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美萍

作品数:25 被引量:125H指数:7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脑梗
  • 12篇脑梗死
  • 12篇梗死
  • 11篇急性
  • 8篇脑梗死患者
  • 7篇急性脑梗死
  • 5篇血清
  • 5篇溶栓
  • 5篇溶栓治疗
  • 5篇脑脊液
  • 5篇急性脑梗死患...
  • 4篇缺血
  • 4篇细胞
  • 4篇灌注
  • 4篇灌注成像
  • 4篇成像
  • 3篇蛋白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卒中

机构

  • 25篇潍坊医学院附...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刘美萍
  • 21篇刘志辉
  • 14篇李雪梅
  • 9篇刘百波
  • 8篇耿建红
  • 5篇吴春艳
  • 4篇张彩玉
  • 4篇马风杰
  • 3篇周茂义
  • 3篇李丰玲
  • 2篇栾景煜
  • 2篇张福林
  • 1篇李清芹
  • 1篇陈彦
  • 1篇徐玉祥
  • 1篇吴春燕
  • 1篇崔华勤
  • 1篇于丽达
  • 1篇刘君玲
  • 1篇匡绍华

传媒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河南实用神经...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潍坊医学院学...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实用神经疾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8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交界区脑梗死的病因与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交界区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jon,CWI)的病因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双侧CWI 12例,占28.6%,皮层前型3例,皮层后型4例,皮层下型5例,主要病因为低血压、低血容量;单侧CWI 30例,占71.4%,皮层前型8例,皮层后型10例,皮层下型13例,主要病因为颈动脉狭窄、糖尿病、低血压、血液流变学异常等。结论CWI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复杂,诊断依靠影像学,避免低灌注是控制CWI的关键。
李雪梅刘百波刘美萍马风杰刘志辉
关键词:病因CT/MRI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了56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30例性别、年龄结构相匹配的健康人血清中NSE水平,应用CT扫描测定脑梗死体积和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N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中NS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中NSE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中NSE水平增高与神经元坏死有关,NSE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脑梗死面积的大小,为脑梗死后神经元损伤程度提供定量信息。
刘志辉耿建红刘美萍李丰玲吴春艳
关键词:脑梗死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以神经痛为首发症状的白血病2例报告
1989年
白血病以神经痛为首发症状者非常罕见,现将我院住院2例报告如下: 例1 男,18岁。因发作性肛周与左大腿部闪痛一周,枕项部剧烈疼痛一天于1987年2月5日入院。
徐玉祥刘百波刘美萍匡绍华
关键词:腰穿脑脊液幼稚细胞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白细胞浸润
帕金森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特点
2004年
对34例Webester计分小于10分的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组)及40例正常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测。结果帕金森病组N2,P3潜伏期犤(281.0±31.7)ms,(367.0±32.4)ms犦较对照组犤(233.0±33.5)ms,(314.0±29.7)ms犦明显延长,阳性率前者为47.1%,后者为22.5%。结果表明事件相关电位检测无创伤性、结果敏感可靠,对早期诊断帕金森病有参考意义。
刘百波刘美萍刘志辉崔华勤李雪梅
关键词:帕金森病事件相关电位神经生理学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5例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和研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CVT病人的临床资料,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治疗与预后,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年龄在19~52岁;(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3)早期表现为头痛(87%)、呕吐(60%)、视力障碍(33%),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4)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限性脑梗死(67%),其中20%伴有出血;(5)颅压明显升高,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定量正常或升高;(6)病因治疗及脱水、抗凝、溶栓等治疗效果好。结论 对临床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脑局灶性症状、体征的年轻病人,应考虑到CVT,及时行MRI或MRA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尽早治疗,抗凝治疗为其首选方法。
李雪梅刘百波刘美萍陈彦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颅内高压CVT抗凝治疗CSF致病诱因
急性脑梗死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其mRNA表达水平检测
2002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及其mRNA表达水平和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 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病例组 )和 30名健康人、1 6例神经衰弱患者 (对照组 )的血浆及脑脊液 (CSF)TGF β1 浓度 ,用RT PCR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TGF 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病例组血浆TGF β1浓度及外周血白细胞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CSFTGF β1 水平显著高于血浆水平及对照组CSF浓度 (P <0 0 1 ) ,且与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及病灶大小显著相关 (分别r =0 .388和 0 .434 ,均P<0 0 5)。结论 CSFTGF β1
刘美萍刘志辉李清芹
关键词:脑梗死转化生长因子-Β1血浆脑脊液
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被引量:1
2010年
耿建红刘志辉刘美萍李雪梅吴春艳
关键词:肥厚性硬脑膜炎
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用常规治疗药物对比,观察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近期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血塞通、ASP、胞二磷胆碱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14天。治疗前后采用欧洲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ESS)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21天后对两组患者进行ESS评分比较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1.94,P>0.05);治疗后21 d,治疗组ESS评分(68.84±10.45)较治疗前(49.47±13.11)显著增加(t=3.37,P<0.001);对照组(62.68±8.49)与治疗前(51.88±11.8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49,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ESS评分显著增加(t=2.67,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8%,显效率为54.5%;对照组总有效率是54.3%,显效率是28.6%;两组间比较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χ2检验,P<0.05)。治疗组有1例出现轻度肾功能损害,停药后很快恢复正常。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近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疗效,安全性高。
刘志辉刘美萍吴春艳
关键词:脑梗死依达拉奉神经功能缺损
急性脑梗死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为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 ICAM- 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SA法测定了 6 8例脑梗死患者血清 s ICAM- 1,并与 31例 TIA患者和 30例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 2 4小时内血清 s ICAM- 1水平明显高于 TIA和正常对照组 (P<0 .0 1)。大梗死灶组血清 s ICAM明显高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脑梗死患者血清 s ICAM- 1水平在脑梗死发生 2 4小时至 7天呈现上升趋势 ,7至 14天呈下降趋势。结论  s ICAM- 1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 ,参与了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实验证明 ,急性脑梗死早期大量白细胞聚集阻塞微血管 ,穿越内皮细胞进入组织 ,使局灶区组织受损。此时白细胞聚集与s ICAM-
张彩玉刘美萍刘志辉于丽达
关键词:脑梗死SICAM-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脑梗死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检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脑脊液 (CSF)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 (ELISA)法 ,检测 2 0例脑梗死患者及 10例对照组CSF中IL 6的水平 ,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脑梗死患者各时间点的CSF中IL 6的水平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3天内达高峰 ,发病初CSF中IL 6的水平与 3个月后的脑损伤容积明显相关 (r =0 .6 3,P <0 .0 5 )。结论 脑梗死患者CSF中IL 6的水平的测定 ,可作为判断脑损伤程度的一项早期指标。
刘美萍刘志辉李雪梅
关键词:脑梗死白细胞介素-6脑脊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