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卫群

作品数:160 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2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3篇哲学宗教
  • 11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3篇佛教
  • 56篇哲学
  • 49篇婆罗门教
  • 42篇宗教
  • 41篇印度哲学
  • 29篇奥义书
  • 25篇古印
  • 25篇古印度
  • 20篇宗教哲学
  • 18篇印度宗教
  • 18篇哲学比较
  • 16篇东方哲学
  • 16篇东西方
  • 10篇中观派
  • 10篇大乘
  • 9篇大乘佛教
  • 8篇东方文化
  • 7篇神观
  • 7篇神观念
  • 7篇耆那教

机构

  • 158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58篇姚卫群

传媒

  • 17篇南亚研究
  • 1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0篇哲学门
  • 8篇北京大学学报...
  • 7篇中华文化论坛
  • 7篇杭州师范大学...
  • 6篇宗教学研究
  • 6篇杭州师范学院...
  • 6篇云南大学学报...
  • 6篇佛学研究
  • 6篇中国高校社会...
  • 5篇船山学刊
  • 3篇世界宗教文化
  • 3篇科学与无神论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五台山研究
  • 3篇宗教与哲学
  • 3篇外国哲学
  • 2篇新华文摘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12篇2021
  • 12篇2020
  • 5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11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1
  • 10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1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佛教中的“性空”与“识有”观念被引量:2
2005年
“空”“有”问题是佛教史上讨论的基本问题。大乘佛教中的两大派别在这一问题上时常发生争论。中观派讲的“性空”中包含着“识”的观念;瑜伽行派讲的“识有”中又包含着“空”的本质。两派在这方面的主张展示了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和显著特色。
姚卫群
关键词:佛教
宗教体验及其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对宗教体验及其作用的讨论,是哲学与宗教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作者 结合佛教和婆罗门教的理论等宗教思想史的材料,对宗教体验的性质和对象、宗教体验与身心 修炼、宗教体验的认识论意义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
姚卫群
关键词:宗教哲学宗教体验佛教婆罗门教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真理观念比较被引量:1
2008年
佛教与婆罗门教是印度历史上的两个主要宗教派别。二者的哲学思想构成了古代印度哲学的基本内容。两教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注重对真理问题的探索。吠陀奥义书中的一些思想对印度后世的婆罗门教和佛教的真理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两教在真理观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和相同点。研究这些内容对于了解印度哲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特征有积极意义。
姚卫群
关键词:印度哲学婆罗门教佛教奥义书真理
从四大宗教看宗教伦理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伦理思想是一般宗教派别中都存在的重要内容。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四大宗教派别在其发展中均提出了这方面的观念。这些派别伦理思想中涉及的重要问题包括:行为善恶与因果报应观念、禁欲与限欲观念、自利与利他观念、平等观念等。这类成分在古代就对广大信教群众有巨大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仍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和认识这种作用,对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创建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姚卫群
关键词:宗教伦理善恶欲望因果报应
中西印哲学中的“心识”观念
2021年
“心识”观念是世界哲学中讨论的重要问题。古代中西印哲学中的这方面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涉及意识的来源和作用问题,涉及人与思想的关系问题,还涉及意识的主要种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梳理与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类思想的基本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丰富世界文明史的知识,吸收借鉴古代文化中的优秀遗产,促进人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姚卫群
关键词:中国哲学欧洲哲学印度哲学
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奥义书思想被引量:1
2007年
奥义书对印度古代不少宗教都有重要影响。佛教的许多基本观念的形成与奥义书有关联。一些佛教理论是在改造批判奥义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还有一些佛教理论则直接采用了奥义书中的有关思想。早期佛教的教义与奥义书中的婆罗门教思想既有差别点,又有类似处。吸收了大量奥义书成分的婆罗门教和佛教成为印度古代两大主要宗教体系,对印度后世基本文化形态的构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姚卫群
关键词:佛教印度哲学奥义书轮回
古印度三大宗教的核心哲学理念及其差别与特色
2015年
古印度三大宗教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教哲学思想极为丰富,在事物或生命现象中的主体、事物的本质、事物的主要形态类别划分等问题上均有细致和深邃的思想。它们在内容上有差别也有关联,是古印度宗教哲学的核心理念,展示了东方文化的鲜明特色。
姚卫群
关键词:东方哲学印度宗教婆罗门教耆那教
佛教的“世间”观念及在中国的发展
2020年
佛教的“世间”观念是其理论中的基础性成分。它决定了佛教对世界或人生的主要看法,决定了佛教文化的特色和它的发展形态。佛教这方面的思想在其产生时就已提出,后又不断丰富和发展。佛教发展到中国后,在这方面又有了进一步的讨论。对这一观念的看法和态度决定了中国佛教中不同流派或宗派的理论特色和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姚卫群
关键词:佛教文化宗派世间
古印度和古希腊的善恶观念比较
2021年
古印度和古希腊哲人不仅关注世界和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也关注人的行为的善恶问题,探讨什么样的行为是人应该做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人不应该做的。这也就是他们心中的善恶观念。此类观念在这两大文明古国中有多种表现,不同的哲人或派别有不同的观点。这方面的思想是东西方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和分析有关内容,吸收其中的精华或可资借鉴的成分,对于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姚卫群
关键词:古印度古希腊
佛教的“轮回”观念被引量:13
2002年
本文对佛教的轮回观念做了专门研究。作者对轮回观念的思想来源、在印度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中的主要形态及在中国的传播情况等进行了考察。文章认为 ,佛教的轮回观念与婆罗门教中的轮回观念有重要的关联 ;大乘佛教对早期与小乘部派佛教的轮回观念进行了吸收和发展 ,在对轮回形态的划分、轮回本质的判定、轮回主体的解释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 ;中国佛教中的轮回观念与印度佛教中的轮回观念有联系 ,但也有差别。
姚卫群
关键词:佛教婆罗门教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