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小龙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2篇代谢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细胞
  • 2篇二甲双胍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2篇病变
  • 2篇病患
  • 1篇代谢组学
  • 1篇蛋白尿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清
  • 1篇依帕司他
  • 1篇胰岛
  • 1篇胰岛Β细胞
  • 1篇胰岛Β细胞功...

机构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江宁医...

作者

  • 7篇叶小龙
  • 4篇鲁一兵
  • 3篇缪珩
  • 3篇冯亚敏
  • 2篇张益红
  • 2篇游娜
  • 2篇徐家蓉
  • 2篇丁大法
  • 1篇彭洪军
  • 1篇潘明麟
  • 1篇魏永越
  • 1篇李凌云
  • 1篇李慧敏
  • 1篇祝群

传媒

  • 2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7
  • 3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代谢组学标志物和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运用胆汁酸-脂肪酸代谢组学标志物建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10月某医院72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以是否发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分为病变组(20例)和无病变组(52例),利用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弹性网络回归筛选与微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风险得分,将风险得分和微血管病变结局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效果。结果弹性网络回归筛选十八碳二烯酸(C18∶2)、γ-十八碳三烯酸(γ-C18∶3)和AA/DHA比值3种代谢组学标志物,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谷丙转氨酶(ALT)、高密度脂蛋白(HDL)等5种生化指标,分别构建生化指标风险、代谢标志物风险、代谢标志物-生化指标综合模型,AUC分别为0.879(95%CI:0.791~0.967)、0.834(95%CI:0.724~0.943)、0.894(95%CI:0.812~0.971)。结论建立的代谢组学标志物-生化指标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为糖尿病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张益红林云志魏永越叶小龙
关键词: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程度蛋白尿患者的血清对足细胞自噬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不同程度蛋白尿患者的血清对足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1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14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11例),同时选取14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4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CR等临床指标。分别用各组受试者的血清处理小鼠足细胞48 h后,观察电镜下足细胞自噬形态、自噬蛋白LC3及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 3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各组ACR、FBG、Hb A1c、LDL-C、收缩压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P<0.01);T2DM各组A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T2DM各组自噬数目下降,LC3-Ⅱ表达量降低,Cleaved-caspase 3表达量增加;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LC3-Ⅱ表达量下降(P<0.05),Cleaved-caspase 3表达量增加(P<0.01);LC3-Ⅱ表达量水平与T2DM患者蛋白尿增加呈负相关(P<0.05)。结论:T2DM合并不同程度蛋白尿患者的血清能降低足细胞自噬,提示患者血清中含有相关因子调控自噬,进而损伤足细胞,促进蛋白尿产生。
雍慧娟朱仙艺叶小龙冯亚敏鲁一兵丁大法
关键词:2型糖尿病足细胞白蛋白尿自噬血清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依帕司他组、甲钴胺组、依帕司他加甲钴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对照组仅基础治疗,疗程共12周,比较4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4.44%,依帕司他组为76.47%,甲钴胺组为70.59%,对照组为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联合治疗组改善效果最好。结论依帕司他和甲钴胺联合治疗能更有效改善DPN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叶小龙冯亚敏李慧敏缪珩
关键词:依帕司他甲钴胺糖尿病神经病变
二甲双胍对高糖状态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高糖状态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①分为正常对照(NC)组(葡萄糖浓度5.6 mmol/L)、NC+二甲双胍组(葡萄糖浓度5.6 mmol/L+二甲双胍浓度200 mmol/L)、高糖(HG)组(葡萄糖浓度30 mmol/L)、HG+二甲双胍组(葡萄糖浓度30 mmol/L+二甲双胍,浓度分别是50、100、200、400 mmol/L),作用时间分别为6、12、24 h。MTT法检测各组HBZY-1细胞增殖的情况;②分为NC组、NC+二甲双胍组、HG组和HG+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浓度200 mmol/L),作用时间12 h,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AMPK和AMP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①与NC组相比,高糖刺激12 h后HBZY-1增殖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HG组相比,HG加二甲双胍干预12 h后,随着二甲双胍的浓度逐渐增加,对HBZY-1增殖的抑制程度逐渐加大,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NC+二甲双胍组与NC组相比,两组之间HBZY-1增殖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②与NC组相比,高糖刺激12 h后HBZY-1细胞TGF-β1的表达增高而p-AMPK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1)。与HG组相比,加用二甲双胍干预后,TGF-β1的表达水平有明显下降,p-AMPK表达水平有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1)。4组之间AMPK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糖环境下HBZY-1增殖明显,二甲双胍可能通过增加肾小球系膜细胞p-AMPK的表达、降低TGF-β1的表达抑制HBZY-1的增殖。
李凌云游娜徐家蓉缪珩鲁一兵叶小龙
关键词:二甲双胍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高糖增殖AMPK
睾酮对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睾酮对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及胰岛素增敏剂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其分化成熟,研究睾酮对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及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Gly)等指标的影响及胰岛素增敏剂的干预作用。结果 5×10-7mol/L的睾酮刺激组葡萄糖消耗量明显降低,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处理组较睾酮组葡萄糖消耗量有所增加,睾酮刺激组较对照组TG增高,而Gly和FFA降低,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处理后,可使TG降低及Gly和FFA升高。结论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的睾酮对脂肪细胞的糖脂代谢都有着不利的影响,而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可以改善这种不利影响。
冯亚敏彭洪军叶小龙祝群鲁一兵缪珩
关键词:3T3-L1脂肪细胞睾酮二甲双胍吡格列酮
达格列净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21
2022年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住院的52例新诊断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体检中心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T2DM患者住院后在专科护士的指导、糖尿病饮食的基础上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达标1周后停用胰岛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达格列净组(剂量为10 mg,1次/d)和二甲双胍组(剂量为0.5~1.0 g,2次/d)。两组均用药12周。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一般资料并检测临床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指标。同时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粪便标本,通过16SrDNA测序检测粪便的菌群组成。组内各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肠道菌群与T2DM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达格列净组26例,二甲双胍组26例。与二甲双胍组治疗后比较,达格列净组治疗后BMI、腰围、血尿酸、LDL-C、HOMA-IR水平下降,HDL-C、HOMA-β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达格列净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有13、11和20例最终成功收集了粪便标本。二甲双胍组和达格列净组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加(均P<0.05),与二甲双胍组治疗后比较,达格列净组治疗后肠杆菌属、普氏梭杆菌属丰度水平明显降低,而普拉梭菌属和普雷沃菌属丰度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布劳特菌属、丹�
王绘张琳琳高玮叶小龙鲁一兵丁大法
关键词:肠道菌群胰岛Β细胞功能
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病诊断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糖尿病早期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0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建立模型0(仅包括基本资料年龄、性别、BMI、血脂等),模型1(基本资料+常规肾功能指标BUN、Cr、UA)和模型2(基本资料+RBP)等3个模型,采用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基于曲线下(AUC)面积评价RBP在诊断是否患有糖尿病早期肾病中的效果。结果模型0,模型1和模型2等3个模型的AUC面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UC0=73.99%,AUC1=76.09%,AUC2=87.39%,P=0.0077)。模型2的AUC明显高于模型1及模型0(P2vs1=0.0058,P2vs0=0.0019):而模型1和模型0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结论 RBP在诊断糖尿病早期肾病方面较之BUN、Cr等传统肾功能指标相比,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
张益红潘明麟徐家蓉游娜叶小龙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糖尿病早期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