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伟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滨州学院政法系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 现实革命性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质
- 2011年
- 旧哲学的根本缺陷在于脱离现实,不切实际,不能满足无产阶级革命的迫切需要。与旧哲学不同,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质是现实革命性。马克思哲学拒斥形而上学,以劳动为基点,实现了哲学的现实转向。马克思哲学是劳动哲学,是为劳动者服务、为社会主义运动服务的新哲学。把握马克思哲学,须强调现实性,突出革命性。
- 刘树伟
-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
- 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
- 2007年
- 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变革的实质是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代替旧的物质主义哲学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超越物质主义哲学体系为前提,以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为根本,以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是“改变世界”的革命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民本位、“革命的实践”和以社会进步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确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
- 刘树伟
-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 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性解读
- 不论是就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发展进程来看,还是就西方环境伦理思想诸范畴体系来说,人类中心主义范畴都具有毋容质疑的重要性.因此,要为合理形态的生态伦理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彻底弄清人类中心主义的本质就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对...
- 刘树伟
-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非人类中心论西方工业文明
- 文献传递
- 实现三个根本转变 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
- 2006年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以“解释世界”为目的的本体论哲学和认识论哲学,而是以“改变世界”、缔造新社会为宗旨的社会论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以“物”为本的唯“物”主义哲学,而是继承了近代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传统的人民主义哲学。和谐哲学是适应社会生活变化和时代主题转换,自觉转变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的产物。构建和谐社会须扬弃斗争哲学,倡导和谐哲学。
- 刘树伟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谐哲学
- 关于价值哲学基础研究的思考
- 2007年
- 试图到马克思经典文本中寻求现成答案的教条主义做法不是在接近马克思,而是在背离马克思。机械套用主客体关系模式无助于正确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且易于导致价值问题的泛化。“效用价值论”割裂了人与世界的普遍联系,脱离了社会生活的整体,只考察单一物我关系,最终只能陷入形而上学。价值哲学基础研究应彻底摆脱教条主义束缚,摈弃僵化的主客体关系模式,克服理论脱离社会主义实践的局限。
- 刘树伟
- 关键词:价值哲学
- 论和谐辩证法被引量:2
- 2008年
- 和谐辩证法是"和而不同",而矛盾辩证法则是"同而不和"。矛盾辩证法适应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而和谐辩证法则适合于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和谐辩证法的提出,是适应社会生活变化和时代主题转换、自觉转变思维方式的产物。在矛盾辩证法中,矛盾在方法论体系中居于首要和核心地位;而在和谐辩证法中,矛盾仅仅在有限的范围内适用。和谐辩证法强调差异互补、合作共赢,倡导宽容、包容、兼容,努力防范、限制、克服矛盾,化矛盾为差异,从差异走向和谐。
- 刘树伟
- 关键词:矛盾辩证法和谐辩证法
- 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是资本中心主义
- 2006年
- 探究人类中心主义的根源和实质,必须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文化精神。资本主义是一个二元框架文化体系,这一体系充分展示了资本统治世界的文化图景。从资本主义的一体化逻辑来看,人与自然的矛盾不过就是资本主义二元逻辑体系的一个侧面,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体现。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是资本中心主义,是资本对自然的支配,是自然被资本化。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是由片面地追逐资本增殖的生产方式所造成,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
- 刘树伟
-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
- 人类中心主义解读浅析
- 2007年
- 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解读,不可简单、泛化地诉诸“人类”,而应紧密结合二元论思维来把握人类中心主义的特定内涵,并立足于把握特定历史阶段社会文化的深层逻辑,立足于透视特定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制度的固有局限。人类中心主义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是解读的关键所在,紧紧抓住这个关键点,有助于准确把握人类中心主义问题的根源和实质。非人类中心论把人类中心主义理解为“物种利己主义”,人类中心论把人类中心主义界定为“人类整体主义”,都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误读。
- 刘树伟
-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
- 非人类中心论的理论误区
- 2007年
- 非人类中心论的哲学基础是情感主义,其理论有浓重的文学色彩或宗教色彩。非人类中心论不是在社会文化的意义上理解人,而是局限在生态学、生物学的意义上理解人;不是具体地在社会制度文化中认识人类中心主义,而是将其归因于抽象的人性,将人类中心主义误读为“物种利己主义”。将生态学与伦理学相混淆,非人类中心论的环境伦理学几乎是将生态学理论生搬硬套到伦理学领域的产物。因其易于导致憎恶人、仇视人的错误结论,故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伦理学。
- 刘树伟
- 关键词:非人类中心论人类中心主义
- 哲学变革与哲学教学观创新
- 2015年
- 传统哲学观推崇"确定性哲学",追求绝对性、普遍性、共同性,以"类哲学""科学之科学"自居是不恰当的。当代哲学观导向有限的、具体的、不确定的、个人化的"微哲学"。哲学教学观和教学理念应该变革,从以"教"为主转变到以"学"为主,给学生以选择权。只有以"学"为主,才能真正培养出独立的精神人格,而不是依附性人格。要勇于破除神化的、教条化的机械论哲学,哲学教学要允许争论,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品质;要改变和修改哲学教科书,改变对待经典文本的态度。
- 刘树伟
- 关键词:哲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