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有军
- 作品数:38 被引量:16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胸骨前乳晕径路内镜颈部手术CO<,2>人工皮下气腔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 目的:研究5mmHg压力CO2皮下气腔在经胸骨前乳晕径路内镜颈部手术中对人体内环境、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探讨可能的机制及合理的术中监控、处理措施,以评价该项新技术实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选取经B超发现拟手术治疗的...
- 吴有军
- 关键词:颈部手术二氧化碳人体生理
- 文献传递
-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热疗对晚期乳腺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热疗对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以及肿瘤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42例晚期乳腺癌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热疗,评价其治疗效果。取治疗前穿刺活检组织和治疗后手术切除组织,以TUNEL法检测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均发现肿瘤组织中癌细胞核固缩、碎裂,呈空泡状,胞质变性,细胞间质水肿,细胞坏死及玻璃样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血管膜增生,血栓形成。临床完全缓解(CR)16例,占38.10%;部分缓解(PR)20例,占47.62%;病情稳定(SD)6例,占14.29%。乳腺癌细胞凋亡指数(AI)治疗前为6.21%±1.87%,治疗后为17.68%±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患者AI平均值为22.26%,PR患者AI平均值为12.4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在治疗前为2.42±0.36,治疗后为1.15±0.06,bax蛋白水平表达在治疗前为0.38±0.04,治疗后为0.95±0.11,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bcl-2、bax平均值CR患者分别为0.89、1.08,PR患者分别为1.43、0.8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热疗能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癌细胞凋亡,影响临床疗效。
- 何建苗崔科英吴有军吕刚赵华洲刘瑞军蒲永东
- 关键词:热疗细胞凋亡基因表达
- 乳腺癌术中化疗泵置入及术后辅助局部灌注化疗的疗效探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辅助局部灌注化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手术过程中在术区置入化疗泵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收集Ⅱ-Ⅲ期乳腺癌患者102例,其中23例(对照组)行单纯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79例(置泵组)除接受手术以外,另在术中经胸外侧动脉或肩胛下动脉至腋动脉插入化疗泵导管,尾端经皮下引出,接化疗泵,并固定于皮肤表面,备术后局部辅助化疗使用。术后1周给予肝素冲管1次,防止泵管堵塞。手术后10~14d经泵体注入氟尿嘧啶(5-FU),0.25g/次,共4次,总量1.0g,最后1次局部灌注后拔除泵管,拆除泵体,腋窝适当加压以减少局部血肿;术后常规予放射治疗、全身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术后随访18~48个月,观察患者的局部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为94~137(103±14)min,置泵组手术时间为105~158(126±17)min,局部灌注化疗术中置管时间15~60(25±3)min。置泵组中,5例(6.3%)泵管穿出皮肤处渗液及附近皮肤积液,3例(3.8%)拔管后局部出现小血肿,但自行吸收,不影响上肢活动。随访期间,置泵组患者无局部复发,对照组2例出现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术后辅助局部灌注化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术中放置化疗泵增加了手术时间,但不会造成严重并发症。
- 秦荣蒲永东杨波何建苗董立国曹志宇吕刚刘卫平吴有军
- 关键词:乳房切除术
- 甲状腺未分化癌综合治疗18例分析
- 2012年
- 目的 探讨手术及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2年1月以来收治18例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Ⅳa期患者均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局部放疗和静脉化疗,其中1例术后34个月死亡,另2例已分别存活27个月、68个月;14例Ⅳb期患者中,除放化疗外,行联合颈前肌或胸锁乳突肌的根治性切除术3例,生存时间分别为16、11、20个月,肿瘤姑息性部分切除术2例,生存时间分别为10、7个月,其余9例未手术或仅行探查、活检性手术,生存时间分别为7、5、8、5、9、2、12(仍存活)、7、6个月;1例Ⅳc期的患者因肿块较大未行手术,且对放化疗均不敏感,于确诊后2个月死于全身衰竭.结论 对甲状腺未分化癌应综合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各种治疗手段,以达到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 何建苗吴有军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未分化癌综合疗法
- 全直肠系膜切除与局部灌注化疗在直肠癌病人中的应用
- 目的: 探讨髂内动脉局部灌注化疗加全直肠系膜切除在直肠癌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我院193例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应用髂内动脉置泵化疗;对照组95例,在全直肠系膜切...
- 何建苗王羽许毓敏徐石岩吴有军蒲永东
- 关键词:髂内动脉灌注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癌远处转移率
- 文献传递
- HER-2与Eb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HER-2与Ebp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6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正常结直肠组织分别行HER-2与Ebp1蛋白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Ebp1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HER-2与Epb1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家族史无关,HER-2的高表达与Epb1的低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均<0.05);HER-2与Ebp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HER-2和Ebp1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对肿瘤转移及预后情况的判断,并为以Ebp1作为生物学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了依据。
- 杨波刘斌吴有军刘家恩孙永胜
- 关键词:结直肠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BP1肿瘤免疫治疗
- 多维诊断性指标在临床医学考试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建立多维度诊断性指标医学考试系统,通过计算机考试及笔试两种方式应用于130名医学生。结果表明,该多维度诊断性指标系统能判断医学生对各系统疾病的了解程度、疾病知识点掌握程度及临床思维临床实践的认知水平等,对医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有一定促进作用。
- 周全姚定康朱樑吴有军沈伟
- 关键词:医学考试素质教育
- 皮下分离面积大小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CO_2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研究皮下分离面积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CO2吸收量的影响。方法:分离胸前皮下组织并注入CO2,实施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0例,监测呼气末CO2分压(PE TCO2)、动脉血CO2分压(PaCO2),计算CO2排除量(VCO2),测定皮下分离面积(S),分析VCO2随时间变化方式及不同患者VCO2的变化量与各自分离面积的关系。结果:PaCO2、PE TCO2充气后迅速上升,在60min后达最大值,VCO2充气后逐渐升高,但充气后30min与充气后6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充气后60min较充气前的VCO2增量(△VCO2)与皮下分离面积(S)高度相关,r=0.834,P<0.05。结论: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CO2吸收量随皮下分离面积增大而增加。
- 吴有军仇明江道振郑向民刘晟单成祥姜治国史晓辉
- 关键词:腹腔镜术甲状腺切除术二氧化碳
- 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近期手术疗效及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组39例,腹腔镜组39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1天及术后第1、2、3、7天外周血的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水平。结果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P<0.05,P<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近端切缘距肿瘤距离、远端切缘距肿瘤距离、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近(P均>0.05)。两组术前1天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术后第1、2、3、7天均较术前1天明显升高(P均<0.05),淋巴细胞计数较术前1天明显下降(P均<0.05);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在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淋巴细胞计数在术后第1天降到最低值;术后同一时点,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效果相近,手术时间稍长,住院费用高,术后引起的免疫抑制程度相近。
- 胡时栋胡子龙邹贵军吴有军邢晓伟李宇轩张凯何长征王迪杨宇王玉锋杜晓辉
- 关键词: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胃癌近期疗效免疫
-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通过比较接受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和未接受新辅助化疗两组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活检的结果,探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话检的可行性以及相关临床及病理因素对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2月-2010年10月期间经我科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新辅助化疗组(A组)54例,以PFE方案(每疗程紫杉醇210mg、氟尿嘧啶2.5g、吡柔比星60mg)行2-4疗程化疗,然后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未行新辅助化疗组(B组)42例,直接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两组患者术前经乳腺原发肿瘤(我活检残腔)周圈或乳晕区皮下组织分3点注射1%亚甲蓝,术中内限寻找蓝染的前哨淋巴结并切除,然后常规清扫腋窝Ⅰ、Ⅱ组淋巴结。术后对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明显低于B组(81.48%vs95.24%,P<0.05);A组和B组SLN活检的假阴性率以及准确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0%vs3.57%以及95.45%VS97.50%,P均>0.05);A组中,肿瘤(或残腔)位置注射美兰者的检出率略低于乳晕注射者(75.86%vs88.00%,P=0.427);SLNB的检出率及假阴性率与患者年龄及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无关,相应致据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1.00)。结论:NAC能够降低SLNB的检出率,但NAC后的患者的SLN情况仍能代表腋窝淋巴结状次,新辅助化疗后仍可对患者进行SLNB,新辅助化疗后肿瘤(或残腔)处注射的SLNB捡出率略低于乳晕注射处。
- 杨波刘斌蒲永东刘卫平王颐吕刚吴有军
-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新辅助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