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志民

作品数:91 被引量:359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5篇理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机械工程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化学工程
  • 4篇电气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8篇光谱
  • 11篇激光诱导
  • 10篇颗粒流
  • 10篇激光诱导击穿
  • 10篇激光诱导击穿...
  • 10篇光诱导
  • 10篇SCR
  • 9篇激光
  • 8篇烟气
  • 7篇氮氧化物
  • 7篇等离子体
  • 7篇在线监测
  • 7篇锅炉
  • 6篇喷氨
  • 6篇燃煤
  • 6篇燃烧
  • 5篇电厂
  • 5篇选择性非催化...
  • 5篇余热
  • 5篇生物质

机构

  • 81篇华南理工大学
  • 9篇浙江大学
  • 7篇佛山华谱测智...
  • 7篇广东省特种设...
  • 5篇广东红海湾发...
  • 5篇广东电科院能...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广东电网公司
  • 2篇西安热工研究...
  • 2篇广东省计量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 1篇广东省粤电集...
  • 1篇国能南京煤炭...
  • 1篇广州特种承压...
  • 1篇生态环境部环...
  • 1篇广州环投从化...
  • 1篇南方电网电力...

作者

  • 90篇卢志民
  • 58篇姚顺春
  • 27篇陆继东
  • 9篇徐嘉隆
  • 8篇董美蓉
  • 8篇岑可法
  • 7篇张向
  • 7篇周俊虎
  • 5篇杨卫娟
  • 5篇沈跃良
  • 5篇陆艳华
  • 5篇张怀义
  • 5篇赵静波
  • 5篇谭超
  • 4篇蔡吕清
  • 4篇朱晓睿
  • 3篇刘建忠
  • 3篇李鑫
  • 3篇王智化
  • 3篇谢新华

传媒

  • 5篇中国电机工程...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4篇广东电力
  • 3篇热力发电
  • 3篇洁净煤技术
  • 3篇锅炉技术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燃烧科学与技...
  • 2篇量子电子学报
  • 2篇光学学报
  • 2篇光子学报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中国资源综合...
  • 1篇节能技术
  • 1篇电站系统工程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2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DLAS直接吸收法和波长调制法在线测量CO_2的比较被引量:31
2018年
据统计,2015年我国消耗了39.65亿吨煤炭,而其中发电及热力供应占据了煤炭消耗总量的46.38%。发电及热力供应行业排放的CO_2占据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很大比例,因此对于燃煤电厂CO_2气体排放的实时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利用测量精度高、响应迅速、非接触测量的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对CO_2浓度检测。选用了中心波长在1 580 nm的分布式反馈激光器作为光源,参考电厂尾部烟气CO_2浓度配置实验气体,分别使用直接吸收和波长调制方法对CO_2浓度进行反演。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吸收和波长调制法重复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4%和0.22%,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2.64%和1.65%,检测限分别为0.013 6%和0.001 4%。波长调制法比直接吸收法在测量性能指标上更具优势,但由于波长调制法在现场应用时受定标方式的影响很大,且谐波线宽会受到压力、温度等参数变化的干扰,而直接吸收法无需标定,且测量精度足以满足电厂CO_2在线监测的需求。因此在电厂锅炉烟气等高浓度CO_2的测量中,直接吸收法是更好的选择。
卢伟业朱晓睿李越胜姚顺春姚顺春曲艺卢志民李峥辉
关键词:波长调制
SCR烟气脱硝系统氨氮双控新方法
2023年
针对目前电厂实际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出口NO_(x)质量浓度分布不均以及氨逃逸超标等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氨氮双控的喷氨优化新方法。以某660 MW机组SCR烟气脱硝系统为例,建立可视化流场和脱硝反应数值模型,分析比较了不同氨氮摩尔比条件下出口各分区NO_(x)质量浓度、氨逃逸体积分数以及脱硝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分区脱硝效率、出口NO_(x)质量浓度和氨逃逸体积分数与氨氮比之间的关系均呈由一拐点分隔的两段线性的变化规律,拐点出现在氨氮摩尔比为1.15左右。据此,提出了基于分段拟合函数与优化矩阵方程相结合的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新方法,分别预测了该660 MW机组使用5分区和42喷嘴进行喷氨调节优化,优化后的总喷氨量相对均匀喷氨工况最多下降7.2%,同时出口NO_(x)质量浓度和氨逃逸体积分数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下降至9.4%和4.2%,出口均匀性显著提高,不存在局部超标现象。
李博航卢志民廖永进李德波谢子立张向张向
关键词:SCR烟气脱硝系统氨逃逸
基于MIC-CFS-LSTM的SCR出口NO_(x)浓度动态预测
2023年
针对燃煤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出口氮氧化物(NO_(x))预测模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信息系数(MIC)和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方法。首先采用MIC估计各变量的延迟时间,对数据进行时延重构;然后采用重构后数据的MIC值作为评价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间相关性大小的指标,并结合基于关联性的特征选择算法(CFS)进行输入变量筛选;最后基于时延重构和变量筛选后的数据,采用LSTM神经网络建立了SCR出口氮氧化物浓度动态预测模型。该模型被用于广东某320 MW燃煤机组实际运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经时延重构和变量筛选后所建立的LSTM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精度,优于深度神经网络(DNN)模型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达2.58%,均方根误差达2.02,可满足现场运用要求。
吴康洛黄俊李峥辉阮斌罗圣卢志民姚顺春
关键词:SCR时延分析
碳酸氢铵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被引量:31
2005年
总结了国外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的应用情况,在一台小型沉降炉上进行碳酸氢铵溶液喷射、还原模拟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碳酸氢铵溶液在合适的反应温度(750-950℃)下,氨氮比为1-2,即可取得50%-80%的NOx还原;氨氮比为2.3时,NOx还原率高达87%.使用碳酸氢铵烟气脱硝技术,效果较好,二次污染物N2O的生成少,且经济安全.
卢志民周俊虎王智化刘建忠岑可法
关键词: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碳酸氢铵环保
一种SCR入口NOx浓度分区的预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CR入口NOx浓度分区的预测方法,通过建立SCR入口的NOx浓度分布预测模型,对SCR入口烟道划分多个取样分区作为NOx浓度预测的分区。采用运行参数对SCR入口多个分区的NOx浓度进行预测,这样便可以得...
朱红盛卢志民张秀英姚顺春刘彦飞莫爵徽张向
印尼煤掺混烟煤着火特性的热重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印尼煤是我国沿海地区火电厂燃用的重要煤种之一,常被用于同其它煤种掺烧.文中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印尼煤和其它3种常用动力煤按不同比例掺混后的燃烧过程,通过比较混煤燃烧的活化能,判断其着火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印尼煤的活化能很低,很容易着火,其与着火特性较差的煤种混合时,能显著改善着火特性较差煤种的着火特性,与着火特性接近的煤种混合时,着火特性偏向燃烧活化能较大的煤种.
陆继东王玲玲卢志民易新建
关键词:印尼煤混煤热重分析着火特性
基于直接吸收峰峰值标定的气体浓度反演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利用了半导体激光器可调谐和窄线宽的特性,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可以在气体成分复杂、高温等恶劣环境下准确测量CO_(2)。基于TDLAS的扫描波长直接吸收(SDAS)技术是常用的气体浓度反演方法,针对该方法反演气体浓度时采用的吸光度积分法需要准确获得频域信息,从而导致系统结构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直接吸收峰峰值标定的气体浓度反演方法。首先利用HITRAN2016光谱数据库建立CO_(2)数值仿真模型,并参考电厂尾部烟道内高温和高浓度的CO_(2)环境,分析了吸收峰峰值随浓度(10%~20%)和温度(298~338 K)的理论变化规律,然后将理论规律作为建立实际吸收峰峰值浓度标定模型和温度修正曲线的参考依据。通过搭建基于TDLAS的CO _(2)检测实验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应用于浓度测量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峰值标定法反演得到的CO_(2)浓度的相对误差均方值为1.08%,验证了利用吸收峰峰值标定的气体浓度反演方法在高浓度CO_(2)准确测量方面的可行性。
邓瑶唐雯李峥辉钟尚文邹丽昌卢志民林尖姚顺春
关键词:光谱学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浓度反演
煤粉分级燃烧对炉内燃烧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为了考察炉内燃烧过程的变化特性,研究了2.11 MW四角喷燃煤粉炉的煤粉分级燃烧效果.试验采用的锅炉燃料分级百分比为20%,二级燃烧区过量空气系数取0.95.一级燃烧区和燃尽区过量空气系数取1.10.结果表明,与未进行分级燃烧的基础工况相比,煤粉分级燃烧试验炉二级燃烧区和炉膛出口温度增高,锅炉NOx排放体积比降低45%.CO、CO2和SO2在应用分级燃烧后的炉内变化复杂,但其排放体积比未发生较大改变,甚至略有下降.分级燃烧使锅炉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SICL)有一定程度增加,该煤粉分级燃烧是一种清洁燃烧技术.
董若凌周俊虎杨卫娟周志军卢志民岑可法
关键词:烟气成分燃尽率
一种入炉煤煤质特性在线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入炉煤煤质特性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取样单元、等离子体光谱分析单元、储样单元、三通式颗粒流测量单元和样品回送单元,所述的取样单元的一端连入入炉煤煤粉管道,另一端连接三通式颗粒流测量单元的一个接口;所述等离...
姚顺春白凯杰徐嘉隆张怀义赵静波陆继东卢志民
文献传递
一种SCR出口氨气浓度平面分布在线检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SCR出口氨气浓度平面分布在线检测系统及方法。检测系统包括取样模块、烟气预处理模块、激光检测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取样模块在两侧以上的烟道内进行网格化的取样后,所取的多路烟气同时通入烟气预处理模块进行除尘等测...
姚顺春邹丽昌卢志民沈跃良李峥辉覃淮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