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昊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疗效
  • 4篇淋巴
  • 3篇突变
  • 3篇细胞
  • 3篇疗效观察
  • 3篇淋巴瘤
  • 3篇金淋巴瘤
  • 3篇霍奇金
  • 3篇霍奇金淋巴瘤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突变
  • 3篇骨髓
  • 3篇非霍奇金
  • 3篇非霍奇金淋巴...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地西他滨
  • 2篇异常综合征

机构

  • 1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温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2篇吴昊
  • 12篇梁爱斌
  • 8篇陈毓华
  • 7篇丁懿
  • 5篇傅建非
  • 5篇修冰
  • 4篇张文君
  • 4篇薄兰君
  • 3篇李萍
  • 3篇陆惠娜
  • 3篇李冰
  • 2篇骆休
  • 1篇吴海霞
  • 1篇刘班
  • 1篇华修国
  • 1篇付建非
  • 1篇熊红
  • 1篇周莉莉
  • 1篇邱宇
  • 1篇王秀芹

传媒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济96方案序贯治疗Ph染色体阴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Ph染色体阴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ALL)的系统序贯治疗方案(同济96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5例初治Ph-a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生存期。结果95例Ph-aALL患者总的完全缓解(CR)率为92.6%,7年总体生存(OS)率为(39.3~5.9)%,7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31.5~5.3)%,中位生存期28个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差核型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预后良好组的3.380倍(95%CI1.530~7.463,P=0.003),≥2个疗程获得CR者是单疗程获得CR者的3.005倍(95%C11.522~5.933,P=0.002):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60岁患者的7年OS率和EFS率明显高于≥60岁患者;单疗程获得CR者的7年OS率和EFS率明显高于〉12个疗程获得CR者;正常核型组和超二倍体核型组患者的2年OS率和EFS率明显高于复杂核型组、t(4;11)组和其他核型组。结论年龄(60岁为界点)、获得CR的疗程数和细胞遗传学成为影响Ph-aALL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同济96方案系统序贯治疗ph-aALL,CR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远期疗效令人满意,可以实现部分Ph-aALL患者的长期生存,减少其复发,改善预后。
丁懿李萍张文君吴昊陈毓华修冰陆惠娜李冰傅建非薄兰君梁爱斌
关键词:肿瘤治疗方案费城染色体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比较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与标准IA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23例接受IA方案治疗的初发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总反应率(ORR)、总生存率(O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43例患者的ORR为58.14%,地西他滨联合CAG组及IA组的ORR分别为65%、5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15年8月31日,16例存活,25例死亡,2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10(1-34)个月,2年OS率为11.63%,两组1年OS率分别为50%、3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9例患者出现感染,25例有出血,两组患者在感染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为5.35 U、8.30 U,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分别为1.85 U、3.48 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和IA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CR率及OR率相对较高。两组治疗副反应相当,但地西他滨联合CAG组骨髓造血恢复较快。
陆惠娜丁懿修冰吴昊陈毓华梁爱斌
关键词:地西他滨CAG方案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基因突变谱和临床特征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在62例初发MDS患者中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34种髓系高频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统计分析突变阳性组和阴性组在染色体核型、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MDS亚型、IPSS-R积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62例MDS患者中83.87%(52例)的患者可检测到至少一种基因突变(NGS阳性组),10例患者34种基因均无突变(NGS阴性组)。29.03%(18例)的患者可检测到3种以上基因突变。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是表观遗传相关基因,其中TET2基因突变率最高(19.35%,12/62),其次为DNMT3A(17.1%,11/62)。NGS突变阴性组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均明显高于NGS突变阳性组。TET2突变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ET2非突变组及NGS阴性组,而异常核型发生率要显著低于TET2非突变组及NGS阴性组。DNMT3A突变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IPSS-R评分均低于DNMT3A非突变组,DNMT3A突变组在LDH>250 U/L的发生率及IPSS-R评分方面均明显低于NGS阴性组。TP53突变组血小板计数及血清铁水平明显低于TP53非突变组,而LDH水平和IPSS-R明显高于TP53非突变组。TP53突变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血清铁水平均明显低于NGS阴性组。结论MDS患者基因突变发生率高,基因突变的发生导致在血常规、核型异常发生率、骨髓原始细胞比例、IPSS-R评分等方面有不同的差异表现。
杨保晴张子恺吴昊陈毓华梁爱斌傅建非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因突变
伊曲康唑在血液病化疗后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研究伊曲康唑(西安杨森)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继发真菌感染治疗中的剂量选择、确切疗效、不良反应等,以期为治疗血液科真菌感染的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继发真菌感染患者接受伊曲康唑治疗后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痊愈12例,显效5例,进步2例,无效1例,其中无效病例因并发症死亡。所有患者除死亡1例外用药后均未发现明显肝肾功能损害等常见不良反应。结论伊曲康唑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继发的真菌感染中有较肯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此经验值得临床医师借鉴和推广。
吴昊梁爱斌薄兰君
关键词:伊曲康唑侵袭性真菌感染
CD14+HLA-DRlow/-单核细胞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估初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治疗前的免疫功能,并与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寻找判断预后的免疫靶标。方法收集37例初发NHL患者和28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免疫细胞的绝对数及相对比例。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发NHL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数高于健康对照者(536.20×10^9/μl比374.90×10^9/μl, P<0.01),经典型单核细胞(CD14++CD16-)的绝对数高于健康对照者(502.30×10^9/μl比325.10×10^9/μl, P<0.01);初发NHL患者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单核细胞绝对计数比值(ALC/AMC)低于健康对照者(1.62比2.45,P<0.01)。初发NHL患者各单核细胞亚群HLA-DR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者,其中两组间中间型单核细胞(CD14++CD16+)和非经典型单核细胞(CD14+CD16++)的HLA-DR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43平均荧光强度(MFI)比33.52 MFI,11.40 MFI比15.70 MFI,均P<0.01]。CD14+HLA-DRlow/-单核细胞的相对比例与患者的性别、病理类型、是否获得缓解及复发无关(P>0.05),但年龄低于中位年龄(57.8岁)的患者CD14+HLA-DRlow/-单核细胞比例高于年龄大于中位年龄的患者(43.83%比23.85%,P<0.01)。Ann Arbor Ⅲ~Ⅳ期患者CD14+HLA-DRlow/-单核细胞的比例高于Ⅰ~Ⅱ期患者(41.51%比18.40%,P<0.01),国际预后指数(IPI)3~4分的患者高于1~2分的患者(52.5%比18.47%, P<0.01)。结论 NHL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HLA-DRlow/-提示预后不良,检测CD14+HLA-DRlow/-单核细胞对于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修冰邱宇郑伟萍王秀芹丁懿李萍陈毓华吴昊张文君梁爱斌杨志章Ansell Stephen
关键词:单核细胞HLA-DR抗原
超低剂量地西他滨和环孢素对低危及中危-1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比较地西他滨与环孢素治疗低危及中危-1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同济医院血液内科在近3年中收治的27例中低危MD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地西他滨组(11例)和环孢素组(16例),分别采用超低剂量地西他滨和环孢素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评估。结果:接受超低剂量地西他滨(DAC)治疗的11例中、低危MDS患者中,血液学改善4例(36.4%);无效7例(63.6%),总有效率36.4%,无效者包括未缓解6例(54.5%),死亡1例(9.1%);1年内死亡3例,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72.7%,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骨髓抑制及感染。接受环孢素(CsA)治疗的16例患者中,获得血液学改善10例(62.5%),无效6例(37.5%),总有效率62.5%,无效者全部为未缓解病例;1年内死亡患者0例,1年的OS值为100%。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地西他滨治疗中低危MDS临床疗效未表明优于环孢素(P=0.252),且感染及骨髓抑制副作用明显,1年总生存率低于环孢素(P=0.027),但本研究病例数少,随访时间短,仍需扩大病例长期随访观察。
骆休吴昊丁懿陈毓华梁爱斌
关键词:地西他滨环孢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阿柔比星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诱导治疗难治和复发性急性髓样白血病的疗效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阿柔比星(aclacinomycin,Acla)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intermediate-dose cytarabine,IDAra-C)治疗难治和复发性急性髓样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6例难治和复发性AML患者接受Acla联合IDAra-C方案进行解救治疗,评估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26例患者接受2个周期Acla联合IDAra-C方案的化疗后,12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7例无缓解,1例因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感染而死亡。结论:Acla联合IDAra-C方案可作为难治和复发性AML再诱导治疗的一种选择,患者大多耐受良好。
刘班薄兰君梁爱斌熊红付建非陈毓华丁懿吴昊张文君
关键词:复发阿糖胞苷
原发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基因突变检测
2019年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FGFR1、FLT3、MPL及JAK2基因突变的情况,初步探讨其在该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对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原发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是否存在FGFR1基因、FLT3基因、MPL基因和JAK2基因的突变。结果:在1例临床症状严重且治疗无效的患者检测到FLT3基因酪氨酸激酶活性区域新的缺失突变,该突变导致编码区提前结束;在19例患者中发现了FGFR1基因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该SNP导致2个氨基酸的缺失;未检测到MPL基因和JAK2 V617F基因突变。结论:FGFR1基因6个碱基的缺失(1014_1019del AACAGT)是原发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非同义SNP(nsSNP)位点。FLT3基因的缺失突变可能与恶性临床特征和不良预后有关。
周捷吴昊李冰梁爱斌傅建非
关键词:FLT3基因
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D14+HLA-DRlow/-CD64high单核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修冰骆休李萍吴昊丁懿陈毓华陆惠娜梁爱斌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将21例复发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予CHOP方案联合博莱霉素、依托泊苷或卡氮芥治疗,每周期21 d,治疗4-6个周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平均无进展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且无严重并发症。认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复发性NHL缓解率高,毒副作用较小。
陈毓华吴昊薄兰君梁爱斌
关键词:美罗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