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峰
-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综合评价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及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5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分离血管神经后用Teflon补片分隔。结果术中发现24例有血管压迫,18例为小脑上动脉压迫,1例为基底动脉,3例为小脑前下动脉,1例为岩静脉压迫,1例为小脑上动脉和岩静脉压迫,另1例未发现血管压迫。结论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适应证广泛,对神经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但手术风险不容忽视。
- 张小军陈翔王海秋唐永峰喻永涛邵君飞
-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
- 轻型颅脑损伤病人出现剧烈头痛的原因分析(附43例报告)
- 2007年
- 1对象与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科收治轻型颅脑损伤、GCS 13~15分、但头痛剧烈与CT表现不符病人43例,其中男35例,女8例;年龄17~70岁。GCS 13分7例,GCS 14分12例,GCS 15分24例。均行CT检查,25例有阳性发现。头皮血肿23例,颅骨骨折14例,轻度脑挫伤9例,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薄层硬膜外血肿7例,少量硬膜下血肿3例。
- 吴德权邵君飞姚建社孙骏唐永峰喻永涛
-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压头痛
- 支架配合水解弹簧圈治疗基底动脉主干巨大动脉瘤一例
- 2009年
- 俞向荣喻永涛邵君飞姚建社唐永峰
- 关键词:弹簧圈基底动脉脑动脉瘤颅内血管
- 经口硬腭入路切除斜坡脊索瘤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斜坡中线区脊索瘤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口硬腭入路切除7例巨大斜坡脊索瘤,介绍手术方法和疗效随访。结果:本组脊索瘤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经口硬腭入路,切除斜坡中线生长的脊索瘤,是一种疗效满意的手术入路。
- 周志敏羊正祥吴德权邵云浦毅唐永峰
- 关键词:脊索瘤斜坡
- 椎基底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包频邵君飞陈翔俞向荣唐永峰张小军
-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 高血压脑出血第Ⅲ、Ⅳ脑室铸型的个性化置管治疗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第Ⅲ、Ⅳ脑室铸型患者的治疗特点和经验。方法对30例高血压脑出血伴有Ⅲ、Ⅳ脑室铸型的患者,采用个性化置管排空血肿。对10例双侧脑室血肿为主,少量流入第Ⅲ、Ⅳ脑室患者行双侧脑室额角置管;对13例丘脑基底节出血大量血肿破入第Ⅲ脑室患者行一侧额角+贯穿血肿腔并达第Ⅲ脑室置管;对7例小脑出血大量血肿破入第Ⅳ脑室患者行一侧额角+后颅窝开颅第Ⅳ脑室置管。结果30例中血肿经过充分引流,奎根试验,夹管试验等措施确认可以拔管后有8例再次置外引流管救急,6例因不能拔管行V—P术。死亡2例。存活28例中随访一年GOSⅠ级7例,Ⅱ级16例,Ⅲ-Ⅳ级5例。结论第Ⅲ、Ⅳ脑室血肿铸型患者应该根据出血部位不同采用个性化置管方式,强调拔管指征,夹管时间时间应适当延长。
- 吴德权邵君飞姚建社孙骏唐永峰喻永涛
- 关键词:脑室出血置管引流术
- 智能机械臂立体定向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
- 王海秋邵君飞姚建社陈翔孙骏张岩松唐永峰喻永涛
- 射频热凝毁损术与三叉神经根血管减压和伽玛刀治疗相比,不仅疗效高,风险小,费用低,且具有对上述治疗失败者能重复操作等优点。但目前缺乏立体的、科学、客观、实时的定位方法,传统的徒手和C型臂X限定为卵圆孔所致的并发症和疼痛复发...
- 关键词:
- 关键词:射频热凝毁损术三叉神经痛
- CT简易定位钻孔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2例临床分析
- 2003年
-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约占脑卒中的10%,但死亡率却是脑卒中的50%[1].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因而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研究有其重要意义.我院自1996年10月~2002年7月间采用CT简易定位钻孔抽吸引流的方法,共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2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 孙骏姚建社夏国道吴德权包平俞向荣唐永峰
-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尿激酶
- 立体定向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被引量:3
- 2008年
- 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难治的主要原因在于穿刺部位难以准确达到三又神经节,卵圆孔的精确定位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我科自2003年9月至2006年12月间,采用数字化机械臂定向导航下卯圆孔定位射频热凝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32例,定位准确,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王海秋邵君飞姚建社孙骏唐永峰
- 关键词:难治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节穿刺部位
- 成人垂体囊显微解剖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通过观察垂体囊的组成及其与周围毗邻膜性结构的关系,为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运用显微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18例国人成年尸体头颅标本进行观察,描述鞍旁区域神经、血管、颅底硬膜等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成人垂体囊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为连续的纤维膜,是鞍膈硬脑膜延伸,移行并向下包绕垂体,呈囊袋,分隔垂体与鞍旁硬膜间腔。结论:垂体囊是垂体和鞍旁硬膜间腔之间的重要屏障,阻止鞍内病变侵袭鞍旁结构内的重要神经血管。
- 邵君飞傅震陈翔张岩松唐永峰喻永涛
- 关键词:显微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