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方浪

作品数:33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历史地理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军事
  • 1篇艺术

主题

  • 19篇汉代
  • 9篇丝织
  • 5篇织品
  • 5篇丝织品
  • 5篇秦汉
  • 3篇东汉
  • 3篇简牍
  • 3篇城市
  • 3篇出土
  • 2篇社会
  • 2篇身份
  • 2篇手工业
  • 2篇丝织业
  • 2篇器物
  • 2篇秦代
  • 2篇专职
  • 2篇文化
  • 2篇西汉
  • 2篇粮食管理
  • 2篇考释

机构

  • 25篇江西师范大学
  • 8篇南开大学
  • 2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嘉应学院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政法学院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3篇吴方浪
  • 8篇吴方基
  • 2篇温乐平
  • 1篇谢庆芝
  • 1篇张油福
  • 1篇黄思霞
  • 1篇赵凌飞

传媒

  • 4篇中国史研究动...
  • 2篇文博
  • 2篇内蒙古大学学...
  • 2篇中国农史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中国社会经济...
  • 2篇丝绸
  • 2篇邢台学院学报
  • 2篇南都学坛(南...
  • 2篇秦汉研究
  • 1篇消费经济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农业考古
  • 1篇城市与减灾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古代文明
  • 1篇中国社会历史...
  • 1篇出土文献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肩水候官属吏规模考——以士吏为考察中心
2021年
士吏一职常见于汉边塞屯戍系统,是候官属吏之一。不同于其他属吏,士吏的层级分化、驻守地域范围、职责更加复杂和多样,而关于边郡候官士吏设置的情况,却少有学者关注。考察候官下士吏的设置规模可为探讨汉代边郡基层属吏编排及其差异,进而研究两汉边郡政务运作提供新视角。肩水候官士吏设置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细微差异,宣帝元康年间至少设有2名士吏,五凤、甘露年间约为2—3名。总体上看,肩水候官士吏规模维持在3—4名(至少3名)是比较符合史实的。较之甲渠候官,肩水候官士吏设置虽数量与之相当(莽新时略少于甲渠候官的4—5名),但在士吏驻地广泛性、职责多样性等方面则明显弱于甲渠候官。不同候官间属吏设置的差异性,体现了两汉边郡防务在实际运作中的机动与灵活。
吴方浪
关键词:汉代
汉代缇骑考释被引量:2
2015年
缇骑是一种身穿缇衣的武骑,武帝太初元年改中尉为执金吾已有缇骑。设置缇骑的目的是"徼循京师""职主先导"及"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头带"武冠",身着缇衣,手执"金吾"是缇骑的身份特征。缇骑的职责是"舆服导从",督捕盗贼,维护京师治安,地位高于他类武骑及郡国兵。东汉以后,缇骑一度罢除,南朝陈朝时,缇骑数量大为扩充,成为军中主力;此后,缇骑很长时间未现于史册;及至明清,缇骑成为君主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全国的工具,职责明显加强,地位较两汉有所提高。
吴方浪
关键词:汉代身份特征社会地位
简牍所见秦代地方禀食标准考论被引量:10
2015年
秦统一天下前,睡虎地秦简所见法律规定地方禀食是按日与按月的两种计算方式,数量因自然身份和作务不同而各异。统一天下后,里耶秦简记载地方禀食出现了变化,禀食计算方式统一为按日计算,部分人员禀食数量减少。于是,秦代地方禀食标准不存在社会阶级划分,而是因其自然身份和劳作不同大致分成三类情况:一,从事重劳作,成年男子每日禀食5/6斗,女子每日禀食2/3斗;二,其他情况,成年男子每日禀食2/3斗,女子每日禀食25/6升,未成年男子的禀食标准等同成年女子;三,婴儿等特殊人员为另一层次,禀食标准独立规定。
吴方浪吴方基
关键词:秦代计算方式口粮
试论汉代“蚕室”与“礼蚕”——兼与宋杰先生商榷被引量:1
2015年
"蚕室"最初指先秦及秦汉时期进行蚕桑生产及"礼蚕"的处所,武帝时司马迁下"蚕室",据此有学者认为"蚕室"已成为施腐刑及其后疗养的监狱,具有"诏狱"性质,养蚕之"蚕室"改称为"蚕宫"、"茧馆"。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施腐刑"蚕室"只是对养蚕"蚕室"名称的借代,具体指宫廷"内官"中的宦者署。"蚕室"、"蚕宫"与"茧馆"三者亦有区别,"蚕宫"包含若干"蚕室","茧馆"也是不同于"蚕室"和"蚕宫"的另一"礼蚕"处所,同位于上林苑。"蚕室"(或"蚕宫")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作为行"礼蚕"礼的场所。秦汉"礼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动,有一系列繁杂且固定的程序。汉以降,"礼蚕"各项礼仪随着朝代更替,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吴方浪
关键词:汉代
服色文化与君臣权斗——汉初服色“外黑内赤”新论被引量:1
2019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服色"上黑";汉王刘邦王巴蜀、汉中,色"上赤",最早至高祖五年袭秦德"色上黑"。文帝前元十四年改为"外黑内赤",这不仅是秦、楚集团调和的产物,更蕴含新兴皇权与秦、楚集团的博弈;至武帝定服色"上黄",汉代服色基本定谳,皇权成为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汉初服色改易过程虽然隐含着秦、楚集团博弈与调和,但更多体现的则是新兴皇权与旧有权贵间的权力争夺;服色的变化与选择旨在建立强大皇权和维护皇权正统性,服色改易的过程同时也是臣权衰退、皇权强化的过程。
吴方浪
关键词:汉初
新出秦简“新地”与秦代“差序疆域”的建构
2024年
秦简所见“新地”的界定应改变过去以时间界定为主线的研究取向,立足秦统一战争的宏观视角,考察郡制推展、罚戍署地规定与“新地”划郡而治、“东故徼”分界下的故秦地与“新地”,结合空间关系进行重新界定。“新地”实际以郡为单位进行划定,在时间上,“新地”可能是秦王政十七年至十九年间开始设置;在空间上,秦统一前东部边境防线“东故徼”变成统一后故秦地与“新地”的分界线。由此“中县道”、故秦地之郡与“新地”构成秦统一后的“差序疆域”。
吴方基吴方浪
关键词:秦代
匈奴南将军与汉、匈丝路北道争夺被引量:1
2019年
匈奴南将军一职不见于匈奴官制,仅《汉书》《后汉书》有载。学界对此虽有少许探讨,但皆论之不详。考之汉籍,匈奴南将军,全称匈奴南犁汙王南将军,设置时间大致在宣帝神爵四年(前58年)至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间,活动于车师后王国、蒲类海一带,经略西域,职责重大,直属匈奴单于;匈奴南将军非匈奴右日逐王(西边日逐王),较右日逐王,匈奴南将军辖地更偏西,紧邻西域,并与匈奴介和王、东蒲类王存在领地交割。匈奴南将军的出现填补了西边日逐王降汉后匈奴在丝路北道一带的权力空缺,意在与汉争夺以车师前、后王国为中心的丝路北道;莽新时,活动区域进一步向南延至焉耆、鄯善一带。东汉以后,消失于史籍中,代之以匈奴左南将军,但匈奴左南将军非匈奴南将军,职责差异较大。
吴方浪赵凌飞
关键词:汉代
近三十年来秦汉丝织品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16年
中国是最早的蚕桑发源地,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懂得如何进行丝织生产。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对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些用于丝织品生产的“骨梭”,以实物的形式为此说提供佐证(王晓《建国以来我国古代纺织机具的发现与研究》,《中原文物》1989年第3期)。此后,经夏、商、周至秦汉,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封建制社会经济渐趋成熟,秦汉丝织业得到长足发展。
吴方浪
关键词:丝织品秦汉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丝织生产
汉代丝织业研究
汉代丝织业的生产机构主要有蚕室、织室、服官三种类型。汉代蚕室、织室的生产地点主要是在京师,而服官主要是指齐三服官和襄邑服官。蚕室隶属于少府的一种蚕丝的生产管理机构,设有蚕室令和蚕室丞。西汉前期织室分为东织室和西织室两个机...
吴方浪
关键词:汉代丝织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秦汉丝织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16年
丝织业,自远古以来,已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社会稳定、国家富裕的重要评价因素。特别是秦汉以来,丝织业渐已成为仅次农桑的支柱经济产业,并在对外贸易及政治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深受学界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秦汉丝织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涵盖了丝织品生产技术,丝织品价格、种类、贸易、消费,丝织文化与丝绸之路及秦汉丝织考古等各个领域,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秦汉丝织业提供了借鉴。
吴方浪吴方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