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锦林

作品数:2 被引量:6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货币
  • 2篇货币政策
  • 1篇因果
  • 1篇因果检验
  • 1篇银行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中央银行
  • 1篇货币供给
  • 1篇货币中性
  • 1篇GDP
  • 1篇博弈
  • 1篇博弈分析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周锦林
  • 1篇史焕平

传媒

  • 1篇经济科学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0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央银行可信度的博弈分析
2002年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问题,在理论界和实践中都存在着诸多争议.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如果中央银行要想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前提是要提高其承诺的可信度.本文首先回顾了货币政策的相关理论争论,接着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中央银行承诺的可靠性为什么重要.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央银行可信度的建议.
周锦林史焕平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博弈分析
关于我国货币“中性”问题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4
2002年
货币“中性”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回顾国外学者对不同国家的实证结果后指出 ,检验货币是否“中性”时 ,必须区分特定的时间阶段才可能得到客观的结果 ;针对国内目前在这方面研究的现状 ,指出了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回归时采用名义 GDP而不是实际 GDP,采用年度数据时不考虑货币统计口径的变化因素等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检验我国经济转轨之后的货币“中性”问题 ,采用 1994年至 2 0 0 1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数据 ,包括 M1、M2、实际 GDP、利率等变量 ,运用 Granger& Sims因果检验法 ,分别建立货币供给和实际 GDP的双变量 VAR模型和包含利率在内的多变量 VAR模型 ,在建立多变量 VAR模型时 ,并区分了对货币长期“中性”和短期“中性”的检验。最终得出结论是 :1994年至今 ,货币呈现出“中性”的特征。我国货币政策以“货币供给”为中介目标 ,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周锦林
关键词:因果检验货币供给货币中性实证研究GDP货币政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