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向东

作品数:7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年际
  • 3篇年际变化
  • 3篇气候
  • 2篇气温
  • 2篇马铃薯
  • 2篇降水
  • 2篇春季
  • 1篇玉米
  • 1篇生物量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适宜性
  • 1篇霜冻
  • 1篇突变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化背景
  • 1篇气候适宜性
  • 1篇气候适宜性分...
  • 1篇气候特征
  • 1篇气象
  • 1篇气象条件

机构

  • 6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内蒙古气象信...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内蒙古生态与...

作者

  • 7篇吴向东
  • 3篇格日勒
  • 2篇闫伟兄
  • 2篇李丹
  • 1篇黄琳
  • 1篇李云鹏
  • 1篇马清霞
  • 1篇郝璐
  • 1篇金林雪
  • 1篇尹小玲
  • 1篇吴瑞芬
  • 1篇王惠贞

传媒

  • 2篇内蒙古气象
  • 2篇畜牧与饲料科...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1
  • 1篇2007
  • 3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马铃薯关键生长期气候适宜性分析被引量:21
2018年
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探讨马铃薯的区域适应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内蒙古地区119个站点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气候适宜度评估模型,分1961—1990年、1991—2015年2个气候年代对内蒙古马铃薯开花—可收期气候适宜度的空间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5年内蒙古马铃薯开花—可收期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62,气候条件总体优越,且日照适宜度>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2)从空间分布上看,温度适宜度由西向东呈"低—高—中"的带状分布,降水适宜度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增,日照适宜度西高东低;综合光温水三要素影响,阴山南北麓东段及大兴安岭南麓区为气候适宜度的高值区,具有适宜生产马铃薯的气候资源优势。3)从年代变化上看,1961—1990年,综合气候适宜度除东部偏北及西部偏北呈微弱的下降,总体呈增加的趋势;1991—2015年大部地区综合适宜度由上升转为下降趋势。4)气候变化背景下,1961—2015年内蒙古马铃薯开花—可收期气候适宜性以0.004 0×(10a)^(-1)的倾向率下降,其中日照适宜度基本持平,降水适宜度、气温适宜度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不利。因此,马铃薯开花—可收期应注意水热条件的管理,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气候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参考。
金林雪李云鹏李丹闫伟兄吴向东
关键词:气候变化马铃薯气候适宜性
1961—2017年内蒙古霜冻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被引量:2
2020年
为深入研究内蒙古霜冻发生的演变规律,提高防霜减灾能力,促进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1961—2017年内蒙古107个气象站的逐日最低地温资料为基础,根据霜冻气候指标统计霜冻日数,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旋转正交经验函数(REOF)分析法及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内蒙古霜冻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和突变情况。结果表明,(1)内蒙古地区平均霜冻日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变化程度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从内蒙古各地区霜冻日数近57年的平均值分布特征来看,东北部地区霜冻日数最多、西部和东南部地区略少。(3)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内蒙古年平均霜冻日数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7年。(4)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REOF分析可知,内蒙古霜冻日数空间变化特征受气候因素、地形等因素影响,分为中西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和东南部地区等3个区域,中西部地区霜冻日数减少趋势最为明显,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该地区可能成为霜冻脆弱区。
王惠贞李丹吴瑞芬吴向东
关键词:年际变化突变EOF
2010年内蒙古春夏季气候特征对马铃薯影响初探被引量:2
2011年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马铃薯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特色作物,但是,马铃薯在生产过程中易受品种、耕作栽培制度、施肥与灌溉水平和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以气象条件的影响最大。阐述了2010年内蒙古春夏季气候特征对马铃薯种植的影响。
吴向东
关键词:马铃薯气象条件春夏季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近45年冬、春季气温与降水量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文章利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18个代表站1961—2005年冬、春季月平均温度及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近45年来冬、春季气温变化规律、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年际变化和冬、春季降水量变化规律以及温度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其结果表明:1.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在近45年来,气温呈现出由冷变暖的趋势;2.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冬、春季温度有明显的月际变化的特点,温度差异大;3.中西部地区年、冬季、春季最多降水中心均出现在呼和浩特市偏南部、乌兰察布市西南部,最少出现在阿盟西北部;逐年降水量差别比较大;4.自1986年以后,冬季内蒙古西部地区降水量有增多的趋势;而中部地区降水量变化不大。
格日勒吴向东尹小玲闫伟兄
关键词:年际变化
内蒙古北部牧区2006年春季干旱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06年
选用内蒙古北部牧区12个观测站1961—2006年近46年春季的月平均温度、月降水量、大风日数等资料,对2006年春季内蒙古北部牧区干旱及内蒙古春季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表明,2006年春季内蒙古北部牧区出现的干旱灾害范围较广、强度较大,且牧草返青期间的3,4月份干旱尤其严重,已形成较为严重的灾害,给北部牧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笔者针对内蒙古地区牧业生产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格日勒马清霞吴向东
关键词:春季干旱气候特征
内蒙古东部地区近45年秋季气温与霜冻特征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内蒙古东部地区1961—2005年秋季月平均温度及秋霜冻日期资料,分析了内蒙古东部地区近45年秋季气温变化规律、秋霜冻分布,年际变化和秋霜冻变化规律以及温度与秋霜冻的变化趋势分析。其结果表明:内蒙古东部地区在近45年气温呈现出由冷变暖趋势,秋霜冻也有减少的趋势,但强度有所加强。
吴向东格日勒王秋晨黄琳
关键词:秋季年际变化
内蒙古草地生产力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06年
基于草地资源普查资料和GIS技术,以生物量与可食牧草比例作为影响草地生产力的主要因子,以县域为单位,对内蒙古草地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分布的地域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3年与1981-1985年相比,大部分地区生物单产及可食牧草产量均明显减少,可食牧草比例也明显降低;生物单产、可食牧草产量以及可食牧草比例高值区与次高值区均明显减少;大部分地区草量变化与草质变化具有时空一致性。最后从气候变化、草畜矛盾、现有草原管理制度及建设状况方面,对内蒙古草地生产力变化成因进行了分析。
郝璐吴向东
关键词:草地资源生物量可食牧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