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建华

作品数:7 被引量:124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长江口
  • 4篇絮凝
  • 3篇泥沙
  • 2篇特性分析
  • 2篇泥沙絮凝
  • 2篇沉积物
  • 1篇动力响应
  • 1篇絮凝沉降
  • 1篇絮凝特性
  • 1篇絮凝体
  • 1篇沙量
  • 1篇水沙
  • 1篇细颗粒泥沙
  • 1篇细颗粒泥沙絮...
  • 1篇邻近海域
  • 1篇流速
  • 1篇近海
  • 1篇近海域
  • 1篇枯季
  • 1篇浑浊带

机构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7篇唐建华
  • 6篇何青
  • 4篇刘红
  • 3篇王元叶
  • 1篇孟翊
  • 1篇翟晓鸣
  • 1篇夏小明
  • 1篇刘玮祎
  • 1篇郭超

传媒

  • 2篇泥沙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长江口南槽絮凝特性分析
河口是两种具有不同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和动力机制的水体的交汇地带,在这个地区, 水沙交换及其变化机制异常复杂。河口粘性细颗粒泥沙的絮凝,又是河口地区水沙交换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该地区出现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动力过...
唐建华何青
文献传递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动力响应被引量:50
2007年
基于长江口2003年2月采集的5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及以同步水动力资料的分析表明,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自江阴—口外逐渐变细,由江阴附近的217.8!m减少到南槽口外的12.1"m;浑浊带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北港最大,平均为126.2#m,北槽其次,平均为48.4$m,南槽最小,平均为14.2%m;口外海域则北槽最大,为22.4&m,北港其次,为16.5’m,南槽最小,为12.1(m。沉积物分选性大多为中等—很差,中值粒径越大,分选系数越小;沉积物偏度大多是近对称—极正偏;峭度表现为中等峭度—很窄尖。横沙以上区域表层沉积物类型以砂为主,口外海域沉积物类型以粘土质粉砂为主,浑浊带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复杂多样。长江口主槽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与落潮历时、Ve/Vf值和余流值等动力参数呈正相关关系,落潮动力条件是决定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大小的主要动力因素。
刘红何青孟翊王元叶唐建华
关键词:长江口沉积物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特性研究
本文利用2003~2006年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水体实测的悬浮物现场粒度资料,结合同步测量的水动力、悬浮物浓度、盐度、水温及室内颗分等资料,研究了:(1)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水体中絮团大小的空间分布特征、悬浮物现场级配特征...
唐建华
关键词:长江口邻近海域絮凝特性沉速
文献传递
长江口枯季水沙特性分析——以2003年为例被引量:11
2007年
基于2003年2月长江口大面积水沙同步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长江口枯季水沙特性:a)垂线平均流速特性:时间上大潮>小潮,落潮>涨潮;纵向上由徐六泾向口门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少"的变化;断面上北支>南支,南港>北港,南槽最小。大潮徐六泾垂线平均流速为102cm/s,浑浊带水域北港最大,为128cm/s;口门水域南槽口外最大,为100cm/s。小潮徐六泾为78cm/s;浑浊带水域北槽最大,为83cm/s;口门水域北港口外最小,为36cm/s。b)垂线平均含沙量特性:时间上大潮>小潮,涨潮>落潮;纵向上由徐六泾向口门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断面上北支>南支,大潮北港>南港,小潮南港>北港,北槽较高,北港大潮较高,小潮最低。大潮徐六泾垂线平均含沙量为0.09kg/m3;浑浊带水域北港最高,为1.14kg/m3;口门水域南槽最高,为0.81kg/m3。小潮时徐六泾为0.06kg/m3,浑浊带水域北槽最高,为0.99kg/m3,口门水域北港最低,为0.09kg/m3。c)无论大小潮,水沙净通量均为北槽>北港>南槽。d)0.4H流速和含沙量能近似表示其对应的垂线平均值。南北槽大、小潮的水动力和含沙量分布均匀,变化较小,北港变化较大。e)流速和含沙量梯度表明,紊动强度大潮>小潮,落潮>涨潮,水体垂向混合的强度大潮>小潮,涨、落潮的水体垂向混合的强度差别较小。
翟晓鸣何青刘红王元叶唐建华
关键词:长江口含沙量流速
长江口浑浊带絮凝体特性被引量:24
2008年
2005年1月,在长江口浑浊带所在的南槽水域,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在不扰动天然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情况下,定点连续测量了涨落潮变化过程中表层水体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级配谱;并用OBS-3A和ADP同步测得表层水体的含沙量、盐度和流速。数据分析表明,在长江口浑浊带水域存在明显的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现象,絮凝体的形成和破碎过程非常明显:水流动力条件直接导致絮凝体的破碎,盐水则促进絮凝体的形成;水流流速和盐度的变化分别造成了絮凝体的四分之一日和半日周期的变化,在长江口浑浊带水域盐度对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的影响比水动力条件的影响更大且更快;粘性细颗粒泥沙发生絮凝现象的临界粒径为32.5μm左右。这为长江口浑浊带形成机制及长江口粘性细颗粒泥沙动力沉积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唐建华何青王元叶刘红
关键词:长江口浑浊带絮凝体泥沙
长江口南槽沉积物粒度的分形特性分析被引量:24
2007年
运用分形理论,对长江口南槽沉积物粒度分布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沉积物粒度分维值与传统粒度分析参数的关系,指出了粒度分布无标度区分区临界粒径rc的指示意义,提出了用rc来划分悬移质中的床沙质和冲泻质的方法.长江口南槽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布在大于1.059μm的粒径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分维值的范围在2.384~2.568之间,平均值为2.488;若以粒度分布无标度区的分区临界粒径rc作为悬移质中床沙质和冲泻质划分的临界粒径,则划分长江口南槽悬移质中床沙质和冲泻质的临界粒径在0.954~1.385 μm之间,平均为1.059μm,对应的颗粒的累计质量百分比在4.54%~10.97%之间,平均为8.23%.
唐建华何青刘玮祎刘红夏小明
关键词:长江口沉积物分维值
长江口泥沙絮凝沉降观测研究(摘要)
河口是陆海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最为敏感的地区,泥沙是陆海相互作用的主要介质之一,其中的黏性细颗粒泥沙及其在河口产生絮凝的机制研究是河口海岸泥沙运动研究的基础命题,也是特点和难点.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基于多年每月...
郭超唐建华何青
关键词:泥沙絮凝沉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