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超
-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5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玉米马铃薯间作的水-氮协同吸收特征
- 刘英超汤利郑毅
- 不同施氮水平及根系分隔方式对间作小麦蚕豆氮吸收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了3种根系分隔方式(无分隔、尼龙分隔、塑料分隔)和3个氮(N/2、N、3N/2)水平,分析了间作小麦蚕豆的干物质量、氮素累积吸收量和养分竞争比率,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及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蚕豆氮素营养累积吸收特征和养分竞争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水平和根系分隔方式改变了间作小麦和蚕豆的干物质量,小麦拔节期,低氮、常规施氮和高氮水平下,尼龙分隔方式下小麦干物质累积量分别高于不分隔和塑料分隔60.8%、61.46%,71.19%、73.42%,63.02%、61.54%。低氮水平下,无分隔方式蚕豆干物质平均累积量分别低于尼龙和塑料分隔15.46%和20.68%;推荐施氮水平下,抽穗期和成熟期,尼龙分隔蚕豆干物质累积分别低于无分隔和塑料分隔24.53%、23.11%和26.66%、26.96%;高氮条件下,3种根系分隔方式间差异不明显。不同氮水平和根系分隔方式也改变了间作小麦和蚕豆的氮素累积吸收量。其中低氮条件下,无分隔小麦氮素累积吸收量明显高于尼龙和塑料分隔,随施氮量增加,这种优势逐渐不明显;低氮和高氮条件下,3种根系分隔(PB、MB、NB)蚕豆氮素累积吸收量差异不显著,推荐施氮条件下,塑料分隔方式下蚕豆氮素吸收量急剧增加,尤其籽粒膨大期,与尼龙分隔和不分隔相比分别增加29.03%、26.48%。低氮和常规施氮条件下,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尼龙和无分隔体系小麦相对于塑料分隔体系养分竞争比率(NCRcs)高于蚕豆。
- 刘英超肖靖秀郑毅汤利
- 关键词:小麦蚕豆根系分隔干物质量氮积累量
- 间套作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研究
- 间套作系统中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与土壤状况、生长季节和间套作模式有关。一般而言间套作作物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大于单作,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取决于生态位时空差异、水分补偿效应和水肥互补作用。本文从影响作物对土壤水分利用的...
- 刘英超郑毅汤利
- 关键词:间套作作物土壤水分利用
- 文献传递
- 玉米马铃薯间作对土壤水氮吸收的影响研究
- 土壤水氮协同吸收对维持玉米马铃薯间作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滴灌补水的玉米马铃薯间作盆栽试验,监测了作物不同生育期的表观耗水量变化、水分利用差异和植株中的氮含量变化,分析了水分吸收与植株氮素累积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
- 刘英超汤利郑毅
- 关键词:玉米马铃薯间作
-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产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
- 2024年
- 通过盆栽试验,以小麦(Tricum aestivum)和蚕豆(Vicia faba)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根系分隔[尼龙分隔(MB)、塑料分隔(PB)、无分隔(NB)]3种种植方式,系统探讨间作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小麦、蚕豆根系形态变化特征,为进一步探明间作体系作物的增产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小麦产量增加;蚕豆根系直径、表面积增加。低氮量条件(N/2)下,与塑料分隔(PB)和尼龙分隔(MB)相比,无分隔(NB)小麦根长分别增加0.66%和2.61%,根系表面积分别增加56.14%和52.75%,比根长分别增加18.55%和64.92%,比表面积分别增加64.04%和82.98%;无分隔(NB)蚕豆产量分别增加26.29%和34.84%,根系干重分别增加35.1%和45.4%,根系表面积分别增加72.66%和29.12%,根系直径分别增加66.67%和14.82%,根系体积分别增加9.55%和5.91%,比表面积分别增加165.62%和134.76%。小麦产量与根长和根系表面积呈正相关,而蚕豆产量与根长呈负相关,与根系比表面积呈正相关。不同间作体系,作物之间根系形态变化是影响产量变化的表面驱动因子,低氮量环境下,根系间作程度越高,效果越明显。
- 刘英超刘英超万山平郑毅
- 关键词:小麦蚕豆根系分隔施氮量根系形态
- 玉米马铃薯间作作物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玉米//马铃薯是我国西南地区常用生产模式,其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对提高水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抗旱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采用滴灌浇水法,动态监测了玉米马铃薯间作条件下作物不同生育期表观耗水量变化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与马铃薯间作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LER)为1.36。与单作相比较,间作玉米表观耗水量低于单作,间作马铃薯表观耗水量高于单作;玉米//马铃薯体系之间,间作玉米在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的表观耗水量比间作马铃薯分别低3.86%、14.89%、0.33%,在乳熟期和成熟期比间作马铃薯分别高14.80%和7.26%。本试验中,全生育期间作玉米水分利用率高于单作,间作体系水分捕获量高于单作,苗期和成熟期间作相对单作对水分利用更高效。
- 刘英超汤利郑毅
- 关键词:玉米马铃薯间作水分利用效率
- 不同施氮水平对间作小麦、蚕豆磷吸收的影响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为了揭示在不同施氮水平下,间作小麦蚕豆各生育期磷养分吸收累积规律。【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水平(N/2、N、3N/2)对间作小麦、蚕豆的磷养分动态累积吸收变化和养分竞争规律的影响。【结果】推荐施氮水平下(N),小麦、蚕豆生物量最高;相同施氮水平下,与单作相比,间作提高了小麦、蚕豆生物量。随施氮量增加,小麦、蚕豆磷养分吸收量增加。与单作相比,间作小麦提高了磷养分吸收量,间作小麦灌浆期至成熟期磷养分吸收量分别提高了20%~72.8%和20%~28.12%,蚕豆差异不明显。同时,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磷养分吸收速率增加,蚕豆磷吸收速率减少。与单作相比,间作提高了小麦磷吸收速率,3个施氮水平下,间作小麦抽穗至成熟期磷养分吸收速率分别提高了0.1~5.3倍、21.9%~90%和2%~242%;常规施氮和高氮水平下,间作蚕豆分枝期至鼓粒期磷养分吸收速率分别增加了38.4%~89.8%和8.7%~48.6%。【结论】氮肥施用量和间作种植方式同时改变了小麦、蚕豆生物量和磷素吸收累积。
- 刘英超刘英超郑毅
- 关键词:氮水平小麦蚕豆间作
- 间套作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研究
- 间套作系统中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与土壤状况、生长季节和间套作模式有关.一般而言间套作作物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大于单作,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取决于生态位时空差异、水分补偿效应和水肥互补作用.本文从影响作物对土壤水分利用的...
- 刘英超郑毅汤利
- 关键词: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生态位
- 文献传递
- 施氮对不同分隔方式间作蚕豆根系分泌柚皮素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合理间作可以促进豆科植物结瘤,促进与之间作作物氮素的固定和利用。柚皮素作为能被根瘤菌识别的重要根系分泌物质,在豆科作物根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施氮量和根系分隔方式对间作蚕豆根系分泌柚皮素的变化尚不清楚。本文通过盆栽和水培试验,采用尼龙分隔(MB)、塑料分隔(PB)、无分隔(NB)三种分隔方式,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蚕豆根系柚皮素分泌量及分泌速率。结果表明,低氮条件下,与塑料分隔(PB)相比,尼龙分隔(MB)柚皮素分泌量提高了34.1%,分泌速率提高了31.1%;无分隔(NB)柚皮素分泌量提高了54.6%,分泌速率无明显差异。推荐施氮条件下,尼龙分隔(MB)和无分隔(NB)柚皮素的分泌量提高了67%和24.6%,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蚕豆柚皮素的分泌速率没有明显影响。高氮条件下,三种分隔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但分泌速率较低氮和推荐施氮条件明显减小。总之,施氮和间作根系分隔方式能影响蚕豆植物根系柚皮素的分泌。
- 刘英超肖靖秀汤利郑毅
- 关键词:氮蚕豆柚皮素
- 间作玉米马铃薯土壤水氮协同吸收特征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土壤水氮协同吸收对玉米、马铃薯产量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采用滴灌补水方式,动态定量监测了玉米(Zea mays)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间作条件下,作物不同生育期表观耗水量变化和水分利用差异,并通过各生育期表观耗水量和植株氮含量变化,分析了水分吸收与氮素在植株累积中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马铃薯间作有明显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LER)为1.36,玉米种间竞争力强于马铃薯(ARF>0)。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总表观耗水量减少16.67%,间作马铃薯总表观耗水量增加15.44%,两种间作作物表观耗水量差异不显著。作物整个生育期,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氮素累计吸收量减少96.30%,间作马铃薯减少83.66%,间作作物中,玉米高于马铃薯151.53%。全生育期作物表观耗水量与氮素累积吸收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越到后期越明显,其中,抽穗至成熟期为玉米水-氮协同吸收关系最紧密时期,单作玉米相关系数0.717,间作玉米相关系数0.814,块茎形成期至淀粉积累期为马铃薯水-氮协同吸收最明显时期,单间作马铃薯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08和0.875。综上,玉米马铃薯间作促进作物水-氮协同吸收作用,且随生育期推移越显著。
- 刘英超刘英超汤利
- 关键词:玉米马铃薯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