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高

作品数:112 被引量:1,020H指数:1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天文地球
  • 33篇建筑科学
  • 14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水利工程
  • 5篇矿业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滑坡
  • 15篇岩体
  • 13篇地质
  • 12篇黄土
  • 10篇断层
  • 10篇边坡
  • 9篇地应力
  • 7篇断裂带
  • 7篇稳定性
  • 7篇裂带
  • 7篇结构面
  • 6篇应力
  • 6篇耦合剂
  • 6篇工程地质
  • 6篇公路
  • 6篇横波
  • 6篇发育
  • 5篇地震
  • 5篇岩质
  • 5篇软岩

机构

  • 108篇兰州大学
  • 12篇天津城市建设...
  • 11篇成都理工大学
  • 6篇教育部
  • 5篇西北核技术研...
  • 4篇西北勘测设计...
  • 4篇甘肃省科学院
  • 3篇中国电建集团...
  • 3篇中国能源建设...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甘肃省水利水...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广州市城市规...
  • 1篇河南煤化集团

作者

  • 112篇刘高
  • 24篇韩文峰
  • 19篇谌文武
  • 13篇张帆宇
  • 11篇梁收运
  • 9篇聂德新
  • 8篇陈龙飞
  • 8篇谢裕江
  • 6篇罗泽华
  • 6篇李高勇
  • 6篇杨星月
  • 5篇李新召
  • 5篇郑金明
  • 4篇邓建丽
  • 4篇赵永虎
  • 4篇林磊
  • 4篇石广明
  • 3篇金星
  • 3篇刘从友
  • 3篇陈冉升

传媒

  • 1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0篇甘肃科技
  • 5篇甘肃水利水电...
  • 4篇工程地质学报
  • 3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 2篇地质灾害与环...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西部探矿工程
  • 2篇岩土力学
  • 2篇天津城市建设...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西部资源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佳木斯大学学...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地质论评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5篇2019
  • 10篇2018
  • 1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7篇2003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韩文峰谌文武刘昌彭建兵刘汉超梁收运刘高柴寿喜李雪峰梁庆国吕生弟郭进京杜东菊门玉明曹曦毛彦龙
通过多学科交叉和实例解剖,对松动岩体进行了深入探索,总结了松动岩体的地质特征和工程特性,提出了判别准则,探讨了形成机制,为工程地质学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首次阐释了强震极震区岩土体动力破坏特点,填补了该研究方面的空白,也得...
关键词:
关键词:地质问题
黄河某水电站顺层岩质滑坡形成机理与演化过程被引量:8
2008年
黄河上某水电站坝后存在一大型顺层岩质滑坡。钻探、平硐、槽探和现场勘查勘察资料表明该滑坡具有平面分区和剖面分层的显著特征。运用地质环境系统全过程动态演化的观点,采用力学理论、物理模型、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理和演化机制:该滑坡是在河流冲刷和地震活动等内外综合作用下因层状岩质斜坡岩体层间错动和溃屈基而形成,其演化具有明显时间和空间差异性的多次滑动。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极限平衡计算方法综合评价滑坡各区、各级在天然状态下的稳定状态,并结合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及其演化特征预测滑坡在雾雨、地震以及二者耦合作用下的演化趋势。
刘高刘从友王有林张帆宇
关键词:地震
青藏高原东北部新构造运动效应被引量:13
2001年
运用岩石圈动力学和大陆动力学理论 ,讨论了青藏高原隆升使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产生的新构造运动效应 ,认为本区的区域地质构造格局、地层岩性和地形地貌均是新构造运动的产物 ,其发育规模和特征均严格受新构造运动控制 。
刘高韩文峰聂德新
关键词: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青藏高原
凤安山滑坡地质过程研究
在查明凤安山滑坡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用系统全过程动态演化的观点, 探讨了滑坡的地质过程演化机理,再现从斜坡的形成和变形破坏到滑坡的产生和后期运动的演化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滑坡是在受河流强烈下切、地下径流、断...
刘高张帆宇李新召邓建丽付清胜
关键词:滑坡地质过程地球系统科学断裂带高速公路
文献传递
某水库坝体长观孔水位异常研究
2017年
近10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已建大坝出现渗漏,甚至溃坝现象愈来愈多。大坝的长观孔设置可以监测库区水位异常波动,对大坝的维护、加固措施有一定指导性作用。本文根据2016年12月8日至2017年5月11日的长观孔水位监测数据,对水位异常现象进行了特征分析和原因探究。得出:坝肩水位抬高因为山体水系的补给;坝体水位下降与库水位下降有关;坝基存在渗漏现象;坝体个别监测孔水位上涨因为孔位附近渗流通道或孔隙不通畅所致。
杨雄兵王立志李璐李京泽刘高
关键词:大坝补给渗漏
提升路基沉降预测能力的方法被引量:4
2013年
由于沉降复杂的随机动态变化过程,数学模型在沉降预测中的可靠性和预测能力总是受到限制。为了提升数学模型的预测能力,利用黄土地区某高速铁路的路基沉降监测数据,采用不同步长的3次指数平滑法模型,采用交叉验证法和后验精度分析法,对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进行比较验证,获得可靠的最优预测模型;然后,采用平行修正预测法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预测,提升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采用交叉验证法和后验精度分析法可获得最优的预测模型,平行修正预测法不但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还增加了预测长度,提升了综合预测能力。该方法原理简单,操作容易,适应性强,也可以应用到其它数学模型中。
张帆宇刘高邵宗平谌文武韩文峰
关键词:路基沉降可靠性
基岩出露厚度对黄土滑坡的影响
2019年
在黑方台地区由于常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诱发了大量的滑坡。根据对黑方台野狐沟左岸滑坡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和物理地质现象的现场调研,分析野狐沟沟口左岸7#滑坡随着时间的推移,沟深加深,基岩出露厚度增大,对滑坡规模、滑坡类型和坡体变形的规律性影响。利用Midas/GT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坡体位移、应变的变化规律,总结了野狐沟沟口左岸7#滑坡演化规律,对于更好的认识野狐沟斜坡地质灾害,滑坡防治、固沟护台、保护农田耕地有积极的作用。
张晓崔伟刘高李兵
关键词:黄土滑坡数值模拟
黑山峡出口段中卫-同心断裂带结构特征
在详实的野外调查和多种物探测试工作的基础上,辅以航卫片解译,对黑山峡出口段中卫一同心断裂带的平面与剖面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中卫—同心断裂带从南向北主要由近东西向展布的F~F、F8(7))、F和F6条断层组...
梁收运刘高韩文峰
关键词:结构特征
文献传递
黄河上游某倾倒体的时效变形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黄河上游某巨型倾倒体主要由反倾层状砂岩和板岩相间分布构成,砂岩层以倾倒拉裂为主,板岩层以弯曲变形为主,两种不同的时效变形组合导致整个倾倒体的演化具有长期性、累进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基于岩体组合模式和变形破坏表现形式,研究两种岩层的时效变形空间分布特征,总结整个坡体的时空演化规律,并探究其成因机理,论述岩体组合模式、岩体结构、卸荷裂隙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对倾倒体演化的影响。
李高勇刘高谢裕江
活动断裂带深埋隧洞减震的铰接间距效应被引量:2
2022年
以某穿越区域活动断裂带深埋引水隧洞工程为依托,基于结构与围岩共同作用原理,采用理论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震作用下活动断裂带围岩和衬砌的动力响应特征,探讨活动断裂带链式衬砌减震性能的铰接间距效应.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隧洞围岩和衬砌在活动断裂带界面处出现应力集中;断裂带内的围岩和衬砌相较于断裂带外的围岩和衬砌对地震位移的响应更强烈,变形更大.地震作用下,铰接结构显著降低了断裂带内和断裂带界面处衬砌的峰值最大主应力和峰值最大剪力;衬砌内力随铰接间距的减小而降低,但并非铰接间距越短越好,适当间距的铰接结构具有更优的减震性能和更佳的利用效果.
谢文斌李锦琪刘高张宏斌王帅包小军
关键词:活动断裂带深埋隧洞动力响应减震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