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景赠

作品数:16 被引量:91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卫生厅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吸虫
  • 7篇虫病
  • 6篇吸虫病
  • 5篇血吸虫
  • 5篇血吸虫病
  • 4篇流动人口
  • 3篇碘缺乏
  • 3篇碘盐
  • 3篇钉螺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蛔虫
  • 2篇碘缺乏病
  • 2篇线虫
  • 2篇线虫病
  • 2篇寄生虫
  • 2篇钩虫
  • 2篇感染率
  • 2篇鞭虫
  • 2篇鞭虫病

机构

  • 11篇广东省疾病预...
  • 9篇广东省卫生厅
  • 5篇广东省寄生虫...
  • 1篇广东省卫生防...
  • 1篇湛江市疾病预...

作者

  • 16篇吴景赠
  • 7篇邓卓晖
  • 7篇黄少玉
  • 7篇林荣幸
  • 7篇张启明
  • 7篇张贤昌
  • 7篇李建中
  • 6篇骆雄才
  • 6篇尹冬梅
  • 5篇陈祖泽
  • 4篇戴昌芳
  • 4篇杨通
  • 4篇方悦怡
  • 4篇钟文
  • 4篇王金龙
  • 4篇刘美真
  • 3篇张瑞锦
  • 3篇刘锐
  • 3篇陈锡骐
  • 3篇黄金龙

传媒

  • 4篇华南预防医学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地方病学...
  • 2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应用预防医学

年份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4年广东省碘盐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全面、准确掌握我省碘盐生产、销售和居民食用情况。方法根据《全国碘盐监测方案》和《广东省碘盐监测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结果全省共监测31 225份盐样,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3.23%,碘盐覆盖率为88.11%,碘盐合格率为94.05%,非碘盐率为11.89%,非碘盐率高于10%的市有8个,占38.1%。结论碘盐监测网络已经覆盖到全省,监测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全省碘盐落实的真实情况;粤东、粤西沿海地区非碘盐冲销问题仍然存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非碘盐冲销则有明显上升趋势,2010年消除碘缺乏病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钟文杨通戴昌芳刘锐吴景赠
关键词:碘盐碘缺乏
丙硫咪唑驱虫糖治疗蛔虫、钩虫和鞭虫病效果观察被引量:4
1994年
丙硫咪唑驱虫糖治疗蛔虫、钩虫和鞭虫病效果观察方悦怡,陈祖泽,霍丽婵,吴景赠,黄朝镜,黄德锴,陈启明,林志章,张寿繁,曾衍梅1993年,我们用丙硫咪哇(Albendazole)驱虫糖治疗肠道蠕虫感染,现将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治疗对象连...
方悦怡陈祖泽霍丽婵吴景赠黄朝镜黄德锴陈启明林志章张寿繁曾衍梅
关键词:丙硫咪唑鞭虫病蛔虫感染钩虫肠道线虫病
广东省人体蛔虫分布调查被引量:1
1994年
广东省人体蛔虫分布调查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广州510300)吴景赠,陈锡骐,方悦怡,刘美真,陈祖泽,张瑞锦人体蛔虫分布调查属于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中的一个项目,我们对该项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现将我省的蛔虫分布情况报告如下:调查对象及方法采用三...
吴景赠陈锡骐方悦怡刘美真陈祖泽张瑞锦
关键词:蛔虫寄生虫
广东省贾第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1993年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对全省31个中签县、市120个点进行调查,发现28个县、市95个点存在贾第虫流行。共检查61517人,阳性1169人,平均感染率1.9%(0.2~14.5%).男、女感染率分别为2.0%和1.8%.不同年龄组感染率间有显著性差异,6~10岁年龄组的感染率较高(3.56%)。粤东山丘片,珠江三角洲平原片,粤西山、台地带片及粤北山地片感染率分别为2.0%,1.5%,2.7%和0.5%,不同地区感染率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141.8951,P<0.O05)。
刘美真陈锡骐方悦怡张瑞锦陈祖泽吴景赠
关键词:贾第虫感染率流行病学调查
广东省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被引量:5
1994年
应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广东省31县、市120个点61517人进行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查出人群寄生虫总感染率72.1%。多虫感染十分普遍,最多1人感染7种。感染1、2、3、4、5和6种寄生虫者分别占人数的48.3%、35.0%、13.4%、2.9...
陈锡骐方悦怡张瑞锦陈祖泽吴景赠刘美真罗均明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肝毛细线虫总感染率迈氏唇鞭毛虫吸虫
广东省流动人口血吸虫病分布与潜在传播危险因素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分布及其血防KABP的状况,为制定血吸虫病监测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6月-2007年12月,全省按地理、经济分层随机抽取22个县(市、区)作为调查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流动人口分布情况,来自疫区的血吸虫病感染情况及血防KABP;用血清检查初筛、病原检查确诊,KABP问卷调查;分析流动人口的分布、血吸虫病感染率、血防知识知晓率等。结果22个县(市、区)共调查统计流动人口数6360505人,主要是分布在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占82%。来自疫区的占流动人口的19.49%(24777/127122),其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为1.74%(228/13076),患病率为0.38%(50/13076),确诊率为0.05%(6/13076)。血防知识知晓率为42.32%(2982/7047)、血防态度、信念正确率分别为79.09%(5571/7047)、2.24%(158/7047)、血防正确行为的形成率为45.55%(3210/7047)。结论在广东省的流动人口中有数以万计的血吸虫病患者,且大部是居住在粤中水网地带的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而当前广东省流动人口的血防KABP是消极因素占主导地位,因此将对当地血防成果的巩固形成较大的威胁。
黄少玉林荣幸张启明张贤昌李建中邓卓晖王金龙吴景赠
关键词:血吸虫病外来人口
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方法、费用与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流动人口监测方法、费用与效果的分析,优化输入性血吸虫病人的防控措施。方法对广东省开展的流动人口血吸虫病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结果和监测费用进行统计分析,并作费用-效果分析。结果1986~2007年广东省流动人口常规主动监测、选择性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分别监测23249人、13076人和645人;发现输入性慢性病人分别为3例、50例和238例;病原确诊病人分别为1例、6例和8例。检获1例临床诊断病例及1例病原确诊病例的平均费用以常规主动监测最高,选择性主动监测其次,被动监测最低。结论广东省现阶段要重点开展选择性主动监测,同时加强被动监测;选择灵敏感度较高的检查方法以提高监测费用效果。
黄少玉吴景赠王金龙张启明李建中张贤昌骆雄才邓卓晖林荣幸尹冬梅
关键词:血吸虫病流动人口费用-效果
2005年广东省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进一步了解广东省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进展情况,为落实 201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措施修订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卫生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第五次碘缺乏病监测的通知》要求进行监测. 结果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为75.0%,非碘盐率20.1%;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5.3%;尿碘中位数为140μg/L,《20μg/L的比例为1.7%;8~10岁儿童智商平均为101.1. 结论广东沿海及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非碘盐冲销问题依然存在,碘缺乏病病情也未出现明显回升,非碘盐冲销严重地区学生的碘营养水平未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2010年实现全省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十分艰巨.
钟文杨通戴昌芳刘锐吴景赠罗宇芬
关键词:碘缺乏病碘盐
湖区钉螺脱离孳生环境后存活情况的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湖区钉螺脱离孳生环境后的存活时间以了解其是否具备远距离被动扩散的时间条件。方法2008年3月26日在洞庭湖洲滩捕集钉螺,采用爬行法和压碎法鉴别钉螺的死活。随机将活钉螺以100只为1组(共20组)分装普通信封,置室温下每隔3d观察1组,计算钉螺的存活率。结果洞庭湖洲滩钉螺离开孳生环境后在无水、无食物的情况下,10d内仅有少数钉螺死亡,至第30d时的存活率为86.00%;第42d后其存活率快速下降,至51d存活率为21.00%;观察至60d时仍有少量钉螺存活。结论湖区钉螺离开孳生环境后的存活时间较长,能够以各种形式远距离被动扩散。
黄少玉骆雄才林荣幸张启明邓卓晖张贤昌王金龙李建中吴景赠尹冬梅
关键词:钉螺孳生环境存活时间
非螺区输入钉螺分布及扩散规律的初步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了解输入钉螺的分布及扩散规律,为制定钉螺监测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约666 m2的荒地,用宽50 cm、深30 cm的水沟按棋盘分布分隔成约2 m2的方块,在一端的一块输入活钉螺1 600只,逐月抽样查螺观察有螺框率、活钉螺密度、幼螺密度、交配、分布距离、天气、温湿度等。结果2008年3~12月观察期间,有螺框率在20.00%~38.18%之间;晴天与阴雨天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22.88%和2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3,P<0.05);荒地台地和小水沟边/底的有螺框率分别为9.38%和3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46,P<0.01),显示有螺框查出率与天气、环境等密切相关。9个月的观察期,有螺框钉螺、活钉螺、2代幼螺密度变化范围分别在2.17~5.71只/框、2.03~5.54只/框和0~4.56只/框之间,活钉螺、2代幼螺密度荒地台地明显低于小水沟边/底,分别为1.22只/框、0.78只/框和3.72只/框、2.82只/框;推算钉螺输入繁殖的2代钉螺生长至成熟可交配的钉螺的时间仅为5个月。观察期间,在第3条小水沟外未查获钉螺,单向扩散距离最远为4.5 m。结论钉螺主要分布在荒地有水区边缘如水氹、水沟边/底等潮湿、水分充足的地方,并沿水沟边扩散为主;输入钉螺阴雨天较活跃,查出率较高。
黄少玉骆雄才林荣幸张启明李建中邓卓晖张贤昌王金龙吴景赠尹冬梅
关键词:钉螺扩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