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声军
- 作品数:37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贺州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 南岭走廊平桂瑶族的婚俗特点与文化调适——基于民族民间文献的考察被引量:2
- 2020年
- 生活在南岭走廊大山深处的广西贺州市平桂瑶族,仍然遗留多种原始形态的婚姻习俗,同时也保存了大量记录日常生活的手抄文献。民间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表明,受自然环境、生计方式、经济水平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平桂瑶族的婚姻以族群内婚为主,有着女儿也是传后人的男女平等观念和五行八字合婚的习俗。无论富有与贫困,平桂瑶族村民特别重视婚礼仪式的举办。平桂瑶族婚俗特点真实反映了其生计方式、经济发展水平、族群认同和历史文化传统。
- 吴声军
- 南岭走廊平桂瑶族的婚姻形态与文化调适——基于婚姻文书为中心的考察
- 2020年
- 关于南岭走廊瑶族婚姻习俗的研究,大多侧重以共时性的田野调查材料进行探讨。新发现的广西贺州平桂瑶族婚姻契约文书,为研究瑶族社会婚姻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历时性材料。契约文书中反映了民国以来,平桂瑶族地区广泛存在着带子就夫婚和卖断、卖一半、两头顶等多种招赘婚的习俗,真实地反映了平桂瑶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生计方式和男女平等观念。
- 吴声军
- 关键词:契约文书婚姻习俗
- 从文斗林业契约看人工营林的封闭性——《清水江文书》实证研究系列之二被引量:2
- 2014年
- 自明代末期以来,随着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的繁荣,人工营林成为当地人们的主要生计活动。然而人工营林是一个长周期性的产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发生人为或自然的灾害,林农则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林农在人工营林过程中特别注重封闭性,通过明晰林地产权,充分利用林地自然条件和地方性文化最大限度地规避各种灾害,减少损失,确保获得稳定的效益。
- 吴声军
- 关键词:林业契约
- 木材与运输:清水江人工营林之“洪道”研究——以锦屏县文斗苗寨的考察为中心被引量:5
- 2017年
- "洪道"作为清水江流域村落林地一个常见的木材运输设施,是人工营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文斗苗寨林地的田野调查为中心,通过对洪道设置、维护与利用以及纠纷解决的地方性知识的探讨,进而揭示清水江流域人民几百年以来在人工营林中所掌握的技术技能、文化运行机制和现实意义。
- 吴声军叶景青
- 关键词:木材运输洪道
- 《清史稿·贵州地理志》校勘举要
- 2011年
- 《清史稿》是我国一部民国年间编修的清代历史的未定稿。但由于各种原因,其讹误诸多。本文单就该书卷七十五"贵州地理志"的错字、年代、脱漏、衍文等讹误,以举例的形式加以校勘、校正。
- 吴声军
- 关键词:清史稿讹误校勘
- 清水江林业契约之文化剖析被引量:5
- 2010年
- 林业契约作为清水江流域的一个文化事实,它是清水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代的清水江流域的人工营林一直是家族公有制。伴随着人工林业而产生的林业契约体现了林农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就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有效的节制,从而使林业经营长期稳定地进行。
- 吴声军
- 关键词:林业契约文化剖析
- 人地和谐相处的典范——高椅古民居的生态人类学考察被引量:1
- 2012年
- 高椅侗族先民的民居建筑注重规避各种生态环境的不利因素,选择了一个三面依山、一面靠水的地方。防火、防盗、防湿等方面的问题在其建筑格局中得到充分的考虑,尤其是对水的处理恰到好处。凭借生态智慧,以人、建筑和自然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高椅古民居实现了建筑的人性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吴声军
- 关键词:文化适应生态智慧
- 杉树再生技术营林在节能减排中的价值探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大量CO2的排放,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害,因此节能减排成为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等成为世界各国减排的主要手段,但很少关注民族本土性生态功能和作用在节能减排中的价值。通过田野调查表明,侗族林农运用杉树再生技术形成的人工林对CO2的固化效果,体现出长效性和高效性,在节能减排中有着其独特的价值。
- 吴声军
- 关键词:侗族节能减排CO2
- 广西地方院校大学生多元文化素质培养途径与方法探讨被引量:1
- 2012年
- 面对CAFTA的背景,广西地方院校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通过构建多元文化课程体系、培养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民族互尊与认同的校园文化、实施形式多样的多元文化课堂教学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等途径和方法,加强广西各民族与东盟各国多元文化教育,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多元文化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 吴声军
- 关键词:地方院校
- 清水江流域林木采伐的地方性知识及其实践被引量:2
- 2020年
- 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人民在长期的人工营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性知识,其中也不乏与林木采伐相关的生态知识经验的积累与教训的规避。文章通过详细的生态民族学田野调查,探讨了明清以来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林农在人工营林生计实践中林木采伐的时机、禁忌和技术技能等地方性知识的把握与运用。在此基础上,进而揭示清水江流域几百年以来传统人工营林生计中的生态智慧及其文化运行机制。
- 吴声军
- 关键词:清水江流域林木采伐地方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