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时银

作品数:183 被引量:3,186H指数:42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2篇天文地球
  • 27篇水利工程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1篇冰川
  • 41篇气候
  • 28篇冰川变化
  • 26篇气候变化
  • 22篇径流
  • 20篇遥感
  • 18篇青藏
  • 18篇青藏高原
  • 14篇流域
  • 13篇水文
  • 10篇表碛
  • 9篇科其喀尔冰川
  • 8篇水资源
  • 8篇降水
  • 8篇冰湖
  • 7篇地理信息
  • 7篇地理信息系统
  • 7篇寒区
  • 7篇河流域
  • 6篇遥感监测

机构

  • 174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1篇西北师范大学
  • 9篇湖南师范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云南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西...
  • 6篇兰州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 3篇新疆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中国气象局
  • 3篇阿克苏水文水...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广东商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兰州医学院

作者

  • 183篇刘时银
  • 73篇丁永建
  • 26篇上官冬辉
  • 25篇韩海东
  • 21篇沈永平
  • 20篇谢昌卫
  • 20篇王建
  • 19篇张勇
  • 17篇张世强
  • 16篇王欣
  • 16篇许君利
  • 15篇郭万钦
  • 15篇丁良福
  • 14篇蒋宗立
  • 13篇姚晓军
  • 12篇谢自楚
  • 12篇李晶
  • 10篇李刚
  • 10篇魏俊锋
  • 9篇陈仁升

传媒

  • 82篇冰川冻土
  • 19篇地理学报
  • 13篇地球科学进展
  • 6篇干旱区地理
  • 5篇干旱区资源与...
  • 5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干旱区研究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Newton...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沙漠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 11篇2012
  • 14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12篇2007
  • 19篇2006
  • 21篇2005
  • 14篇2004
  • 4篇2003
  • 9篇2002
1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各拉丹冬地区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被引量:124
2002年
以位于青藏高原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地区冰川为例 ,利用 2 0 0 0年的TM数字遥感影像资料、196 9年的航空相片遥感资料、地形图及数字地形模型 ,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提取研究区小冰期最盛期 (LIA)、196 9年和 2 0 0 0年的冰川范围 ,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分析该地区冰川的进退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 196 9年冰川面积比小冰期最盛期的冰川面积减少了 5 2 % ,2 0 0 0年的冰川面积比 196 9年的冰川面积减少了 1.7% .从 196 9年到 2 0 0 0年最大冰川退缩速度为 - 4 1.5m·a-1,最大冰川前进速度为 +2 1.9m·a-1.本区的冰川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冰川退缩的速度不是太大 ,并有前进的冰川存在 .
鲁安新姚檀栋刘时银丁良福李刚
关键词:青藏高原冰川变化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图像处理
天山托木尔峰科其喀尔巴西冰川表面运动速度特征分析被引量:22
2011年
天山托木尔峰科其喀尔巴西冰川是典型的树枝状山谷冰川,利用3组(6期)ASTER遥感影像通过COSI-corr软件反演了该冰川表面运动速度.与花杆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反演冰川表面运动速度平均绝对误差为3.1m.a-1,相对误差为11.9%,二者在空间上的分布基本一致,表明其反演精度符合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冰川表面运动速度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看,冰川上部至末端的表面运动速度在横剖面上均具有从中部向边缘逐渐减少的特征;冰川运动速度具有在积累区随海拔降低逐渐增大,而在消融区则随海拔降低逐渐减小,符合冰川运动的一般规律.2001-2006年间科其喀尔巴西冰川海拔3 600m以上区域表面运动速度增大,而以下区域则呈减小趋势.
许君利张世强韩海东刘时银张盈松
新疆帕米尔跃动冰川遥感监测研究被引量:28
2016年
2015年5月,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公格尔九别峰北坡克拉牙依拉克冰川发生跃动,造成草场和部分房屋被冰体淹没,本文针对这一冰川跃动事件的发生过程进行研究.利用2013-2015年间ASTER立体像对数据监测了克拉牙依拉克冰川的冰川表面高程的变化,并利用2015年4月13日至2015年7月11日期间的Landsat OLI数据监测了冰川的表面运动速度变化.监测发现,克拉牙依拉克冰川从2015年4月13号开始活动强烈,表面运动速度呈加快趋势,2015年5月8-15日期间冰川表面运动速度达到最高水平,其最大运动速度在西支中部达到了(20.40±0.42)m·d^(-1),冰川跃动达到顶峰.冰川跃动"积蓄区"位于西支冰川平衡线以下区域,跃动向下游接收区输送冰体体积约为2.4×10~8m^3,大量冰体堆积在东西支汇合口地段(海拔3 100~3 500 m),造成了该处冰面隆起,其中最大隆起高度为(130.58±0.70)m.本文获得了西支冰川由静止期、跃动状态、恢复到稳定状态期间的冰面高程和表面运动速度变化,为本地区冰川跃动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震刘时银魏俊锋蒋宗立许君利郭万钦
关键词:遥感监测高程变化
天山木扎尔特河流域的冰川地貌与冰期被引量:7
2009年
木扎尔特河流域位于天山最大现代冰川作用中心托木尔峰的东南坡,在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气候旋回中,河谷与山麓带留下了4套形态清晰的冰川沉积。冰碛地形包含着丰富的古环境变化信息,对它们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该流域的冰川演化与重建该地区的古环境。应用ESR测年技术,选用石英颗粒中对光照与研磨较敏感的Ge心作为测年信号,对该流域的第三套破城子多列终碛垅及其冰水沉积,第四套克孜布拉克冰碛剥蚀平原上覆河流相砾石沉积以及一出露完整的沉积剖面进行测年。结合地貌地层学原理以及其他古环境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得出:河谷中第一套3~4列终碛垅形成于小冰期;第二套高大的吐盖别里齐终碛垅为新冰期冰进产物;破城子终碛垅沉积于MIS2~4;克孜布拉克冰碛形成于MIS6。破城子终碛垅地形及测年结果表明末次冰期冰川作用过程中该处至少存在3次大的冰进,可分别对应于MIS4、MIS3b与MIS2。MIS2与MIS3b时冰川为复合山谷冰川,MIS4与MIS6时为山麓冰川。末次冰期冰川作用过程中,古木扎尔特冰川长约92~99km,克孜布拉克冰期最盛时的古木扎尔特冰川长约120km。
赵井东王杰刘时银
关键词:冰川地貌ESR测年
应用SAR特征匹配方法估计音苏盖提冰川表面流速被引量:13
2011年
喀喇昆仑山区冰川因位于高海拔地区且远离人类正常活动的区域,使得连续的表面流速的地面观测很难实施,因此,对该区域冰川运动机理研究相对比较少.采用日本高级陆地观测卫星携带的相控阵型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Advanced Land Observing Satellite,Phase Array L-b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ALOS PALSAR)特征匹配方法(Feature-Tracking)获取了音苏盖提冰川的季节表面流速,并对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季节和年均表面流速分布图上都存在两条明显快速运动的冰流;南分支冰川-斯嘎姆里冰川(Skamri Glacier)夏季的流速大于其他季节,冰流横截面流速特征表明,该分支存在明显的块体运动现象,很可能正处于跃动期.
蒋宗立刘时银许君利王欣莫宏伟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
利用流域边界和坡向差自动提取山脊线被引量:32
2011年
目前山脊线的提取方法以地表曲率分析为主,其成果山脊线连续性差,实用性较难保证。其他基于流水模拟的方法也有提取成果与山脊线定义不相符等缺点。本文介绍了一种整合地表曲率分析和流水模拟2种方法各自优势来提取山脊线的方法。该方法以地表流水模拟提取的流域边界为基础,并以边界两侧地形坡向差值为地表曲率代用指标,对流域边界进行筛选来提取山脊线。本文方法具有成果山脊线连续性好、地形代表性高的特点;并能够正确提取绝大多数的地形山脊线,具有较高的几何精度。
郭万钦刘时银余蓬春许君利
关键词:山脊线DEM
长江-黄河源寒区径流时空变化特征对比被引量:52
2003年
长江源区比黄河源区寒冷而干燥 ,年径流量仅为黄河源区的 6 0 %,径流年内分配较黄河源区均匀性差 ,丰水年与枯水年比例基本相当 ,而黄河源区枯水年占较大优势 .近 40a来长江源区径流量总体上呈明显的递减趋势 ,黄河源区径流量则呈现略微增长趋势 .长江源区径流量以 8~ 9a的周期变化较为显著 ,黄河源区径流量则以 7~ 8a周期比较显著 .对寒区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表明 ,长江源区温度因子对径流年际变化影响大于黄河源区 ,而降水因子影响相对较小 ,长江源区寒区水文环境对径流影响较大是造成长江、黄河源区径流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
谢昌卫丁永建刘时银王根绪
地面多基线数字摄影测量在冰川测量中的应用——以博格达峰黑沟8号冰川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冰川的监测一直是冰川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08年对天山东段博格达峰南坡的黑沟8号冰川末端进行了地面多基线数字摄影测量,获取了该冰川末端的影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控制信息.在Lensphoto多基线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测得了冰川末端的0.11km2 DEM数据.采用同期测量的GPS数据检验得知,摄影测量所得DEM数据在高程上的平均误差为1.92m,标准偏差为3.47m.地面旋转多基线数字摄影测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冰川测量手段,可以在典型冰川测量和冰川重要部位(例如冰川末端、冰崖等)的测量中发挥作用.
张盈松刘时银上官冬辉
关键词:DEM高分辨率
冰内及冰下水系演化的示踪试验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简要回顾和介绍了示踪试验方法在冰内及冰下水系演化研究中的应用,并以ADM模型为例,对示踪剂扩散模型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分析,分析了不同参数组合条件对示踪剂浓度变化过程的影响.在海螺沟冰川消融区下游冰舌段开展了示踪试验,通过对一个固定入水口消融期整个过程的重复投放试验,获取了每次独立示踪试验示踪剂的浓度变化过程,并用ADM扩散模型反演了示踪剂传播速度、水力扩散系数以及平均排水通道面积等相关指标,揭示了海螺沟冰川此冰舌段冰下排水系统的季节变化过程.
刘巧刘时银
关键词:示踪试验海螺沟冰川
2013年西藏嘉黎县“7.5”冰湖溃决洪水成因及潜在危害被引量:34
2014年
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是西藏自治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2013年7月5日,西藏自治区嘉黎县忠玉乡发生"7.5"冰湖溃决洪水灾害事件,导致人员失踪,房屋被毁,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亿元.基于不同时间段地形图和遥感影像资料,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发现导致"7.5"洪灾的溃决冰湖为然则日阿错.该冰湖溃决的直接诱因可能是雪崩和冰崩的共同作用,溃决前的强降水过程及气温的快速上升是其间接原因,而冰湖长期稳定的扩张导致水量聚集是其溃决并造成巨大灾害的基础.然则日阿错溃决后形成2个冰湖,面积分别为0.25 km2和0.01 km2,再次发生溃决的概率极小.这次溃决洪水和泥石流灾害事件阻塞了尼都藏布的罗琼沟及衣布沟,并形成2处面积分别为0.33 km2和0.13 km2堰塞湖,且存在溃决风险,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加强监测工作与排险工程实施.
孙美平刘时银姚晓军李龙
关键词:冰湖洪水泥石流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