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世文

作品数:17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心肌
  • 5篇动脉
  • 5篇心肌梗死
  • 5篇梗死
  • 4篇急性心肌梗死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心脏
  • 3篇冠状动脉粥样...
  • 2篇蛋白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病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心绞痛
  • 2篇心脏功能
  • 2篇型心
  • 2篇型心绞痛
  • 2篇硬化斑块
  • 2篇运动耐量

机构

  • 8篇广西医科大学
  • 8篇钦州市第一人...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卢世文
  • 6篇余丽菲
  • 1篇王武
  • 1篇黄巧娟
  • 1篇柳明波
  • 1篇朱继金
  • 1篇洪泽文
  • 1篇赖国勇
  • 1篇李峥
  • 1篇赖敏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医药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内科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在各种类型的冠心病患者中,血清hs-CRP浓度均升高。hs-CRP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实质上是一个慢性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而hs-CRP是由白细胞介素6刺激肝脏产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直接致病因素,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演变有关的促炎因子,并可以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从而为冠心病的监测、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卢世文朱继金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炎症
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成分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022年
分析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成分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63例人冠状动脉粥尸检组织蜡块标本,时间2015年10月-2021年10月,63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每位患者的冠状动脉展开取材制片,利用光学显微镜对HE染色冠状动脉组织切片进行常规观察,同时通过Smart Scape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纤维帽厚度和脂核面积,根据检查结果将63例患者划分为17例稳定斑块组、11例不稳定斑块组和35例血管正常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获取到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ast cell tryptase)、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白介素-18(IL-18)、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CD68,CD3和鼠抗人(α-smooth muscIe actin,SMA),分析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成分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不稳定和稳定斑块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基本一致(P>0.05),不稳定斑块组的脂核面积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纤维帽厚度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P<0.05);血管正常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的SMA表达呈现出明显降低趋势,IL-18、IL-6、TNF-α、mast ceII tryptase、CD3和 CD68均呈现出明显升高趋势(P<0.05);SMA表达和IL-18、IL-6、TNF-α、mast ceII tryptase、CD3和CD68均呈现出负相关(P<0.05)。 结论 斑块不稳定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为平滑肌细胞含量显著降低,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含量大幅度提升,而平滑肌细胞含量降低与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含量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余丽菲卢世文
关键词:斑块细胞成分斑块稳定性
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且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即比索洛尔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0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应治疗措施且对其临床疗效及心绞痛发作情况进行观察,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且比索洛尔能够明显缓解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确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卢世文
关键词:比索洛尔不稳定型心绞痛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者视为观察组(采取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另随机抽取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心率及尿量均明显改观,同时观察组在提高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方面好于对照组,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率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主动脉球囊反搏术适应证及把握治疗时机前提下,该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中应用效果显著,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救治方案。
卢世文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CTRP9,APN水平的关系
2021年
讨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oronary arte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文中简称CAAP)稳定性与血清CTRP9、APN的关系。方法: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冠心病患者60例,列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TRP9、APN水平。同时,将观察组详细分为硬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三种类型,同样对比相关的血清水平。结果:观察组CTRP9、A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软斑块患者的CTRP9、APN低于混合斑块、硬斑块者(P<0.05)。结论:患CAAP后,其机体的血清CTRP9、APN水平则会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其斑块稳定性越低,则相关水平也越低。
余丽菲卢世文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血清APN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率,为临床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86例,采用VITEK-32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同时进行痰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21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5株占43.98%,革兰阳性菌78株占36.11%,真菌43株占19.91%;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的敏感性低;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和头孢唑林的敏感性高,而对氨曲南、头孢噻肟、阿米卡星的敏感性低;真菌对氟康唑、酮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极高,均为100.0%。结论革兰阴性菌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有所降低,真菌感染比例有所上升;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有所下降,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临床抗菌药物。
卢世文李峥柳明波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观察与体会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入院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同期67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进行对照。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及2周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入院时,观察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为(25.76±6.3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6±0.56)mg/L(P<0.05)。经过2周后,观察组经过治疗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由(25.76±6.38)mg/L降至(14.79±7.5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由(2.76±0.56)mg/L降为(2.58±0.49)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呈现正相关,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来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卢世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
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影响观察和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调脂治疗的的13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12周后对所有患者血脂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血脂情况。结果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总胆固醇由(5.26±0.34)mmol/L降至(4.67±0.36)mmol/L,三酰甘油(TG)(2.02±0.18)mmol/L降至(1.64±0.22)mmol/L,低密度脂蛋白(3.32±0.26)mmol/L降至(2.64±0.05)mmol/L,高密度脂蛋白(1.17±0.17)mmol/L降至(1.51±0.30)mmol/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降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高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卢世文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他汀类药物血脂
浅谈临时起搏器植入在专科医师培训中的教学体会
2019年
自临床医师培训制度兴起以来发展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于2015年正式确立了专科医师培养模式,并在第二年度开始进行了呼吸科、心血管内科以及神经外科专业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这代表着我国正式启动心内科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的构建[1]。在最近的这两年时间内,尽管心内科专科培训工作处在稳步发展的进程中,但依旧存在一些诸如专业技能操作和技术培训不够硬的问题,所以增强专科医师培训,使其更加规范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卢世文余丽菲
关键词:起搏器教学
女性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影响近期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女性早发急性心肌梗死对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疑似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早发急性心梗患者糖尿病、吸烟、饮酒的比例、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男性早发心梗患者,体内TG水平升高比例高于男性早发心梗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同时糖尿病、吸烟、饮酒、早发心梗家族史、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体内TG水平升高等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非早发心梗患者,LDL-C升高的比例则显著降低。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血脂异常、早发心梗家族史等因素是女性早发心梗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卢世文
关键词:女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