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庆超

作品数:10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岩土
  • 3篇岩土结构
  • 3篇伺服
  • 3篇伺服控制
  • 3篇伺服控制系统
  • 3篇模型试验
  • 3篇控制系统
  • 3篇荷载
  • 3篇分油器
  • 3篇长期荷载
  • 3篇出力
  • 2篇优化设计
  • 1篇弹-粘塑性
  • 1篇盐岩
  • 1篇岩石材料
  • 1篇岩石力学
  • 1篇岩体
  • 1篇有限元
  • 1篇余能
  • 1篇余能原理

机构

  • 10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作者

  • 10篇吕庆超
  • 9篇杨强
  • 9篇刘耀儒
  • 4篇潘元炜
  • 3篇程立
  • 3篇邓检强
  • 1篇张泷
  • 1篇杨春和
  • 1篇冷旷代

传媒

  • 2篇岩土力学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工程力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能量判据的盐岩库群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被引量:9
2011年
针对能源储备地下库群整体稳定性评价,发展考虑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变形稳定理论,建立基于K-?E关系曲线的库群整体稳定性和破坏的关键判据,其中,K为强度折减系数,?E为塑性余能范数。塑性余能范数是不平衡力的范数,其大小表征库群整体稳定性;不平衡力明确展现库群失稳破坏的部位和模式。研究单储库、双储库、多储库以及金坛盐矿油气储库群的整体稳定性和失稳破坏演化规律。考虑洞径、洞距、夹层、内压、失压和布置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确定最大洞径,最小洞室间距以及库群最小稳定内压和最优布置方式。研究表明。
杨强邓检强吕庆超刘耀儒
关键词:岩石力学
变形稳定理论在盐岩储气库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为解决盐岩储气库洞室形状以及库群布置的优化设计问题,将变形加固理论发展和完善为变形稳定理论,把塑性余能与强度折减系数的K-ΔE关系曲线作为储气库群的整体稳定性判据。在变形稳定理论的基础上,对不同形状和布置方式的洞室的整体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优化分析了洞室形状以及库群的布置方式,进而获得最具安全稳定性的洞室形状和布置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变形稳定理论为盐岩储气库洞室形状和洞群布置方式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套实用有效的分析理论和方法。
邓检强吕庆超杨强刘耀儒
关键词:盐岩储气库优化设计
大型多功能岩土结构模型试验平台多点伺服加载系统
本发明涉及大型多功能岩土结构模型试验平台多点伺服加载系统,属于模拟岩土结构工程的外部荷载施加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由15组双作用油缸、加载动力源、15路多路分油器组成的液压系统,以及伺服控制系统,其中,加载动力源通过多路...
刘耀儒杨强程立潘元炜吕庆超
能源储备地下库群稳定性与连锁破坏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基于变形加固理论关于结构失稳的严格定义及其集合逻辑表述,提出了基于不平衡力和最小塑性余能原理的地下储库群稳定性判别方法。在非平衡态弹塑性力学框架下,将经典有限元拓展到结构失稳后的分析,塑性余能范数即可作为库群失稳判据,而不平衡力及其发展则表征了库群失稳破坏的形态和演化路径。研究了单储库的稳定性、双储库结构在不同储库间距条件下的整体稳定性及连锁破坏规律,并应用于金坛盐矿油气储库群的稳定性分析和连锁破坏模拟计算分析。研究表明,不平衡力和塑性余能范数用来定量评价地下储库的稳定性是合适的。变形加固理论为评价库群整体稳定性、研究储库间相互作用以及破坏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定量实用的分析方法,为地下储库群的灾变机制与防护研究打下基础。
杨强刘耀儒冷旷代吕庆超杨春和
大型多功能岩土结构模型试验平台多点伺服加载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多功能岩土结构模型试验平台多点伺服加载系统,属于模拟岩土结构工程的外部荷载施加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由15组双作用油缸、加载动力源、15路多路分油器组成的液压系统,以及伺服控制系统,其中,加载动力源通过...
刘耀儒杨强程立潘元炜吕庆超
文献传递
大型多功能岩土结构模型试验平台多点伺服加载系统
本发明涉及大型多功能岩土结构模型试验平台多点伺服加载系统,属于模拟岩土结构工程的外部荷载施加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由15组双作用油缸、加载动力源、15路多路分油器组成的液压系统,以及伺服控制系统,其中,加载动力源通过多路...
刘耀儒杨强程立潘元炜吕庆超
文献传递
变形稳定理论在盐岩储气库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为解决盐岩储气库洞室形状以及库群布置的优化设计问题,将变形加固理论发展和完善为变形稳定理论,把塑性余能与强度折减系数的K-△E关系曲线作为储气库群的整体稳定性判据。在变形稳定理论的基础上,对不同形状和布置方式的洞室的整体...
邓检强吕庆超杨强刘耀儒
关键词:优化设计
基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的大岗山右岸边坡稳定与加固分析
针对大岗山右岸边坡复杂地质条件,采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整体上,依据变形稳定理论,由塑性余能随强度折减系数变化曲线给出整体安全系数,不平衡力集中区域即为需重点加固区域;在局部上,根据断层及裂隙分...
吕庆超杨强刘耀儒潘元炜
关键词:边坡工程多重网格法
基于不可逆内变量热力学的岩石材料粘弹-粘塑性本构方程被引量:7
2015年
岩石材料的粘弹性和粘塑性变形是与时间相关的能量耗散行为。在Rice不可逆内变量热力学框架下,引入两组内变量分别用来描述在粘弹性和粘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的内部结构调整。通过给定比余能的具体形式和内变量的演化方程,推导出内变量粘弹-粘塑性本构方程。粘弹性本构方程具有普遍性,能涵盖Kelvin-Voigt和Poynting-Thomson在内的经典粘弹性模型的本构方程。并指出热力学力与应力呈线性关系是组合元件模型为线性模型的根本原因。粘塑性本构方程能较好地刻画岩石材料在粘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硬化现象。对模拟岩石的模型相似材料进行单轴加卸载蠕变试验,将蠕变过程中的粘弹性和粘塑性变形分离并根据试验数据对本构方程的材料参数进行辨识。试验数据和理论曲线对比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本构方程能很好地模拟材料的蠕变行为。该类型的本构方程能为岩石工程的长期稳定性的预测、评价以及加固分析提供基础。
张泷刘耀儒杨强吕庆超
关键词:本构方程蠕变试验
复杂条件下高边坡变形稳定与控制的机理研究
西南地区强震、高地应力、高渗压以及强卸荷等复杂地质环境使得高边坡变形稳定问题突出。工程实践发现,在边坡发生破坏前一般会有持续的非线性变形阶段。揭示边坡变形与破坏的内在机制、演化规律,进而提出经济合理的加固措施对工程具有重...
吕庆超
关键词:哈密顿原理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