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金星

作品数:23 被引量:30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驱油
  • 6篇油田
  • 6篇聚合物驱
  • 5篇微凝胶
  • 5篇丙烯
  • 5篇丙烯酰胺
  • 5篇采收率
  • 4篇聚丙烯
  • 4篇采油
  • 3篇粘度
  • 3篇渗透率
  • 3篇双河油田
  • 3篇提高采收率
  • 3篇驱油效果
  • 3篇耐温
  • 3篇耐温抗盐
  • 3篇聚丙烯酰胺
  • 3篇聚合物驱油
  • 3篇抗盐
  • 3篇共聚

机构

  • 22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23篇唐金星
  • 6篇孔柏岭
  • 4篇陈铁龙
  • 4篇昌润珍
  • 3篇张丽庆
  • 3篇孙尚如
  • 3篇朱怀江
  • 2篇吕晓华
  • 2篇李季
  • 2篇皇海权
  • 2篇谢峰
  • 2篇韩春艳
  • 2篇韩杰
  • 2篇黄芬
  • 2篇罗健辉
  • 2篇杨静波
  • 2篇李建民
  • 2篇肖磊
  • 2篇何劲松
  • 2篇何劲松

传媒

  • 4篇油田化学
  • 4篇河南石油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世界石油工业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胶体与聚合物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耐温抗盐交联聚合物体系成胶性能评价被引量:7
2013年
模拟双河油田95℃高温油藏条件,评价研究了交联聚合物驱油体系的成胶性能、耐温抗盐性能和长期热稳定性,分析了影响驱油体系成胶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制的交联聚合物体系耐温抗盐性能好,耐温105℃,抗盐100 000mg/L;在95℃高温下老化180天,成胶黏度保持稳定。优化了交联聚合物体系配方,形成了高度、中度和低度交联聚合物系列配方,为高温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新型驱油体系。
唐金星海玉芝盛海燕罗九明皇海权
关键词:黏度耐温抗盐热稳定性
勘探技术和开采技术价值的量化
1999年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下,对技术的投资须带来大大超过开发和应用该项技术的成本的价值,而量化这种价值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结合有关特定资产的战略性考虑,量化技术的价值,能够使各种技术工作按主次顺离排列。
唐金星马艳
关键词:油气勘探石油开采
双河油田微凝胶驱技术的矿场实践与动态特征
8组并联岩心组合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微凝胶段塞与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的组合驱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微凝胶段塞的调整剖面能力,也可以充分发挥聚合物段塞的驱替作用,'调''驱'结合,效果优于单一的聚合物驱和单一的微凝胶驱.组合驱矿场...
孔柏岭唐金星昌润珍柏红霞
关键词:双河油田矿场试验三次采油
文献传递
应用图象处理技术研究双河油田剩余油分布特征被引量:17
1996年
利用图象处理技术并结合微观模型驱油试验,对双河油田剩余油形成机理、分布特征、组合关系及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与研究,为高含水后期剩余油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赵跃华翁大丽唐金星
关键词:图象处理含油量剩余油分布驱油
预交联聚合物微凝胶调驱剂的应用性能被引量:32
2004年
预交联聚合物微凝胶是一种介于聚合物和预交联凝胶颗粒之间的新型调驱剂 ,用反相乳液聚合制备 ,通过调节反相剂种类和用量 ,可控制其吸水溶胀过程。该调驱剂为具有较高化学稳定性的微米级软性颗粒 ,兼备“变形虫”特征。本体凝胶和预交联凝胶颗粒不能进入多孔介质 ,但在油携带下 ,未溶胀的微凝胶 (粒径为 5~ 13 μm)能进入渗透率为 0 .4~ 10D的多孔介质 ;溶胀后微凝胶的粒径可达 2 0~ 60 μm ,其运移能力与多孔介质的孔喉直径和颗粒的变形特征等有关。这种调驱剂可大幅度调整油藏的渗透率并具有较高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图 5表 1参
朱怀江朱颖孙尚如刘玉章唐金星
关键词:预交联调驱反相乳液聚合提高采收率
聚丙烯酰胺溶液的地下流变模型被引量:4
1998年
通过岩心模拟流动实验,在相当宽的流速范围内,测定了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在70℃油层温度下通过油藏岩石流动时的稳态压力降与流速的关系曲线,从而揭示了HPAM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复杂双重流变特性:在低速下呈剪切变稀的假塑性,在高速下出现剪切增稠的粘弹性。将流变仪测得的流变性和获得的本体流变模型引入描述多孔介质的毛细管束模型,从而把达西公式推广到了幂律流体。合理修正了Hirasaki的视剪切速率表达式,获得了多孔介质的视剪切速率与达西流速之间的关系式,进而建立了HPAM聚合物溶液的地下流变模型。
唐金星佘月明谢峰张丽庆陈铁龙
关键词:流变性多孔介质聚合物驱油聚丙烯酰胺
河南油田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的技术途径被引量:24
2005年
河南油田为了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根据HPAM的M、分子线团回旋半径、储层渗透率、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及温度高于60℃时HPAM水解度增大的情况,在低温(50~60℃)高渗油藏如下三门油田使用M=1.9×107、水解度在25%~28%的HPAM;在高温(60~80℃)中渗油藏如双河油田使用M=1.5×107,水解度在15%~22%的HPAM;HPAM溶液用除氧清水或污水配制并在密闭条件下输送、注入.从1996年开始至今,已在10个区块实施聚合物驱,这10个区块产油量已占河南油田稀油产量的26.5%.报道了10个区块聚合物驱的基本参数.此外,还考察了耐热抗盐的丙烯酰胺共聚物PSR-6和PSR-8.用TSD=5 g/L的污水配制的HPAM(200、400 mg/L)/醛+多羟基化合物(150 mg/L)微凝胶,在75~105℃连续老化180天后,粘度(30℃、7.34s-1)保持在38.6~168 mPa·s,已在3个区块用于驱油,驱油效果优于HPAM.图1表4参17.
孔柏岭丁荣辉唐金星李丹梅
关键词:聚合物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微凝胶丙烯酰胺共聚物
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水动力学滞留研究被引量:15
1998年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分子量越高,满足流度控制所需要的HPAM的浓度就越低,HPAM用量就少。因此,矿场应用的HPAM的分子量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但是,HPAM分子量越高,其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量就越易受到注入速度的影响。研究了高温(72℃)条件下,不同分子量的HPAM在天然岩心中的渗流特性,结果表明:在注入速度为15mL/h的条件下,低分子量的HPAM3330S的浓度剖面图基本对称,滞留量为19.5μg/g;高分子量的HPAMS525的浓度剖面图呈明显的前缘滞后和拖尾现象,滞留量为64.0μg/g。把S525溶液的注入速度从15mL/h提高到30mL/h,C/C0值随注入孔隙体积的增大先下降而后上升,滞留量增加了41.5μg/g;当C/C0值上升到1后再将注入速度提高到60mL/h,浓度剖面图特征与上述基本相同,滞留量又增加了45.0μg/g。3个流速下HPAMS525的总滞留量为137.7μg/g,呈现出典型的水动力学滞留现象,并且HPAM的分子量越高,岩心渗透率越小,水动力学滞留现象就越明显,滞留量越大。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到水动力学滞留现象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孔柏岭唐金星谢峰
关键词:聚合物驱油多孔介质水动力学油田
疏水缔合聚合物临界缔合浓度研究被引量:35
2004年
认为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疏水缔合可分为两个阶段 ,聚合物浓度大于第一临界缔合浓度(CAC1)后发生分子内和分子间缔合 ,粘浓曲线斜率增大 ,在第二临界缔合浓度 (CAC2 )下分子内缔合 (引起粘度下降 )达到平衡 ,此后缔合主要发生在分子间 ,粘浓曲线斜率再次增大。由粘浓曲线测定了 3种商品聚合物的CAC1和CAC2 ,考察了多种因素的影响。CAC1和CAC2 随 pH值的增大 (4 .8~ 8.2 )近似地呈线性降低 ,随矿化度增大(1.0~ 10 0 g/L)趋于升高 ,随温度升高 (2 0~ 5 0℃ )略有升高 ,随剪切速率增大 (32~ 10 3s-1)保持不变。在聚合物S3(M =1.2 8× 10 7,HD =2 9.3% )溶液中加入 6 .0 g/L重烷苯磺酸钠 (该加量处于与溶液增粘峰对应的浓度范围 ) ,使CAC1和CAC2 由 970和 2 14 0mg/L降至 5 6 7和 110 0mg/L。讨论了矿化度、外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对疏水缔合的影响。图 2表 2参 11。
孙尚如朱怀江罗健辉唐金星孔柏岭杨静波
关键词:疏水缔合聚合物临界缔合浓度三次采油增稠剂聚丙烯酰胺HPAM
微凝胶渗流特性参数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通过长岩心模拟流动试验、短岩心地下候凝与渗流实验,探索了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动态成胶特征和流动特性,测定了微凝胶的渗流特性参数,分析了微凝胶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对微凝胶驱数值模拟、方案设计和工艺改造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皇海权唐金星傅晓燕曾丽赵丽军韩杰
关键词:微凝胶粘度岩心残余阻力系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