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福玉

作品数:238 被引量:925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4篇期刊文章
  • 30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2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3篇缺氧
  • 35篇细胞
  • 33篇高原病
  • 33篇肺水肿
  • 31篇高原肺水肿
  • 27篇动脉
  • 26篇血流
  • 24篇低氧
  • 24篇肺动脉
  • 21篇试剂
  • 21篇试剂盒
  • 21篇线粒体
  • 18篇心肌
  • 18篇习服
  • 18篇急性高原
  • 17篇心室
  • 17篇平原人
  • 16篇线粒体DNA
  • 13篇心室肥大
  • 13篇心脏

机构

  • 235篇第三军医大学
  • 4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教育部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解放军第18...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学研究院
  • 3篇兰州军区兰州...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西藏军区总医...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青海大学
  • 2篇新疆军区
  • 2篇成都军区
  • 2篇全军高原生理...

作者

  • 238篇刘福玉
  • 163篇高钰琪
  • 56篇黄庆愿
  • 53篇蒋春华
  • 51篇高文祥
  • 51篇罗勇军
  • 34篇周其全
  • 32篇牟信兵
  • 32篇谢增柱
  • 22篇陈建
  • 20篇廖卫公
  • 20篇李素芝
  • 15篇郑必海
  • 15篇徐刚
  • 14篇张钢
  • 14篇万强
  • 13篇黄缄
  • 13篇郑建保
  • 12篇蔡明春
  • 11篇陈莉

传媒

  • 37篇第三军医大学...
  • 30篇高原医学杂志
  • 22篇西南国防医药
  • 15篇中国病理生理...
  • 9篇解放军预防医...
  • 9篇中国应用生理...
  • 5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西南军医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局解手术学杂...
  • 3篇中华航空航天...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国微循环
  • 2篇牙体牙髓牙周...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重庆医学
  • 2篇西北国防医学...
  • 2篇西藏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24篇2011
  • 20篇2010
  • 36篇2009
  • 18篇2008
  • 12篇2007
  • 7篇2006
  • 15篇2005
  • 22篇2004
  • 12篇2003
  • 6篇2002
  • 9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2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心、脑、骨骼肌毛细血管染色方法比较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对大鼠心、脑、骨骼肌毛细血管染色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Mg2 + ATPase、碱性磷酸酶、肌球蛋白 ATPase等酶组化法及墨汁灌注法和Ⅷ 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法对毛细血管进行染色。结果 心脏和脑组织毛细血管用碱性磷酸酶染色 ,而骨骼肌组织毛细血管用肌球蛋白 ATPase染色效果最好 ;Ⅷ 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法用于脑组织毛细血管显示次之 ;Mg2 + ATPase法在心脏、脑、骨骼肌定位效果较差 ;墨汁灌注法只要方法掌握得当 ,各部位毛细血管显示均较好。结论 对毛细血管染色 ,不同器官和组织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心脏和脑用碱性磷酸酶组化法显示较好 ,而在骨骼肌用肌球蛋白 ATPase酶组化法较好。
黄庆愿史景泉高钰琪刘福玉孙秉庸
关键词:毛细血管染色方法心脏骨骼肌
高原肺水肿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通过模拟高原环境,研究大鼠在复合缺氧寒冷运动时诱发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的可能性.方法利用低压氧舱减压大鼠,观察大鼠在复合缺氧寒冷运动条件下的肺血流动力学、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在模拟高原海拔4 000 m、白昼10 ℃、夜间4 ℃、适度运动条件下,PaO2、SaO2、PaCO2均显著降低,24、48、72 h之间无显著差异;肺动脉压在72 h时显著升高,这与临床观察到HAPE通常在进入高原2~5 d发病相符.病理切片结果:缺氧寒冷运动组70.2%可见肺间质增厚、肿大,大量多核细胞,肺泡腔变小,肺泡腔内无液体渗出,呈间质性肺水肿改变,未见肺泡型肺水肿发生.结论可采用该实验模型复制间质性HAPE动物模型,而肺泡型HAPE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有高钰琪李素芝赵忠诚刘福玉牟信兵
关键词:高原肺水肿缺氧寒冷动物模型
缺氧对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白细胞流变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慢性缺氧对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白细胞流变性的影响。方法:低压氧舱模拟大鼠急、慢性缺氧模型,开放式颅骨窗、活体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其白细胞的流变性。结果:急性缺氧大鼠白细胞沿血管壁滚动个数明显增多(P<0.05),与血管壁发生粘附数目显著增加(P<0.05),白细胞-内皮细胞接触时间(TLECT)明显延长(P<0.05);慢性缺氧大鼠白细胞粘附数目减少和TLECT缩短比较明显。结论:急性缺氧使白细胞流变性显著改变,可能是导致缺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慢性缺氧可使白细胞流变性一定程度恢复,对研究习服适应可能有重要意义。
张钢高钰琪刘福玉
关键词:软脑膜微循环白细胞活化高原脑水肿缺氧脑微循环障碍内皮细胞粘附
新兵急进高海拔地区早期心理反应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新兵急进高海拔地区早期心理反应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随机抽取80名新兵,跟随其从海拔1400m某地摩托化快速进驻4200m高原,并进行观察。分别在进驻前(G1组)、进驻后第7天(G2组)和第30天(G3组)三个阶段对其用SCL-90量表进行心理测评。采用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G1组比较,G2组躯体化、焦虑因子分值显著升高(P<0.05);人际关系敏感性、敌对及偏执因子分值显著降低(P<0.05)。与G1组比较,G3组躯体化因子分值显著升高(P<0.05);人际关系敏感性因子分值显著降低(P<0.05)。与G2组比较,G3组敌对因子分值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G2组;G3组躯体化和"其他"因子分值显著降低(P<0.05)。进驻后第一个星期躯体化、焦虑因子向消极方向发展,而人际关系敏感性、敌对、偏执因子向积极方向发展。驻留高原1个月,上述因子除人际关系敏感性外,全部或部分趋于恢复进驻前水平。结论新兵初进高原后众多心理因子均受到显著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影响趋于消退。
刘燕王福领崔建华李媛刘福玉赵群罗勇军蒋春华李潇潇高钰琪
关键词:SCL-90量表心理生理学军事人员
氰酸钠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实验研究
2009年
高伊星徐刚刘福玉黄缄陈建
关键词:氰酸钠昆明种小鼠缺氧耐受亚硝酸钠耐缺氧作用异丙肾上腺素
二十八烷醇对缺氧大鼠脑组织细胞的保护作用初步研究
2009年
刘福玉王坤平罗勇军卢国守陈丽陈丽陈丽殷骏
关键词:二十八烷醇大鼠脑组织食用调和油灌胃
茶多酚对移居高原人群视听觉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李晓莉蒋春华刘福玉廖卫公周其全崔建华马勇高钰琪
关键词:茶多酚移居高原视听觉男性青年海拔高度
大蒜总皂苷对小鼠的缺氧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罗红刘福玉李惠高钰琪
关键词:小鼠总皂苷抗缺氧作用亚硝酸钠存活时间中毒性
富氧水对急性缺氧大鼠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作用机制的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富氧水对急性缺氧大鼠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取14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2组:①低氧组(n=7):低氧模型是将大鼠置于模拟海拔5 400m低压氧舱内3d;②富氧水组(n=7):置于模拟海拔5 400m低压氧舱内,每天早晚各灌服富氧水一次,每次5mL,连续3d。第4d上午在模拟海拔5 400m的低压氧舱内,低氧组和富氧水组动物用10%氨基甲酸乙酯腹腔麻醉,分别经右颈外静脉插入心导管至右心室、肺动脉,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连续描记5min肺动脉压力曲线,测定心率(HR)、肺动脉压力(PAP)、右室收缩压(RVSP)和舒张压(RV-EDP)、右室等容收缩期心室内压力上升最大速率和右室等容舒张期心室内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富氧水组较低氧组HR、RVSP、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降低,±dp/dtmax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或P<0.05);RV-EDP和肺动脉舒张压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富氧水具有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心肌传导性的作用。
崔建华李彬张西洲王引虎高亮高钰琪刘福玉高文祥
关键词:富氧水心功能血流动力学
低氧及HIF-1α基因转染对HepG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缺氧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转染对HepG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以常氧对照腺病毒(Ad-GFP)转染组(CC组)为对照组,常氧HIF-1α腺病毒(Ad-HIF)转染组(CH组)、低氧对照腺病毒(Ad-GFP)转染组(HC组)、低氧(2%O2,24 h)HIF-1α腺病毒(Ad-HIF)转染组(HH组)为实验组,提取HepG2细胞的总RNA,反转录成Cy3和Cy5标记的cDNA探针,与定制的包含1 628个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cDNA芯片进行杂交,筛选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常氧对照腺病毒转染组相比较,常氧HIF-1α腺病毒转染组3个基因表达下调;低氧对照腺病毒转染组10个基因表达上调;低氧HIF-1α腺病毒转染组6个基因表达上调、1个基因表达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涉及能量代谢、信号转导、细胞凋亡、转录和HIF-1调节、生物转化、酸碱平衡调节、细胞黏附分子等方面。结论:低氧可以上调HepG2细胞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HIF-1的转录调节作用可能是其重要环节。
高文祥罗勇军蒋春华刘福玉黄庆愿高钰琪
关键词:缺氧缺氧诱导因子1基因转染HEPG2细胞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