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平

作品数:31 被引量:19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9篇地震
  • 9篇形变
  • 6篇震前
  • 5篇噪声
  • 5篇震情
  • 5篇震情述评
  • 5篇瑞利波
  • 5篇随机噪声
  • 4篇地形变
  • 4篇地震前
  • 4篇层析成像
  • 3篇地震预报
  • 3篇频散
  • 3篇频散曲线
  • 3篇强地震
  • 3篇汶川地震
  • 3篇潮汐
  • 3篇成像
  • 3篇成像研究
  • 2篇地倾斜

机构

  • 29篇中国地震台网...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作者

  • 31篇吉平
  • 17篇牛安福
  • 8篇闫伟
  • 8篇李晓帆
  • 7篇张凌空
  • 6篇岳冲
  • 5篇李纲
  • 5篇刘杰
  • 5篇赵静
  • 4篇张晶
  • 3篇王亚丽
  • 3篇周龙泉
  • 3篇解滔
  • 2篇高福旺
  • 1篇苏琴
  • 1篇倪四道
  • 1篇曹景鹏
  • 1篇杨文
  • 1篇薛艳
  • 1篇杨林章

传媒

  • 11篇中国地震
  • 2篇地震
  • 2篇地震学报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内陆地震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2010年度...
  • 1篇地震海啸与地...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6
  • 3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芦山M_S7.0级地震前的形变空区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基本形成了以监测震中附近断层预滑动进行地震预测的研究思路,但近些年来,一些大地震前近震源区域的形变变化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本文应用芦山地震震中附近跨断层及连续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震前不同阶段地形变变化的特点,讨论了震中附近区域异常时空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沿鲜水河断裂带一些跨断层基线、安宁河及则木河断裂带个别场地的跨断层水准基线出现的显著异常变化,这些异常出现在远离芦山地震震中的区域上;在近震源区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一些断层水准变化量极小,在鲜水河、龙门山和安宁河3条主要断裂围成的三叉口地区,倾斜、应变、重力及断层水准和蠕变观测临震前未有显著的异常变化,该区是形变变化或形变异常分布的"空区"。本文也与汶川地震前形变异常分布进行了对比,认为震前形变"空区"现象可能是强震前的一种共性特征。
牛安福张凌空李媛闫伟赵静吉平
关键词:跨断层地震预报
2009年震情述评
2010年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09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0次(表1),最大地震为9月30日萨摩亚群岛地区8.0级地震(图1)。与2008年相比,全球地震频次略有增加,释放的能量明显增加。2009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有以下特点:
李纲刘杰吉平郭铁栓
关键词:震情
九寨沟Ms7.0地震前地应变LURR异常演化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从岩石应力-应变的本构关系出发,以能够反映岩石应变变化的地应变观测数据作为"响应量",通过库伦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方法,计算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前震中及周边500km范围内应变观测的加卸载响应比结果。结果显示,基于应变观测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能够较好地从潮汐频段提取地震前LURR异常,九寨沟地震前,300km范围内的多个应变观测台站出现LURR异常,其中相距96km的两水台EW分量Y值最大达到3.27;LURR空间演化特征显示,在震前约9个月内震中及周边地区陆续出现异常"集中-增强-减弱"过程,证明该地区在长期应力累积的背景下,应力的不断累积增强导致震中及附近区域的岩石出现不断损伤或弱化,最终位于树正断裂上的应变能积累超过了介质强度而引发了此次地震。
岳冲牛安福牛安福余怀忠吉平马未宇马未宇
关键词:LURR
台湾地区的随机噪声瑞利波层析成像研究
2012年
台湾地区复杂构造、高速率的地壳变形以及强地震活动,使其成为地球物理学家关注的热点。层析成像技术是应用较多的一门地球物理方法,Roecker(1987)很早就利用P波和S波走时成像技术研究台湾地区的结构。随着CWBSN地震台网大量三分量数字地震台站的架设,许多科学家利用这些台站记录的P波和S波走时数据先后反演了该地区的三维P波和S波速度结构。
吉平周龙泉李晓帆
关键词:层析成像技术随机噪声S波速度结构瑞利波数字地震台站地球物理学家
2010年震情述评
2011年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0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8次(表1),最大地震为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图1)。与2009年相比,全球地震频次和能量释放明显增加。2010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有以下特点:2010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8次,明显高于190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18次/年),与2009年(20次)相比,地震频次明显增加。
吉平李纲刘杰倪四道
关键词:震情
芦山M_S7.0地震前远、近场形变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应用芦山MS7.0地震震中附近跨断层及连续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芦山地震前不同阶段地形变变化的特点,讨论了震中附近区域异常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自2013年1月起,沿鲜水河断裂带一些跨断层基线观测到显著的加速转折变化,沿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个别场地的跨断层水准基线,2010年以来出现的巨幅异常等是突出的场兆变化;沿龙门山断裂带一些水准观测在汶川MS8.0地震后持续的调整变化具有近震源区变形特征.②鲜水河、龙门山和安宁河3条主要断裂围成的三叉口地区,地倾斜、应变、重力及断层水准和蠕变观测临震前均未有显著的异常变化,GPS水平、垂直位移年速率最小,该地区是形变变化或形变异常分布的"空区".③在对近场与远场多种连续形变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提取年周期成分后发现,临震前2—3年近震源区域的地倾斜、重力年变化幅度不是增大,而是减小.芦山MS7.0地震前观测到的形变前兆现象特征与汶川MS8.0地震等震前的前兆现象较为接近.因此,芦山地震前近震源区及外围形变异常分布特征不是个别的现象.
牛安福顾国华曹景鹏张凌空闫伟赵静吉平
关键词:地形变
中国钻孔应变观测能力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33
2011年
对钻孔应变观测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钻孔应变震前异常多数情况下分布在远离震源的区域上,而近震源区域却较少观测到显著的前兆。这种观测事实一方面可能反映了钻孔应变观测仪器数量有限和钻孔应变观测场地分布不均匀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了震源区的力学性质,即震前震源区呈现应变高积累、小变形的特征。
牛安福张凌空闫伟吉平
关键词:钻孔应变地震预报
利用地形变观测进行地震预报一种可能性
牛安福闫伟张凌空吉平
台湾地区的随机噪声瑞利波层成像研究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04、2005和2008年台湾CWBSN(Central WeatherBureau Seismic Network)的18个宽频带台站记录的数据,2008年中国国家地震台网的2个宽频带台站数据和...
吉平
关键词:随机噪声频散曲线
文献传递
我国大陆6级地震平静后首次强地震的短期预测实验被引量:2
2008年
自2005年4月8日西藏仲巴6.7级地震后,我国大陆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6级地震平静。截止到2007年4月初,6级地震平静达730多天,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专家的高度关注,将在何时、何处打破这种平静一时成为关注的焦点。依据我国大陆形变异常分布特征,作者分别于2007年4月18日和4月27日试验性地提出了《东部地区短期地震危险性分析意见》及西北地区5月份存在发生6级地震可能性的预测意见。两次预测实验结果尽管都不是很准确,但对于揭示地壳形变观测本质及探索地震预测新方法等都是有意义的。
牛安福吉平闫伟李晓帆
关键词:形变强地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