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克东
- 作品数:24 被引量:523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内蒙古晚石炭世高镁玄武岩的成因和构造背景被引量:25
- 2015年
- 近年来,人们对古亚洲洋何时消亡存在争论,其中一种主流的观点认为直至晚古生代末大洋才闭合,导致大量的石炭纪一二叠纪岛弧火山岩的出现。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对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达青牧场晚石炭世高镁玄武岩(318.4~314Ma)的形成环境进行讨论,分析和讨论是从以下4方面展开的:(1)玄武岩的基础地质特征:分布、产状、岩石一地球化学组成;(2)玄武岩成因和岩浆来源;(3)双峰式火山岩形成环境;(4)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火山岩的对比研究。通过研究,得到以下认识:本区玄武岩的时、空分布是稳定的;玄武岩具有高镁(〉8%)、低钾(〈1%)、LREE亏损(La/Yb=0.82)、铪同位素元素高(εHf(t)=14.4~23.9)等特征。据此认为,玄武岩不存在地壳物质混染的现象,推测在压力不大的伸展背景下,来源于新生岩石圈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高温岩浆,快速通过上覆陆壳到达地表。对玄武岩同时存在的Nb、Ta及其它HFSE亏损现象,推论与地幔楔长期受到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源区有关。通过对本区及邻区晚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的讨论,提出了本区火山岩属于大陆拉张减薄类型火山岩的观点。同时,从构造一岩相古地理研究的角度,对晚石炭世本区所处的伸展环境进行了讨论,支持了上述观点。最后,通过晚石炭世和旱二叠世两期双峰式火山岩的对比,从演化角度进一步阐明中亚造山带年轻陆壳成熟的过程。中亚造山带晚石炭世一早三叠世裂谷型岩浆岩带呈数千km大规模带状分布的事实,进一步肯定了晚石炭世以来中亚造山带已经作为板内的年轻陆壳,承受了全球性大规模伸展事件。
- 邵济安田伟唐克东王友
- 关键词:晚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陆壳
- 关于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研究的几点思考被引量:6
- 2022年
- 古亚洲洋不是西伯利亚陆台和华北地台间的一个简单洋盆,而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打开和封闭的多个大小不一的洋盆复杂活动(包括远距离运移)的综合体.其北部洋盆起始于新元古代末—寒武纪初(573~522 Ma)冈瓦纳古陆裂解形成的寒武纪洋盆.寒武纪末—奥陶纪初(510~480 Ma),冈瓦纳古陆裂解的碎块、寒武纪洋壳碎块和陆缘过渡壳碎块相互碰撞、联合形成原中亚-蒙古古陆.奥陶纪时,原中亚-蒙古古陆南边形成活动陆缘,志留纪形成稳定大陆.泥盆纪初原中亚-蒙古古陆裂解,裂解的碎块在新形成的泥盆纪洋内沿左旋断裂向北运动,于晚泥盆世末到达西伯利亚陆台南缘,重新联合形成现在的中亚-蒙古古陆.晚古生代时,在现在的中亚-蒙古古陆内发生晚石炭世(318~316 Ma)和早二叠世(295~285 Ma)裂谷岩浆活动,形成双峰式火山岩和碱性花岗岩类.蒙古-鄂霍次克带是西伯利亚古陆和中亚-蒙古古陆之间的泥盆纪洋盆,向东与古太平洋连通,洋盆发展到中晚侏罗世,与古太平洋同时结束,其洋壳移动到西伯利亚陆台边缘受阻而向陆台下俯冲,在陆台南缘形成广泛的陆缘岩浆岩带,从中泥盆世到晚侏罗世都非常活跃.古亚洲洋的南部洋盆始于晚寒武世.此时,华北古陆从冈瓦纳古陆裂解出来,在其北缘形成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的被动陆缘和中奥陶世—早志留世的沟弧盆系.志留纪腕足类生物群的分布表明,华北地台北缘洋盆与塔里木地台北缘、以及川西、云南、东澳大利亚有联系,而与上述的古亚洲洋北部洋盆没有关连,两洋盆之间有松嫩-图兰地块间隔.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华北地台北部发生弧-陆碰撞运动,泥盆纪时,在松嫩地块南缘形成陆缘火山岩带,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华北地台与松嫩地块碰撞,至此古亚洲洋盆封闭.古亚洲洋的南、北洋盆最后的褶皱构造,以及与塔里木地台之间发生�
- 唐克东鞠楠张大权张国宾冯玥孔金贵
- 关键词:古亚洲洋岩浆活动
- 有关内蒙古西拉木伦带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环境的讨论被引量:23
- 2017年
- 针对近年来对华北板块与南蒙微大陆碰撞时限与演化历史的争论,本文通过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两侧双井-杏树洼一带不同时期地质体的解析,反演了与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有关的三段历史:(1)由杏树洼组和所裹挟的蛇绿岩块组成的小苇塘岩片记录了早古生代末弧前盆地演化的历史;(2)由早二叠世末期侵位的中-基性岩墙和中二叠世的克德河砂砾岩充填的断陷盆地显示了板块碰撞造山后年轻陆壳经受的伸展作用;(3)中二叠世和中三叠世伸展背景下的岩浆活动,根据兴蒙造山带乃至中亚造山带岩浆活动的研究,结合前人对双井地区的研究成果,认为控制这一岩浆活动的是幔源岩浆上涌的底侵作用,而不是"同碰撞"的挤压-汇聚环境,因此花岗岩的形成不能作为板块碰撞时间的约束。
- 邵济安王友唐克东
- 关键词:蛇绿岩弧前盆地断陷盆地
- 初论微陆块在中亚造山带演化中的作用:以锡林浩特微陆块为例被引量:6
- 2018年
- 镶嵌状拼合在中亚造山带众多的古老陆壳块体或微陆块,是前期古亚洲洋的特征之一。本文重点讨论的是锡林浩特微陆块,组成微陆块基底的锡林郭勒杂岩既经历了早古生代的构造热事件,也保留了前寒武纪的古老锆石。当晚古生代(C2—P1)造山带遭受到强烈的伸展变形和底侵作用时,锡林浩特微陆块又起到支柱作用:当微陆块的南、北边缘发生裂谷活动时,微陆块内部却保持了稳定的滨-浅海相沉积环境;在微陆块受到来自上地幔的底侵作用时,微陆块通过伸展背景下非造山的双峰式岩浆活动,及其与微陆块再次重熔有关的碱性花岗岩侵位,使得陆壳发生进一步的垂向增生和固结,保持了造山带的构造格局。本文讨论的正是在底侵作用的深部背景下认识该区在晚石炭世出现的一些独特的地质现象。
- 邵济安田伟唐克东周新华
-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固结底侵作用
- 乌拉尔-蒙古褶皱区东部地质发展的某些特点
- <正>最近出版的两部构造地质学著作(B.N.哈茵,1979;任纪舜等,1980)对东亚的地质研究进行了新的构造总结。这两部著作的特点不仅是综合了大量最新的地质资料,而且在运用地槽一陆台学说的同时,也采取了板块学说的某些观...
- 唐克东苏养正王莹
- 文献传递
- 中国东北及邻区大陆边缘构造被引量:145
- 1995年
- 中国东北及邻区大陆边缘包括两个构造带。内带由裂解的古陆碎块组成,其北部与古亚洲洋的演化有关,南部与古太平洋演化有关。外带由中生代地体组成。它们是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的洋壳碎块与晚中生代的深海沟堆积组成的混杂体带。 吉亚洲洋封闭后到现代太平洋板块活动前,即由泥盆纪到侏罗纪曾存在过另一个大洋——古太平洋,其洋底扩张活动形成了上述的构造带。晚侏罗世后本区发育左旋平移断裂系,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形成了陆缘火山-深成岩带。这些则是现代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
- 唐克东王莹何国琦邵济安
- 关键词:地体
- 内蒙古早二叠世构造古地理的再造被引量:75
- 2014年
- 针对近年来关于内蒙古中部早二叠世古亚洲洋存在和向南北两侧大陆俯冲的观点,本文通过构造古地理图的编制,结合早二叠世沉积岩相、古地理、生物组合、陆源碎屑以及烃源岩的讨论,认为中亚陆块和华北克拉通之间晚古生代存在的是陆壳基底之上发育的陆表海和裂陷槽,而不是大开大合的大洋。我们的研究揭示了该区的演化过程。早二叠世早期伴有强烈火山喷发的沉积作用受到三条近东西向分布的同沉积裂陷槽的控制,由北向南,其滨-浅海相的沉积-火山岩厚度分别>8000m;>5000m和2900m,显示基底为不稳定的裂陷槽。沉积作用受到深断层控制的观点得到本区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的佐证。早二叠世早期沉积岩以粗碎屑岩为主,其中成熟度低的硬砂岩、长石砂岩分布广泛。此外,从陆源碎屑的组分和来源可见,蚀源区具有新生陆壳的组成,近源沉积物具有快速堆积的特征。早二叠世晚期沉积岩为夹有灰岩透镜体的炭质粉砂岩、板岩。由于海相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的提高,形成分布于前三角洲,浅海,半深海的烃源岩(R0值=1.01%~3.67%)。上述沉积组合反映了陆壳成熟度不断提高,构造活动性减小,陆表海逐渐萎缩的特征。本区早二叠世的古生物以腕足类、珊瑚、、苔藓类为主,这一生物组合形成于滨-浅海环境,其中珊瑚大多生活在低潮线以下温暖清澈的水域——几米至50米的滨-浅海区。植物化石及碎片的存在反映海陆交互相的环境。早二叠世晚期本区生物已经混生,主要以北极区生物为主,以Spiriferella为代表的腕足动物群到处可见,但也混有暖水型的分子,如Richtofenia,Enteletes等。生物混生现象暗示早二叠世之前板块已经拼合,不存在深海洋盆。根据毛登地区哲斯组放射虫和菊石、螺、双壳类及植物化石共生的事实,作者认为放射虫可以生活在不同深度的水体中,不能
- 邵济安唐克东何国琦
- 关键词:早二叠世构造古地理陆表海裂陷槽古亚洲洋
- 中亚褶皱区构造演化问题———俄罗斯学者近年研究成果评价被引量:20
- 1997年
- 俄罗斯地质学者把中亚褶皱区划分为两类构造区:镶嵌构造区和线状构造区。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前者是由于陆缘增生作用而形成的,增生作用发生于晚里菲,中—晚寒武世,中—晚奥陶世和中—晚志留世;后者包括华力西和印支褶皱带,是大陆碰撞的产物。镶嵌构造区和线状构造区的演化分别与古亚洲洋和古特提斯洋有关。由于对我国地质文献缺乏较全面的了解,他们的某些结论例如内蒙古洋在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的存在和古亚洲洋的性质及演化等问题都是不妥的。
- 唐克东邵济安
- 关键词:古亚洲洋
- 对内蒙中部地质的某些认识
- <正>1.在集二线朱日和车站附近见温都尔庙群主要由一套洋壳岩层组成。在孙德拉图附近见其剖面自下而上包括辉长岩层,席状岩墙层(大量辉绿岩墙平行地贯入拉斑玄武岩中,产状160°,∠70°,岩墙厚0.2米到1米不等,间隔0.5...
- 唐克东
- 文献传递
- 对内蒙古贺根山蛇绿岩的新认识被引量:8
- 2019年
- 本文将华北板块和中亚-蒙古陆块缝合带中前人划分的"贺根山蛇绿岩套"划分为三个不同组分、不同成因的岩系:以含金刚石和其它幔源矿物的变质橄榄岩系为主,包括堆晶杂岩在内的镁铁-超镁铁岩系;含放射虫硅质岩夹层的玄武岩系;上覆的火山-沉积岩系。根据地质学与年代学证据,可以认为蛇绿岩形成于晚泥盆-早石炭世。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讨论了三个问题:(1)结合不同尺度的构造研究,将含金刚石等幔源矿物的超镁铁岩看作源自地幔转换带的幔源熔-流体,在软流圈底辟体上涌的背景下持续上升,在板块对接的过程中构造侵位的岩石。据此,对现有的蛇绿岩概念提出了补充;同时提出贺根山在板块汇聚过程未发生明显的俯冲和碰撞,而是通过拼贴的方式连为一体的;(2)贺根山具有OIB特征的玄武岩与朝克山MORB的对比,表明不同来源的多地块的存在及板块闭合时间的差异均反映了陆间小洋盆的特征;(3)将上覆在玄武岩系之上的火山沉积岩系看作洋盆最后充填的产物,反映了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小洋盆直接从洋壳转化为陆壳的过程,最后从时空角度进一步讨论了小洋盆闭合的特征。
- 邵济安张丽莉周新华张履桥唐克东
- 关键词:缝合带镁铁-超镁铁岩玄武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