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小玲

作品数:35 被引量:256H指数:7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腹膜
  • 11篇腹膜透析
  • 6篇肾病
  • 6篇维持性
  • 5篇血压
  • 5篇血液
  • 5篇肾功能
  • 5篇透析患者
  • 5篇尿毒
  • 5篇尿毒症
  • 5篇高血压
  • 4篇血液透析
  • 4篇中毒
  • 4篇腹膜透析患者
  • 3篇医院感染
  • 3篇肾功能衰竭
  • 3篇衰竭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肾病

机构

  • 33篇汕头市中心医...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江门市新会区...

作者

  • 35篇唐小玲
  • 8篇李拱榆
  • 8篇曲廖准
  • 7篇洪少杰
  • 6篇许少英
  • 5篇陈家铎
  • 5篇王加伟
  • 4篇卢来顺
  • 4篇王良玉
  • 3篇陈纪平
  • 3篇郭舜奇
  • 3篇李绪城
  • 3篇吴泽归
  • 2篇杨曙晖
  • 2篇韩丽君
  • 2篇林祥伟
  • 2篇蔡志雄
  • 2篇林沛鸿
  • 2篇洪春燕
  • 1篇肖梓栋

传媒

  • 5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河北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工企医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4篇1997
  • 1篇199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部分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2005年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探讨其在AC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10 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8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急性期凝血因子Ⅴ、Ⅶ、Ⅷ、Ⅸ、Ⅹ、Ⅺ活性(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Ⅺ:C) ,并与6 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和6 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因子活性水平与AMI和UAP急性期的关系。结果 AMI和UAP患者急性期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Ⅺ: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 <0 .0 5 ;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 ACS患者急性期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Ⅺ:C水平明显升高,存在高凝状态。
洪少杰蔡志雄唐小玲韩丽君林祥伟陈曼娜李拱瑜
关键词: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尿酸与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微炎症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0例,于就诊当天清晨静息状态下测量无创袖带血压3次(每次隔1 h),并取平均值;同时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尿酸、TNF-α和IL-6。结果 :(1)60例患者按照血尿酸结果分为血尿酸升高组34例(血尿酸>440μmol/L),血尿酸正常组26例(血尿酸<440μmol/L);(2)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性别比、腹膜透析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3)血尿酸升高组高血压发生率(70.5%)、SBP和DBP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高血压发生率(19.2%)、SBP和DBP(P<0.05);血尿酸增高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 :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诱发炎症反应发生。
李拱榆唐小玲曲廖准
关键词:维持性腹膜透析血尿酸高血压
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的治疗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住院治疗的173例尿毒症病人,使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及其他综合治疗措施,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等的治疗效果。结果⑴173例尿毒症病人的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好转,合并症得到控制。⑵神经系统损害疗效:进行透析治疗的早、中期病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好转,甚至临床症状消失。88例(占69·3%)病人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得到改善好转。成功的肾移植治疗,尿毒症临床症状及神经系统损害恢复最为明显、有效。结论早期和有效的透析及肾移植治疗,能使尿毒症中枢和周围神经病变有逆转的潜在可能性。
黄国安唐小玲林光林瑞川黄翠瑶
关键词:尿毒症神经系统
前列腺素E_1脂微球载体制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探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方法:72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控制血压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Lipo PGE120μ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3wk。观察2组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转铁蛋白(TRF)、尿α1微球蛋白(α1MG)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h UAER、TRF、α1M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Lipo PGE1能明显降低早期DN患者尿微量蛋白,可减轻早期DN患者的肾损害,因而可作为早期DN的治疗方法之一。
唐小玲洪少杰
关键词:前列腺素E1糖尿病肾病
不同血液透析方式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血液透析方式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2年6月—2014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3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平分为A组、B组、C组各31例,分别给予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腹膜透析3种方式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相应治疗后,C组治疗后瘙痒程度显著低于A组和B组,B组治疗后瘙痒程度显著低于A组(P<0.05),A组变化程度不大(P>0.05);C组患者β2-MC、i PTH、P3-均显著低于A、B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的改善程度也显著优于A、B两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为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有效方式之一,其安全性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泽归唐小玲
关键词:尿毒症皮肤瘙痒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高血压患者脉压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变化对尿微量白蛋白(UmALB)排泌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脉压(PP)水平分成PP<70mmHg组,77例和PP≥70mmHg组,83例,两组均行系统降压治疗1月,将血压达标(BP140/90mmHg)者再继续治疗观察5月,分析这些患者治疗前后PP及UmAL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PP<70mmHg组治疗前后UmALB量无明显改变。PP≥70mmHg组治疗后有60例血压达标,该组总的UmALB分泌量减少,其中治疗后PP<70mmHg病例比治疗后PP≥70mmHg病例的UmALB分泌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脉压变化可引起UmALB排泌量的变化,PP从≥70mmHg降至PP<70mmHg时UmALB排泌量显著下降。
郭舜奇唐小玲许少英
关键词: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脉压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MPD)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HF)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40名和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80例,于就诊当天早上依问诊、体查、胸片、心脏彩超等评估心功能情况,同时抽取空腹上肢静脉血检测血清BNP、Scr、BUN的水平。结果 180例MPD患者根据心功能情况分成两组:心力衰竭组45例(A组)和心功能正常组35例(B组)。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2三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和身高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患者腹膜透析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A组与B组的血清BNP水平、Scr、BUN水平均比C组明显增高(P<0.05);A组与B组的Scr或BUN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清BNP水平比B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BNP水平与心功能情况密切相关,可作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的预测指标。
李拱榆唐小玲曲廖准
关键词:维持性腹膜透析血清脑钠肽心力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尿毒症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CRF尿毒症期患者96例,其中规律透析治疗76例,血液透析(HD)41例(HD组),透析1年21例(HD1组)、透析2年20例(HD2组);腹膜透析(PD)35例(PD组),透析1年14例(PD1组)、透析2年21例(PD2组);未透析20例(非透析组)。另选健康成年人20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RP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13.0及PEMS3.1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t′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D、PD、非透析及正常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3.35(0.31~15.80)、3.08(0.13~14.80)、4.41(1.02~17.3)、1.37(1.00~3.02)mg/L,其他三组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均<0.05);HD1、HD2组分别为1.89(0.31~9.21)、5.59(0.66~15.80)mg/L,P<0.05;PD1、PD2组分别为2.36(0.13~13.80)、3.95(0.37~14.8)mg/L,P>0.05。尿毒症透析患者血红蛋白(Hb)、甘油三酯(TG)、铁(Fe)是CRP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CRF尿毒症透析患者血清CRP水平增高,HD患者随着透析时间增加CRP水平增加,PD患者CRP水平与透析时间无关;Hb、Fe、TG水平影响血清CRP水平。
冼玉荣唐小玲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C-反应蛋白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与开放外科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比较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Seldinger法)腹膜透析置管术与开放外科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随机选取肾内科收治的行腹膜透析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腹膜透析置管术,观察组接受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Seldinger法)腹膜透析置管术,共纳入103例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其中对照组有1例术后失访,予剔除;观察组有1例术后1月死于心肌梗死,排除与置管相关,予剔除。观察组共51例,对照组共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置管过程、置管后1年内腹膜透析管相关合并症和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探讨这两种腹膜透析置管术临床效果的差异,寻找适合的腹膜透析置管方式。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主刀医师手术操作。结果所有观察对象透析无一例患者出现渗漏、肠穿孔、血性腹透液、隧道炎等导管相关性并发症。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长度(1.74±0.30)cm、对照组的手术切口长度(4.11±0.1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7,P<0.001)。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6.08±5.13)min、对照组的手术时间(59.70±6.0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09,P=0.001)。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5.96±3.24)mL、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8.10±2.4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8,P<0.001)。术后1个月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P=0.033)。随访1年观察组出口感染率和对照组出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观察组漂管率和对照组漂管率均为0。观察组腹腔脏器系膜或大网膜包裹率和对照组腹腔脏器系膜或大网膜包裹率均为0。观察组疝气率和对照组疝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5)。观察组隧道炎和对照组隧道炎均为0。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592)。随访1�
林沛鸿曲廖准唐小玲李拱榆王加伟吴泽归陈灶彬
关键词:B超引导腹膜透析置管术并发症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iPTH及营养状态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究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素(iPTH)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9年6月-2020年8月血液净化中心规律接受MH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60例划为A组(普通血液透析组)、B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组)、C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每组各20例。观察3组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钙磷代谢情况、iPTH及营养相关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变化情况。结果:3组治疗前、后血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血磷水平比治疗前高(P<0.05),B、C组治疗后血磷比治疗前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后血iPTH比治疗前高,C组治疗后血iPTH比治疗前低(P<0.05);B组与C组治疗后ALB、PA、Hb对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ALB、PA、Hb比治疗前低(P<0.05);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普通血液透析治疗未能有效改善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旁亢及营养状态;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清除血磷效果最好;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iPTH水平;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不会影响患者营养状态。
许少英李绪城孔毓璇唐小玲
关键词:血液净化维持性血液透析钙磷代谢紊乱IPTH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