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胃癌
  • 4篇修补术
  • 4篇张力疝修补术
  • 4篇手术
  • 4篇疝修补
  • 4篇疝修补术
  • 4篇无张力
  • 4篇无张力疝
  • 4篇无张力疝修补
  • 4篇无张力疝修补...
  • 4篇腹股沟
  • 3篇肿瘤
  • 3篇腹股沟疝
  • 2篇诊治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疾病
  • 2篇十二指肠损伤
  • 2篇填式无张力疝...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机构

  • 14篇无锡市第二人...

作者

  • 14篇周宏
  • 10篇夏加增
  • 7篇姚路斌
  • 3篇孙晓光
  • 3篇赵伟
  • 3篇李承龙
  • 2篇马涛
  • 1篇洪波
  • 1篇诸锡奇
  • 1篇谈春晓
  • 1篇金士毛
  • 1篇李建平
  • 1篇杨继昌
  • 1篇周云海
  • 1篇孙清
  • 1篇张翔
  • 1篇龚镭
  • 1篇邓凯元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交通医学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腹部外科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5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及周围静脉血微转移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周围静脉血微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胃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用巢式RT-PCR法检测胃癌病人外周血癌细胞微转移。结果本组有24例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Cox-2阳性肿瘤的MVD计数显著大于Cox-2阴性者(P<0.01)。有13例周围静脉血中CK19mRNA表达阳性。Cox-2阳性胃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阳性率显著高于Cox-2阴性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的增加与胃癌组织血管化程度及周围静脉血微转移密切相关。
夏加增李建平李承龙马涛周宏赵伟
关键词: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胃癌中LAMP5表达及预后意义分析
2023年
目的:探究溶酶体相关膜蛋白5(LAMP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胃癌组织130例及其邻近正常胃组织标本40例,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检测LAMP5蛋白表达,分析LAMP5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通过TCGA数据库验证胃癌与正常胃组织中LAMP5表达差异,LAMP5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采用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研究LAMP5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表明,与正常胃组织相比,胃癌组织LAMP5表达增高,LAMP5表达与胃癌分期(P=0.045)、肿瘤大小(P=0.006)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LAMP5表达与胃癌患者OS呈负相关(P=0.035)。TCGA数据分析显示,与正常胃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LAMP5表达增高(P=0.016);Kruskal检验表明LAMP5表达与肿瘤分级G3/G1(P=0.024)及G3/G2(P<0.001),分期SⅡ/Ⅰ(P<0.001)、SⅢ/Ⅰ(P<0.001)及SⅣ/Ⅰ(P<0.001),肿瘤大小T2/T1(P=0.002)、T3/T1(P<0.001)、T4/T1(P<0.001)、T3/T2(P=0.026)及T4/T2(P=0.005)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LAMP5表达越高,胃癌患者OS越短(P=0.007)。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P=0.006)、分期(P<0.001)、肿瘤大小(P=0.032)、淋巴结转移(P=0.006)、远处转移(P=0.024)和LAMP5表达(P=0.004)可作为胃癌患者的预后指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P<0.001)、性别(P=0.047)和LAMP5表达(P<0.001)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显示,LAMP5可能参与促进胶原结合、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糖胺聚糖结合、生长因子结合、整合素结合等通路,抑制呼吸作用、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组件、呼吸电子传输链、NADH脱氢酶复合物组件、核糖体结构成分等通路。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表明,LAMP5可能促进ECM受体相互作用、焦点粘附、TGF-β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癌症途径等通路,抑制阿尔茨海�
张翔周宏周云海
关键词:胃癌预后免疫组化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治疗早期胃癌(EGC)和癌前病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EGC和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EMR组(32例)和ESD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禁饮禁食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病理、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肿瘤局部复发率、肿瘤残留率和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 ESD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EMR组[(53.35±7.12)min vs(34.23±5.74)min,t=2.009,P=0.043],术中出血量多于EMR组[(10.26±3.42)ml vs(3.35±0.71)ml,t=2.511,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D组患者病灶整块切除率(92.9%vs 62.5%,χ^2=7.693,P=0.006)及治愈性切除率(78.6%vs 43.8%,χ^2=7.545,P=0.006)均高于EMR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D组不良反应率为14.3%(4/28),高于EMR组的3.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5,P=0.001)。两组患者术后2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3,P=0.423)。结论与EMR相比,ESD可能是治疗EGC及癌前病变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周宏谈春晓夏加增
关键词:癌前状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早期胃癌
提高胃癌综合治疗效果的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
夏加增龚镭孙清金士毛李承龙邓凯元周宏
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提高胃癌的综合治疗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历时近十年,对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调控机制、微转移的检测、血清学指标检测及新化疗方案的探索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提高胃癌综合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关键词:胃癌细胞增殖
腹股沟疝三种手术修补方式的综合比较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综合评价腹股沟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537例(556侧)腹股沟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传统疝修补术组221侧,无张力疝修补术组252侧,腹腔镜疝修补术组83侧。结果:手术时间分别为传统疝修补术组43.4±14.3min,无张力疝修补术组38.7±11.1min,腹腔镜疝修补术组55.7±19.8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传统组38h,无张力组26h,腹腔镜组21h;术后切口疼痛需用镇痛剂例数传统组83例,无张力组51例,腹腔镜组9例;术后切口肿胀感、异物感病例传统组57例,无张力组51例,腹腔镜组0例。术后复发率分别为传统组9.5%,无张力组4.4%,腹腔镜疝组0%。尿潴留传统组24例,无张力组13例。阴囊血肿传统组3例,无张力组1例。血肿传统组1例,无张力组1例,腹腔镜组3例。结论:3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上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周宏姚路斌夏加增
关键词: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08年9月4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均获得了成功,效果明显。术后随访6~12个月,无滤器移位和肺梗死发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简便、经济。
赵伟诸锡奇周宏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腔静脉滤器
腹股沟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间的临床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综合评价腹股沟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临床使用性及病例选择。方法分析2000年5月-2008年5月间,笔者所在医院普通外科537例(556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疝修补术组221侧,无张力疝修补术组252侧,腹腔镜疝修补术组83侧。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传统疝修补术组(43.4±14.3)min(32~68min),无张力疝修补术组(38.7±11.1)min(28~57min),腹腔镜疝修补术组(55.7±19.8)min(41~98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传统疝修补术组38h,无张力疝修补术组26h,腹腔镜疝修补术组21h;术后切口疼痛需用镇痛剂病例数传统疝修补术组83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组5l例,腹腔镜疝修补术组9例;术后切口肿胀感、异物感病例传统疝修补术组57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组51例,腹腔镜疝修补术组0例。术后复发率分别为传统疝修补术组9.5%,无张力疝修补术组4.4%,腹腔镜疝修补术组0%。尿潴留是最常见并发症,需导尿者传统疝修补术组24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组13例。阴囊血肿传统疝修补术组3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组1例。血清肿传统疝修补术组1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组1例,腹腔镜疝修补术组3例。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1),下床活动时问明显早于其他两组(P〈0.05),切口处的不适感、疼痛程度和复发率方面传统疝修补术组较其余两组明显严重(P〈0.01)。腹腔镜组疼痛、不适感少、下床活动早、复发率低等优点显著,可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度,减少再次手术机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但其操作相对复杂,不适于迅速推广,设备及住院费用要求较高等特点,显然不能满足我国医疗现状,不适于广泛推广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患者耐受度高、术后并发症少、复�
黄海春周宏姚路斌夏加增
关键词: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
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
2010年
目的 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2006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24例临床经验.结果 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70.8%(17/24),单纯十二指肠损伤29.2%(7/24).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见,占54.2%(13/24),水平部次之占25%(6/24).术中漏诊率为12.5%(3/24);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8/24);病死率为16.7%(4/24).结论 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注重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加强术中探查,掌握好探查指征,根据伤情选择合理、恰当的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黄海春周宏姚路斌夏加增
关键词:十二指肠疾病外科手术
病检阴性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检测:免疫组化和RT-PCR的比较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比较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对常规病检阴性(pN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价值。方法:研究pN0胃癌14例249枚淋巴结,分别用癌胚抗原和CK19作为标记物,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结果:在6例患者的淋巴结中发现微转移,免疫组化和RT-PCR法分别发现11枚和19枚微转移淋巴结,2种方法发现的微转移阳性率分别为4.4%和7.6%。在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的11枚淋巴结中,8枚用CK19和癌胚抗原的抗体染色均为阳性,另3枚仅在CK19抗体染色时阳性而癌胚抗原的抗体染色阴性。在19枚RT-CPR检测阳性的淋巴结中,15枚用CK19和癌胚抗原作为标记物检测均为阳性,另4枚仅在用CK19检测阳性而用癌胚抗原作为标记物检测为阴性。所有用免疫组化检测为阳性的淋巴结用RT-PCR检测均为阳性,但19枚RT-PCR检测阳性的淋巴结中枚有10枚被免疫组化证实为阳性。结论:RT-PCR是比免疫组化更为敏感的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方法,而CK19作为检测标记物比癌胚抗原更敏感。
夏加增孙晓光赵伟周宏姚路斌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阴性病检淋巴结微转移RT-PCR法CKL9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多年来对疝手术均沿用了传统修补术的方法,如Bassini法,Mcvay法,Halsted法等.这些方法操作繁杂、分离多、损伤大,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使患者术后产生伤口剧烈疼痛,恢复时间较长.而且术后复发可达10%~15%.1993年被称为疝手术的里程碑[1].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解决了传统手术的许多缺陷.1997年我国开始开展此类手术,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好评.我院从1999年2月~2003年3月用此新手术方法治疗72例腹股沟疝患者,疗效满意.定期随访1个月至1年,无一例复发.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姚路斌周宏
关键词:腹股沟疝疝环无张力修补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