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赞
-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烧伤新病房细菌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了解烧伤科搬迁后新病房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变化。方法统计自2010年6月烧伤病房搬迁后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出来的菌株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分为2010年6月-2012年6月和2012年6月-2013年6月两个时间段,并与搬迁前2003年8月-2006年7月的住院患者细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10年6月-2012年6月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位列第二、三位;而2012年6月-2013年6月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最多,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位列其后,且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与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增强。结论烧伤病房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逐年增加,搬迁后前2年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增多、病原菌菌谱出现较大变迁可能与病房搬迁后环境改变、设备更新等有关。
- 刘赞周宇翔张丕红何亭张明华任利成梁鹏飞曾纪章黄晓元
- 关键词:烧伤细菌流行病学耐药性
- 187例瘢痕癌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分析瘢痕癌的病因学及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5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烧伤重建外科收治的187例瘢痕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初始伤或原发病发生年龄、瘢痕癌发生年龄,初始伤或原发病、潜伏期长短、溃疡前期长短、溃疡后期长短、病变部位、病灶类型、病灶面积、局部瘢痕张力情况,组织病理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骨侵犯及淋巴结病变情况,治疗方法及预后。对初始伤或原发病发生年龄与潜伏期长短、溃疡前期长短与溃疡后期长短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对复发情况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1)本组患者男女比例约1.6:1.0,初始伤或原发病发生年龄为0.17~78.00(17±18)岁,瘢痕癌发生年龄为18~84(49±14)岁。(2)本组患者初始伤最常见的为火焰烧伤。潜伏期0.25~74.00(32±16)年,溃疡前期0~73.00(26±19)年、溃疡后期0.08~59.00(6±11)年。病变部位常见于下肢及头面部,病灶类型以侵蚀性溃疡最为常见,病灶面积为1~625(69±110)cm2。初始伤或原发病发生年龄与潜伏期长短、溃疡前期长短与溃疡后期长短均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71、-0.50,P值均小于0.01)。176例患者病变周围存在张力较大的病理性瘢痕。(3)组织病理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细胞高分化者居多。(4)本组患者有59例出现癌细胞骨侵犯,100例出现淋巴结肿大,18例出现癌细胞淋巴结转移。(5)本组患者中20例未行手术;167例采用手术治疗,以病灶扩大切除术为主。根据病灶扩大切除术后的创面情况,主要行皮片移植修复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139例行病灶扩大切除术患者创面绝大部分为一次性修复。104例随访患者中28例术后复发,头面部、上肢、下肢、臀部复发情况差异不明显�
- 刘赞周宇翔张丕红张明华任利成曾纪章周捷梁鹏飞黄晓元
- 关键词:烧伤瘢痕病因学潜伏期
- 89例下肢瘢痕癌的诊治体会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总结下肢瘢痕癌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烧伤重建外科1998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9例下肢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致伤因素、癌变潜伏期、病变部位、溃疡面积、病理类型、骨质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式、修复方法与预后等。结果:89例下肢瘢痕癌患者中,男70例,女19例;最常见致伤因素依次为火焰烧伤(42例)、创伤(19例)、烫伤(12例)。病变最常见于小腿(31例),其次为大腿(11例)、足跟(11例);溃疡面积为1.5~600.0 cm2。其中鳞状细胞癌80例、疣状癌8例、肉瘤1例。术前发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78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49例,单纯淋巴结活检、切除29例;9例发现淋巴结转移,8例有骨质侵犯;24例行截肢术,53例行病灶扩大切除皮片移植术,12例行病灶扩大切除皮瓣修复术。65例得到随访,8例出现复发,其中截肢者2例,扩大切除者6例,且肿瘤复发与手术方式无关(P>0.05)。结论:下肢瘢痕癌复发转移率较高,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并定期随访;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较常见,需行淋巴结活检、切除或清扫;局部扩大切除、植皮或皮瓣修复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癌肿较大、侵犯较深且下肢瘢痕广泛、畸形严重者可考虑截肢。
- 田靖梁鹏飞张丕红刘赞周捷任利成
- 关键词:烧伤瘢痕癌淋巴结转移皮瓣移植
- PTEN、P130Cas与皮肤瘢痕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磷酸酯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P130 Crk相关底物(P130Cas)与瘢痕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收集8例瘢痕癌患者的瘢痕癌、癌旁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正常皮肤、瘢痕、瘢痕癌组织中PTEN、P130Cas、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 PTEN、P130Cas、E-cadherin在瘢痕癌、瘢痕、正常皮肤组织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Vimentin在正常皮肤、瘢痕组织内呈阴性表达,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与瘢痕癌组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TEN与P130Cas在瘢痕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 78,P=0. 023);瘢痕癌中E-cadherin的表达与PTEN的表达呈正相关(r=0. 83,P=0. 011),与P130Cas呈负相关(r=-0. 74,P=0. 035),PTEN、P130Cas与Vimentin的表达不相关。结论 PTEN与P130Cas可能通过影响上皮间质转化现象在瘢痕恶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刘赞周捷张丕红任利成张明华曾纪章何志友梁鹏飞
- 关键词:皮肤肿瘤PTEN磷酸水解酶
- 长链非编码RNA在正常皮肤、瘢痕、瘢痕癌组织中差异表达
- 分析正常皮肤、瘢痕、瘢痕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差异表达,为后续LncRNA功能研究,生物标志物筛选提供基础.通过LncRNA芯片,高通量获得皮肤、瘢痕、瘢痕癌组织中LncRNA表达情况.筛选差异LncRNA并以RT-P...
- 任利成刘赞黄晓元张丕红黄旭
- 关键词:皮肤瘢痕癌长链非编码RNA
- 皮肤瘢痕癌P130Cas、PTEN的表达与其EMT的关系研究
- 比较P130Cas、PTEN、E-cadherin、Vimentin在正常皮肤、瘢痕组织、瘢痕癌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分析PTEN、P130Cas的表达与瘢痕癌EMT的关系,为探讨瘢痕癌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视角.采用免疫组织...
- 张丕红刘赞任利成张明华曾纪章周捷梁鹏飞黄晓元
- 关键词:皮肤瘢痕癌PTEN基因
- 皮肤瘢痕癌P130Cas、PTEN的表达与其EMT的关系研究
- 张丕红刘赞任利成周捷梁鹏飞黄鹏胡佳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