇腕足动物
  • 13篇石炭
  • 10篇牙形石
  • 10篇三叠世
  • 6篇动物群
  • 6篇三叠纪
  • 6篇生物地层
  • 6篇剖面
  • 6篇中三叠世
  • 5篇石炭纪
  • 5篇泥盆世
  • 5篇下石炭统
  • 5篇贝类
  • 4篇三叠统
  • 4篇上泥盆统
  • 4篇泥盆纪
  • 4篇菊石
  • 3篇地层学

机构

  • 56篇北京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南...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广西区域地质...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冈山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劳伦森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神户大学
  • 1篇云南省文物考...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6篇孙元林
  • 15篇孙作玉
  • 15篇江大勇
  • 12篇郝维城
  • 9篇马学平
  • 5篇张宇波
  • 4篇季承
  • 3篇白志强
  • 3篇韩宝福
  • 3篇廖卫华
  • 2篇王式洸
  • 2篇刘建波
  • 2篇洪大卫
  • 2篇李鑫
  • 2篇谈力
  • 2篇尹超
  • 1篇肖丽华
  • 1篇李淳
  • 1篇李美铮
  • 1篇王海涛

传媒

  • 11篇古生物学报
  • 7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古生物学...
  • 3篇地质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古脊椎动物学...
  • 3篇古地理学报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地学前缘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化石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古脊椎动物学...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2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南丹地区下泥盆统益兰组的腕足动物群新认知
下泥盆统益兰组主要分布于广西南丹地区。在南丹莫德剖面,益兰组的大部分均有很好的出露。剖面底部存在一断层,其与下伏地层关系不明。剖面上所出露的益兰组地层总厚约70米,根据岩性可以分为三段:下段以黄色—紫色中厚层的钙质泥岩为...
郭文聂婷孙元林
关键词:腕足
贵州上三叠统瓦窑组海百合化石群中的一新种被引量:4
2002年
在贵州省关岭地区上三叠统瓦窑组地层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海百合化石群。化石保存在瓦窑组近底部的深灰色—灰黑色泥质灰岩层面上 ,与海百合共生的有菊石、双壳类和牙形石等海洋生物。海百合化石数量丰富 ,保存完好 ,经鉴定分属于创孔海百合属 (Trauma tocrinusW hrmann ,1889emend .Mu ,194 9)的许氏创孔海百合 (Traumatocrinushs櫣iMu ,194 9) ,关岭创孔海百合 (TraumatocrinusguanlingensisYu ,2 0 0 0 )和新铺创孔海百合(Traumatocrinusxinpuensissp .nov .)。其中 ,新铺创孔海百合 (Traumatocrinusxinpuensissp .nov .)为一新种 ,该种成年个体较大 ,茎板厚度分 5级 ,各级茎板排列顺序为 (1为一级茎板 ;2为二级茎板 ,以此类推 ) :1、 5、 4、 5、 3、 5、 4、 5、 2、 5、 4、 5、 3、 5、 4、 5、 2、5、 4、 5、 3、 5、 4、 5、 2、 5、 4、 5、 1,一级茎板数与二级茎板数之比为 1/ 3。第一个粗羽枝分出在三级腕的第 3块腕板上。据其骨骼排列的精密程度 。
王柏艳白志强郝维成孙元林江大勇
关键词:上三叠统菊石双壳类牙形石
广西南丹地区下泥盆统益兰组牙形石生物地层学研究
广西南丹莫德剖面上,下泥盆统益兰组出露连续,剖面底部存在一断层,其与下伏地层关系不明,顶部与塘丁组富含竹节石的黑色薄层砂质泥岩整合接触。此剖面上所出露的益兰组地层总厚约70米,根据岩性可以分为三段:下段以黄色—紫色中厚层...
郭文聂婷孙元林
关键词:牙形石
我国西南地区中三叠世安尼期龙鱼属(Saurichthys)一新种(英文)被引量:2
2018年
作为一类高效的捕食者,龙鱼跻身中生代早期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消费者。我国西南地区中三叠世安尼期的化石群中,龙鱼类在形态和分类上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报道了云南安尼期罗平生物群的龙鱼属(Saurichthys)一新种,它代表着龙鱼在椎骨结构和基本体型上的新变化。披刺龙鱼(新种)(Saurichthys spinosa sp. nov.)是一种小型龙鱼,其特征包括:颅顶部的眶间区(interorbital region)非常狭窄;匙骨前端膨大而腹侧呈拱状;椎骨偏大且无神经棘,侧向伸展的副神经板(paraneural plate)在躯椎里交替出现;奇鳍鳍条数量较少;体表具两列平行的披强壮棘刺的针状侧鳞。与同属其他种类相比,S. spinosa头部及躯体轴上部的高度明显减缩以致体高变小。体内侧向延长并插入水平膈的副神经板与体表刚性互锁的双排侧鳞使得整个鱼体非常僵硬,这与其体节(椎骨)数目的减少在功能上具有一致性。这一发现揭示了龙鱼类中轴骨骼结构及其体型流体力学特质的多样化。综合同时期龙鱼类在运动方式和摄食机制的创新,这些因素可能促成了安尼期东特提斯洋龙鱼类的爆发式演化,而这正是二叠纪末大绝灭后生物圈复苏过程中快速辐射阶段的一个缩影。
吴飞翔孙元林房庚雨
关键词:中三叠世体型
晚三叠世东特提斯洋龙鱼属(Saurichthys)(Actinopterygii:Saurichthyidae)的首次记录
2023年
龙鱼类具尖吻和流线型的细长体型,是中生代早期海洋鱼群中的顶级捕食者。经历晚二叠世生物大绝灭(EPME)后,龙鱼类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辐射,并于中三叠世时期在形态特征及适应策略上发展出可观的多样性。先前的化石记录显示,曾经全球广布的龙鱼类似乎自晚三叠世开始收缩至西特提斯洋。当时海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的热点——东特提斯洋区中国华南晚三叠世海相地层中迄今尚无龙鱼类的记录,与此呈鲜明对照的是,该地区更低层位(如中三叠世盘县-罗平生物群和兴义生物群)的数个化石库(Lagerstätten)却保存有高度多样化的龙鱼类化石。报道了产自中国西南地区(黔西南和滇东地区)晚三叠世早期的关岭生物群的龙鱼属(Saurichthys)一新种——饕餮龙鱼(Saurichthys taotie sp. nov.)。饕餮龙鱼体型中等,其主要特征有:下鳃盖骨(subopercle)近三角形且外侧具密集纵纹,颅顶后部纹饰较弱,吻部前端背缘发育显著的纵嵴。作为龙鱼类在晚三叠世东特提斯洋区的首次记录,饕餮龙鱼的发现说明当时这一类群的多样性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显著的下降,但它们的地理分布实际上比先前的认识广阔得多。此外,饕餮龙鱼保留了一些此前仅见于早三叠世同类的特征,为认识龙鱼类的演化和生物地理学历史带来新的思考。
房庚雨孙元林季承季承
关键词:关岭生物群晚三叠世
贵州独山地区浅水相区泥盆-石炭纪界线生物地层学综合研究
选择贵州独山白虎坡和其林寨两个剖面,对革老河组上部和汤耙沟组中下部进行了详细的牙形石生物地层学及腕足动物群的综合研究。并且对独山下司拉油坡剖面的革老河组和汤耙沟组的界线附近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研究,确定了浅水区泥盆-石炭...
张宇波孙元林马学平
关键词:牙形石腕足动物群生物地层学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尚丹早二叠世灰泥丘沉积特征和成因
灰泥丘是一种具有正地形、以灰泥或似球粒占主导、不具有生物骨架结构的碳酸盐建造。国际上灰泥丘的研究比较深入,多集中在灰泥来源、灰泥丘形成的控制因素等方面,认为灰泥丘发育多受构造作用、气候条件、局部地形以及上升流等因素控制。...
闫振刘建波孙元林王海峰黄宝琦
关键词:可容纳空间早二叠世
文献传递
黔南独山地区泥盆系法门阶–石炭系杜内阶革老河组和汤粑沟组长身贝类新认知
2020年
本文描述了在黔南独山县其林寨剖面和黎家寨剖面上泥盆统革老河组和下石炭统汤粑沟组中发现的长身贝类化石共8属10种(含未定种)。其中,在革老河组中发现有3属4种:Productella? sp.、Yanguania dushanensis、Xinshaoproductusxinshaoensis和X.quadrata;汤粑沟组中有8属9种:Productella?sp.、Hunanoproductushunanensis、Spinocarinifera qilinzhaiensis sp. nov.、Yanguania dushanensis、Y.? sp.、Xinshaoproductus xinshaoensis、Tomiproductussp.、Ozora?sp.和Ericiatiakiangsuensis。总体而言,革老河组和汤粑沟组中的长身贝类在组成上主要以Productoidea超科中Productidae科的分子为主,Productellidae科和Echinoconchoidea超科中Sentosiidae科的分子各有1种。本文记述的Hunanoproductus和Xinshaoproductus系在黔南地区首次发现,并且Xinshaoproductus在黔南地区的首现层位低于湘中地区。常见于欧亚地区的中泥盆统吉维特阶至上泥盆统弗拉斯阶及湘中地区上泥盆统的Productella属,在黔南地区上延到了下石炭统的汤耙沟组中,为该属最晚的化石记录。Spinocarinifera和Tomiproductus是欧亚、北美、西澳和北非等地杜内阶或杜内阶-维宪阶中的常见分子,汤粑沟组中发现的S. qilinzhaiensis sp. nov.则是目前已知该属在华南地区的代表。该种以近方圆形的轮廓、铰合线短、耳翼小、放射状壳线连续但微弱为特征,区别于该属的其他种。而Tomiproductus在华南地区见于湘中刘家塘组的上部和下扬子地区的金陵组。Ozora属于美国密苏里地区维宪阶下部的代表分子,亦见于墨西哥南部的下石炭统。如果鉴定无误,黔南地区的发现则有可能代表了该属最早的化石记录。革老河组的长身贝类组成属种单调,以Yanguania、Xinshaoproductus属等地方性分子为特征;随着杜内期的海侵,汤耙沟组中的长身贝类组成与湘中地区的更为相近,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既继承了革老河组中的地方性分子,同时在属
聂婷郭文张宇波孙元林
关键词:腕足动物
新疆南天山中泥盆世泡沫轴珊瑚属(Aphraxonia)一新种
2004年
描述泡沫轴珊瑚属一新种———Aphraxoniawuqiaensissp .nov .,标本产于沿新疆南天山地区乌恰县托帕 吐乐尕特山口公路边的中泥盆统托格买提组。泡沫珊瑚属过去仅在土耳其Anatolia地区和我国湖南株州地区发现 ,目前在新疆中泥盆统的发现 ,不仅丰富了该属的化石种资料 ,同时也表明在中晚泥盆世南天山地区可能与土耳其Anatolia地区和华南地区存在密切的生物地理区联系。通过与该属已知 2个种特征和产出时代的对比 ,看出从中泥盆世Givetian期到晚泥盆世 ,可能存在从A .zhuzhouensis→A .wuqiaensissp .nov→A .taurensis的演化谱系和由华南→新疆南天山→土耳其的迁移路线。其演化趋势体现为 :1 )一级隔壁数目逐渐减少 ;2 )隔壁由中部加厚→边缘加厚 ;3)主、对隔壁分离 ,对隔壁伸过中心形成轴端微膨胀板状中轴→轴端膨胀明显的板状中轴→主、对隔壁在中心交汇形成轴端膨胀中轴 ;4 )一级隔壁不达中轴→与中轴相交。
张宇波孙元林刘建波韩宝福
关键词:南天山中泥盆世
正εNd(T)值的准铝-过铝花岗岩:新疆也布山岩体被引量:30
1998年
新疆东准噶尔也布山花岗岩体属于准铝 过铝花岗岩 ,Rb Sr全岩等时线法确定的时代为 2 6 8± 4Ma ,是晚古生代后造山阶段的产物 .也布山岩体的87Sr/ 86 Sr初始比值为 0 .70 4 3± 0 .0 0 0 7,εNd(T) =+5.51~ +5.85,表明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 .推测亏损地幔经过交代作用后再发生部分熔融 ,所产生的基性岩浆发生强烈的分异演化 ,除分离结晶作用外 ,还受到很少量年轻地壳物质混染 ,使得εNd(T)值有所降低、TDM 值变大 .Sr Nd同位素特征表明 ,也布山岩体和乌伦古河碱性花岗岩都是导致显生宙陆壳生长的新生地壳物质 .
韩宝福王式洸孙元林洪大卫
关键词:花岗岩亏损地幔陆壳生长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