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成
- 作品数:39 被引量:157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基层政府分层治理模式考察——基于农业产业培育行动逻辑的分析
- 2021年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护和保障农民发展权的必然要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基层政府围绕如何培育农业产业,形成“差序治理模式”的行动逻辑,即基层政府依据村庄间实际条件的差异确定优先扶持的秩序,并据此提供种类和数量不同的扶持政策。从提升农业产业扶持资源的使用效率来讲,差序治理模式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这种模式也易造成产业扶持和培育资源的非均衡分配,导致不同权利目标间的失衡和农民发展权的不平等对待。基于法治视角的分层治理模式,应当遵循公平与效率相兼顾的原则,采取法治化的分类治理策略,扩大农民参与权,促进农民发展权的平等保护。
- 周祖成张涛
- 关键词:基层政府
- 當代中國的法律發展與社會公平
- 2013年
- 公平正义是当代中国的重大命题。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我们锲而不舍的奋斗目标,也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内在要求。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公平有不同的要求。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更是人类始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今天的社会转型和制度创新的过程中,社会公平仍然是我们的追求和价值。要实现权利公平和机会公平,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首先要通过法律发展建立规则公平。
- 付微明周祖成Li Yan
- 关键词:社会公平法律发展公平正义锲而不舍中国社会
- 法律的国际性发展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
- 2004年
- 法律和意识形态都具有较为浓厚的阶级性 ,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价值 ,都可以充当阶级统治的工具 ,二者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当今社会的全球化发展态势 ,使法律不能不回应社会的变化发展 ,适应全球化对国家法律制度的要求。基于二者的密切关联与互动 ,法律的国际性发展对意识形态必然产生自己的影响 ,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能不面对的问题。
- 周祖成
- 关键词:法律意识形态
- 洛克的权力思想探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社会不能没有权力,但权力必须受到制约,要使权力受到制约,首先必须解决权力的来源问题。洛克认为,公共权力不是来自上帝和父权,而是来自于个人权力,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让渡出自己的权力,因此,公共权力的目的在于个人利益和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公共利益,制约权力就在于使权力合乎这种目的和价值。在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中,权力都有可能被滥用,如何保证权力合乎公共利益,洛克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 周祖成
- 关键词:洛克个人权力公共权力公共福利
- 政治的二分结构及其权力化与民主化博弈——政治法治化内在依据探求被引量:3
- 2009年
- 对政治的分析不能从国家开始,而应该追溯其最基本的社会依据。从人以个体形式存在于社会这一事实所产生的社会问题来寻求政治的源起和实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政治活动包含两个不可分离的方面:一是权威机构确立和执行统一规则的活动;二是共同体的民众参与和影响权威机构确立与执行规则的活动。通过这两个过程实现不同利益诉求基础上的秩序与发展。人类政治活动中始终存在两种相互影响和制衡的力量,一是权力的力量;二是民众的力量。人类政治发展存在权力化与民主化的交替和博弈,从中生发出政治法治化诉求。
- 周祖成
- 关键词:政治结构权力政治民主政治政治法治化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生法治建设研究——内在逻辑、基本原则与实践路径被引量:2
- 2022年
- 民生法治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提供价值关照和精神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生法治建设在逻辑层面具有内在价值的共通性、治理实践的一致性以及人权保障的同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生法治建设需要须遵循宪法原则、科学立法原则、民主参与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等,不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法治以及全民健康等民生法治建设的全领域,而且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生立法、民生执法、民生司法和民生法治监督的全过程。
- 周祖成张镭耀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生法治民生立法民生权利
- 论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与民主政治的发展
- 2004年
- 周祖成邱宁
- 关键词:政治文明民主政治政治体制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制度
- 对奥斯丁法律概念的再认识被引量:3
- 2015年
- 奥斯丁用"主权者的命令"来解释法律,在学界引发很多争论和误解。其实,这只是一种认识方法,以证成法律的存在方式与作用,并不排斥法律与其他社会要素的联系。事实上,奥斯丁为解决法律与一般功利之间的张力,阐释了主权者与臣民之间的制衡关系,为主权者设定了必要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其法律概念的社会张力。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梅因和哈特对法律的思考有了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所以,在谈到奥斯丁的法律概念时,不能只强调其作为主权者命令的一面,还要看到其为化解法律概念的内在张力而为法律概念所开放的空间。片面强调法律中的单一要素,就会使法律与社会脱节,对法律的这种僵化解释将成为社会实践的阻碍。
- 周祖成张印
- 关键词:奥斯丁主权者法律概念开放性
- 法律与政治:共生中的超越和博弈被引量:20
- 2012年
- 法律与政治具有共生性,共同服务于社会目标与价值。虽然在形式上法律表现为政治的产物,依凭政治权力和政治组织而存在,但法律与政治是基于社会结构内在需要的不同而存在,具有基于社会结构的差异性和独立性。由于形式上的结合,人们往往把法律混同于政治,导引出法律的非结构性作用,变异为外在的政治工具;也正因为存在基于社会结构的实质性差异,法律才可以与政治适度分离并超越政治。但其过程充满以社会事件形式表现出来的冲突和博弈,通过这些冲突性社会事件,法律日渐进化为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平衡互动性制度机制,在实现国家治理的同时能够成为公民维护自身利益的制度依靠。
- 周祖成
- 关键词:法律政治社会权利保障
- 论政治权威与制度创新
- 2011年
- 社会转型和制度创新都离不开国家权力,但如果没有政治权威对国家权力的价值指引,国家权力促进社会转型和制度创新的社会作用就无法实现。国家的制度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能够积极回应社会诉求并且能有效掌控国家权力的政治权威。国家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国家制度权威的确立,都离不开政治权威和政治权威对国家权力的主导。同时,政治权威自身的制度建设也是整个国家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国家制度相统一、相协调。
- 谷萍周祖成
- 关键词:社会转型政治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