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桂云

作品数:11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轮虫
  • 5篇温度
  • 4篇萼花臂尾轮虫
  • 4篇臂尾轮虫
  • 2篇休眠卵
  • 2篇沼虾
  • 2篇日本沼虾
  • 2篇十足目
  • 2篇食物密度
  • 2篇品系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组织学
  • 2篇姊妹种
  • 2篇甲壳
  • 2篇甲壳纲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管

机构

  • 11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刘桂云
  • 11篇席贻龙
  • 2篇王爱民
  • 2篇陆星家
  • 2篇李瑶
  • 2篇董丽丽
  • 2篇温新利
  • 1篇葛雅丽
  • 1篇徐新河
  • 1篇张雷
  • 1篇陈芳

传媒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安徽师大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199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克氏原螯虾主要动脉血管组织学的比较研究
1997年
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克氏原螯虾主要动脉血管进行了组织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主要动脉血管可依组织学结构的不同而分为二类.第一类血管包括胸直动脉、胸下动脉、腹下动脉、肝动脉和前侧动脉,其管壁由内而外分别为基板、细胞层和结缔组织层,基板和结缔组织内皆具有弹性纤维或类似弹性纤维物质.第二类血管为腹上动脉,其管壁由内而外分别为基板、肌肉层、混合在微纤丝内的细胞层、一层弹性纤维、第二细胞层、第二层弹性纤维。
席贻龙刘桂云宋小涛徐新河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动脉血管组织学十足目甲壳纲
汀棠湖萼花臂尾轮虫姊妹种组成和生活史特征的时间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于2011年7月对汀棠湖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进行了每周1次的采集、实验室克隆培养、DNA提取、COI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分析,研究了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结构的时间变化;参照采样期间自然水温的波动范围(28—32℃)和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的汀棠湖水体中藻类和有机碎屑等的丰富程度,选择了在28℃和32℃等2个温度以及1.0×106、3.0×106和5.0×106个细胞/m L等3个较高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下研究了轮虫姊妹种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包括生命期望、平均寿命、世代时间、净生殖率、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59条序列共定义了38个单倍型,系统发生分析将38个单倍型分为2个支系,2支系间的COI基因序列差异百分比为13.9%—15.6%,2支系应为2个姊妹种(姊妹种T1和姊妹种T2)。姊妹种T1的相对丰度由第1采集批次向第3采集批次快速降低,至第4采集批次时从水体中消失;与此相反,姊妹种T2的相对丰度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但8月初从水体中消失。姊妹种T1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以及姊妹种T2的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均随着采集批次的增加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在较低(<20个/L)的种复合体密度下,两姊妹种之间不会因为食物或空间资源等产生竞争;两姊妹种在种群内禀增长率等主要适合度参数之间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是它们能够共存于汀棠湖水体中的另一主要原因。而姊妹种T1和姊妹种T2在7月29日和8月5日依次从水体中消失则与它们在1周前的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等显著降低(P<0.05)有关。消失时间上的差异可能在于姊妹种T1的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不受温度的显著影响(P>0.05),而姊妹种T2的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地增大(P<0.05)。
李瑶席贻龙王爱民牛翔翔温新利刘桂云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姊妹种温度食物密度生活史特征
铅在日本沼虾体内的分布和积累被引量:5
2004年
应用组织化学、透射电镜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 ,研究了Pb在日本沼虾各主要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和积累情况 .结果表明 ,在浓度为 0 .6 2 5mg·L-1Pb溶液暴露 10d后的日本沼虾触角腺内 ,具有大量的电子密度较高的Pb颗粒 .在电镜下细胞内的溶酶体中沉积有大量的Pb颗粒 ,这些Pb通过积聚 ,在细胞顶端部位逐渐增多 ,从而出现外排现象 .中肠细胞内含有Pb颗粒 ,细胞质出现空泡化 ,核膜和线粒体内嵴部分解体 .肝胰脏细胞内除分布有少量Pb颗粒外 ,细胞结构基本完整 .在沼虾鳃细胞内未发现Pb颗粒 ,但在鳃丝之间发现少量Pb颗粒吸附在鳃丝的表面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触角腺中Pb含量最高 ,达 6 37.6mg·kg-1;触角腺在Pb的解毒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陆星家席贻龙刘桂云
关键词:日本沼虾超微结构组织化学
金属铜在日本沼虾体内的分布和积累被引量:5
2005年
应用组织化学、透射电镜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铜在日本沼虾各主要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和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铜离子浓度为0.08 mg.L-1的溶液中暴露10 d后的日本沼虾肝胰脏内,具有大量的电子密度较高的铜颗粒,主要分布在肝胰脏的肝小管和R细胞中,在血腔中有从R细胞排出的铜颗粒;电镜观察发现铜主要分布在细胞内的溶酶体中,少量颗粒吸附在滑面内质网上;这些铜颗粒通过积聚,在细胞顶端逐渐增多,从而出现外排现象。中肠细胞内也分布有铜颗粒,细胞质出现空泡化,线粒体内嵴部分解体,并有铜颗粒附着在线粒体上。在触角腺中分布有少量的铜颗粒,触角腺细胞内的铜颗粒主要分布于溶酶体中,内质网出现弯曲。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肝胰脏中铜的含量最高,达到546.39 mg.kg-1,肝胰脏有储藏铜元素的功能。
陆星家席贻龙刘桂云
关键词:日本沼虾超微结构组织化学
温度和食物浓度对三品系萼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被引量:25
2004年
应用个体培养方法 ,研究了温度 (2 0、2 5和 30℃ )和藻类食物浓度 (1 5× 10 6、3 0× 10 6、6 0× 10 6和9 0× 10 6cells·ml-1)对青岛、芜湖、广州三品系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温度仅对轮虫的世代时间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 ,而品系对所有生命表参数均无显著影响 .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世代时间则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食物浓度仅对轮虫的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有显著影响 ,品系对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也有显著影响 .三品系间 ,以广州品系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最大 ,芜湖品系最短 .当食物浓度为 3 0× 10 6cells·ml-1时 ,轮虫的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最长 ,9 0× 10 6cells·ml-1时最短 .各品系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总生殖率、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广州品系的净生殖率除外 .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和广州品系轮虫的总生殖率则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青岛和广州品系轮虫的各生命表参数 ,均与食物浓度呈曲线相关 ,但芜湖品系仅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和生命期望值随食物浓度的增大而缩短 .
董丽丽席贻龙刘桂云陈芳葛雅丽温新利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品系
轮虫与海产鱼类的苗种生产被引量:4
2003年
轮虫是海产鱼类苗种的适宜开口饵料和优质食物.本文综述了轮虫有效应用于鱼类苗种生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轮虫的大小、轮虫在水体中的分布和密度、轮虫的保障程度、轮虫是否易于消化和吸收以及轮虫的营养质量等的研究进展,指出开展轮虫的高密度低温保存技术和轮虫休眠卵的批量生产方法研究是轮虫有效应用于鱼类苗种生产的必然趋势.
刘桂云席贻龙
关键词:轮虫海产鱼类苗种水体营养质量
变温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培养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2℃下持续培养11天相比,将22℃下培养5天的种群转入27℃下再培养6天可加速休眠卵的产生,使休眠卵的最大形成效率提前出现,种群中的平均混交雌体百分率显著降低;但对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以及种群中的平均混交雌体受精率皆无显著的影响.而与27℃下持续培养11天相比,将27℃下培养5天的种群转入22℃下再培养6天,对休眠卵的产量及与之相关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和受精率等均无显著的影响.升温培养对于提高休眠卵商品化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意义.
刘桂云席贻龙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变温休眠卵规模化生产
镜湖不同湖区沉积物中轮虫休眠卵萌发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实验室内对镜湖沉积物中的轮虫休眠卵进行了萌发,共孵出轮虫47种,隶属于10科19属;其中大湖区沉积物中萌发出的轮虫40种,小湖区41种,两湖区共同种类34种。每毫升大湖区沉积物中休眠卵萌发出的轮虫平均数量为(1.1±0.1)个,显著高于小湖区的(0.4±0.0)个。在两湖区沉积物中,以3种孵化方式所萌发出的平均密度超过4.0ind./200mL的轮虫种类总计有6种,它们是多须伪前翼轮虫(Proalides tentaculates)、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臂三肢轮虫(Filinia brachiata)和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其中前三种轮虫为两湖区所共有。共有的3种轮虫的孵出情况在两湖区沉积物间也存在着差异。在小湖区沉积物中,3种孵化方式下孵出的平均密度大于0.05ind./200mL的轮虫属是臂尾轮属、伪前翼轮属、龟甲轮属和龟纹轮属,而大湖区沉积物中孵出的平均密度较高的轮虫属还包括三肢轮属、巨头轮属(Cephalodella)和异尾轮属(Trichocerca);水体营养程度较高的大湖区沉积物中孵出的臂尾轮属、伪前翼轮属和龟甲轮属轮虫的密度均高于营养程度较低的小湖区。
张雷席贻龙董丽丽刘桂云
关键词:萌发温度
九莲塘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结构的快速变化及其生态学机制
2013年
自2011年7月16日起,通过每周1次的轮虫采集、实验室克隆培养、DNA提取、C01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分析,研究了九莲塘水体中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结构的快速变化,并在28℃和32℃及1.0x10。、3.0x10。和5.0×10%-1cells·mL。斜生栅藻密度下研究了轮虫两姊妹种的适合度特征.结果表明:所得4批35条C01基因部分序列共定义22个单倍型,其中共享单倍型3个.基于C01基因部分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将22个单倍型聚合为2个支系(支系I和支系II);支系I和支系Ⅱ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为14.8%~15.6%,它们应属不同的姊妹种(姊妹种I和姊妹种Ⅱ).姊妹种Ⅱ的相对丰度较低(仅占1/35),出现时间较短(仅在第2批次出现);姊妹种1种群内,3个共享单倍型所代表的克隆均存在重叠现象,而其他克隆存在替代现象.三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轮虫的净生殖率、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有显著影响,食物密度对轮虫的平均寿命、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姊妹种对轮虫的平均寿命、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有显著影响,温度和姊妹种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的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温度和食物密度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的后代混交率有极显著影响,食物密度和姊妹种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姊妹种I的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高于姊妹种Ⅱ,平均寿命和后代混交率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姊妹种Ⅱ.
牛翔翔席贻龙李瑶王爱民刘桂云
关键词:轮虫姊妹种温度食物密度适合度
长江华溪蟹鳃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本文于光镜下对长江华溪蟹鳃的组织学研究表明,长江华溪蟹具叶鳃七对,每个鳃皆由鳃轴和其两侧密生的数片鳃叶构成,鳃轴的上、下方各具一条入鳃血管和出鳃血管.鳃轴由结缔组织构成;鳃叶由几丁质层和扁平上皮构成,鳃叶的边缘具出鳃和入鳃边缘血管,中央具由横纹细胞相连形成的毛细血管网;出、入鳃血管壁由几丁质层。
席贻龙刘桂云
关键词:长江华溪蟹组织学十足目甲壳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