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星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心肌病
  • 3篇型心
  • 3篇扩张型
  • 3篇扩张型心肌
  • 3篇扩张型心肌病
  • 3篇基因
  • 3篇肌病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特发性
  • 2篇特发性扩张型...
  • 2篇突变
  • 2篇基因突变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链
  • 1篇单链构象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四川大学
  • 1篇绵阳市中心医...
  • 1篇华西基础医学...

作者

  • 7篇刘星
  • 6篇饶莉
  • 4篇黄萍
  • 4篇陈斌
  • 3篇吴洋
  • 3篇周斌
  • 2篇陈宇
  • 1篇张蓓蕾
  • 1篇王燕
  • 1篇彭瑛
  • 1篇王艳云
  • 1篇张林

传媒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第九届全国超...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08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心肌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与中国成都地区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心肌肌钙蛋白T基因(TNNT2,AY044273)突变,及其与中国成都地区IDCM患者发病的关系。方法从96例IDCM患者和11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提取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结合DNA测序,分析96例IDCM患者和110例对照者TNNT2基因是否存在Arg131Trp、Arg141Trp、Arg205Leu、ΔLys210和Asp270Asn突变。结果通过以上方法检测未能发现两组样本中TNNT2基因存在上述突变;但在两组中均发现G9005C和C13350T两个多态位点。结论在小样本中国成都地区IDCM患者中,未发现TNNT2基因存在(Arg131Trp,Arg141Trp,Arg205Leu,ΔLys210和Asp270Asn)突变。G9005C和C13350T两个多态位点与成都地区IDCM无明显相关性。
陈斌饶莉周斌刘星黄萍吴洋彭瑛陈宇
关键词: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基因突变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研究进展
2007年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他汀类降脂药物对ACS的防治有积极作用。本文就促进斑块不稳定因素的新发现及相关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刘星饶莉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斑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炎症他汀类
情绪干预对下肢动脉闭塞疼痛患者的影响分析
宋学文王燕刘星
IL-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中国西南地区汉族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DCM)患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基因启动子区-384T/G、-475A/T、-631G/A多态性与IDC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中国西南地区无血缘关系的109例汉族IDCM患者和210名正常对照者IL-2基因启动子区-384、-475、-63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L-2基因启动子区-384位点TT+TG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在IDCM患者中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5.41%vs,87.62%,P=0.042和72.94%vs,64,52%,P=0,039);而/L-2基因-631位点与-47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IDCM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IL-2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人类IDCM相关,IL-2基因启动子区-384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会增加发生IDCM的危险性。
黄萍周斌张林刘星陈斌饶莉
关键词: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白细胞介素-2单核苷酸多态性
肌联蛋白基因突变与中国人扩张型心肌病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肌联蛋白是由单基因编码的最大蛋白,普遍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被称为第三肌丝,具有复杂的生物力学性质和生物化学功能。2002年日本研究人员报道了肌联蛋白基因(TTN)第3、14、49号外显子的4个基因突变可能与扩张型心肌病(DCM)发病相关,我国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寻找我国DCM患者是否存在TTN的突变,探讨在中国人基因背景下可能存在的TTN的突变及其与我国DCM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DNA序列测定等方法对117例DCM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TTN的第3、14、49号外显子的多个位点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我国DC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中未发现与日本DCM患者相同位点的基因突变,而在2例有明显DCM家族史的儿童患者(1.7%)中新发现了位于TTN第49号外显子的13053位点基因突变——G→A突变(G13053A),其导致第4351位点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天冬氨酸(Gly4351Asp),在健康对照组中未发现此改变。结论本研究首次在中国DCM患者中发现存在于TTN第49号外显子的基因错义突变,该突变可能是DCM重要的病因学机制,尤其可能与早发DCM相关。
刘星饶莉周斌张蓓蕾王艳云陈斌吴洋黄萍
关键词:心肌病扩张型基因突变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发病机制及其诊疗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刘星饶莉
关键词: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发病机制
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二尖瓣偏心反流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探讨三种超声心动图法在定量评价二尖瓣偏心反流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寻求一种准确、方便、实用的评价方法。方法选择单纯性二尖瓣偏心性反流患者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龄19~60岁,平均30±12岁), 于左室长轴、心尖...
饶莉吴洋黄萍陈宇刘星陈斌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