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金翠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活性炭
  • 3篇滤池
  • 2篇砂滤
  • 2篇生物活性炭
  • 2篇曝气
  • 2篇中置
  • 2篇消毒副产物
  • 1篇絮凝
  • 1篇亚硝酸盐氮
  • 1篇有机物
  • 1篇原水
  • 1篇砂滤池
  • 1篇生物活性炭工...
  • 1篇生物活性炭滤...
  • 1篇生物滤池
  • 1篇水期
  • 1篇水头损失
  • 1篇曝气生物滤池
  • 1篇浊度
  • 1篇微型生物

机构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刘金翠
  • 3篇陆少鸣
  • 2篇李少文
  • 1篇郭键勇
  • 1篇黄冰林
  • 1篇胡常浩
  • 1篇杨立
  • 1篇邵志昌

传媒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置曝气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微絮凝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新型炭滤-砂滤工艺对南方湿热地区微污染源水进行中试规模的微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接触絮凝时间为2~5 min时,投加1.0 mg/L的PAC微絮凝效果最好。运行稳定后,砂滤器出水浊度≤0.1 NTU,对COD Mn的去除效果有一定改善,微型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较炭滤器有大幅度下降,其中双层砂滤的效果优于单层粗砂,但其水头损失增长较快。通过微絮凝,砂滤器对炭滤器反冲洗后初滤水能有较好处理效果,可有效简化运行工艺。同时可保证滤后水中铝含量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刘金翠陆少鸣
关键词:微絮凝砂滤
枯水期预处理联合常规突发处理备用原水研究
2011年
以广州市供水安全体系中珠江航道备用水源作为对象,研究其在突发事故情况下,即西江水遭受突发事件切换使用备用水源时,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BAF)作为其生物预处理环节的联合常规处理的应急能力。结果表明,高速BAF联合常规处理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切换水源48~72 h之后,预处理出水氨氮的质量浓度稳定在1~2 mg.L-1,最终砂滤池出水氨氮的质量浓度稳定≤0.5 mg.L-1;切换水源后数小时内滤池中的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在生长速率和转化能力上已协调稳定,反应器内硝化类细菌驯化效果良好;COD预处理平均去除率在45 h后稳定在15%~20%,砂滤池的最终出水在48 h之后<4 mg.L-1;浊度平均去除率稳定在29.9%。
刘金翠杨立黄冰林
关键词: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枯水期浊度亚硝酸盐氮COD
中置生物活性炭滤池的选炭被引量:1
2012年
实验通过对传统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调整,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砂滤池工艺,对比研究了4mm柱状炭、4 mm破碎炭和1.5 mm柱状炭3种不同类型活性炭用于给水深度处理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粒径为1.5 mm的柱状炭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以及出水浊度方面优于其他2种活性炭,但炭滤池水头损失偏大,且不够稳定,适当增加柱状炭的粒径可稳定和降低滤池的水头损失。
李少文陆少鸣刘金翠邵志昌
关键词:生物活性炭滤池有机物氨氮水头损失
中置活性炭滤池工艺消毒副产物的控制被引量:2
2013年
中置活性炭滤池采用不同消毒工艺进行试验,考察其对出水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情况。结果表明,预臭氧投加量过大可能导致消毒副产物超标。在预臭氧投加量为0.3 mg/L时,后续处理采用中置曝气活性炭滤池,在砂滤池前加氯,可保证出水消毒副产物满足要求。当耐氯性微型水生动物难以控制时,可采用后臭氧消毒,臭氧投加量在1.0mg/L内,同时砂滤池后投加氯辅助消毒,既能控制消毒副产物,又可保证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
郭键勇陆少鸣胡常浩刘金翠李少文
关键词:氯消毒臭氧消毒消毒副产物
南方湿热地区臭氧活性炭净水工艺水质安全性研究
常规净水工艺处理难以解决饮用水源的微污染问题,采用深度处理工艺,提供优质和安全的饮用水,以更好的与国际水质标准接轨已经成为我国供水行业的首要任务。臭氧活性炭(O-BAC)技术以其高效的去除污染物质能力已经逐渐得到推广和应...
刘金翠
关键词:臭氧活性炭微型生物消毒副产物AOC砂滤池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