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新智

作品数:75 被引量:553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经济管理
  • 7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城市
  • 9篇实证
  • 9篇农户
  • 7篇生计
  • 7篇农户创业
  • 7篇脱贫
  • 7篇城镇化
  • 6篇农村
  • 6篇经济带
  • 6篇可持续生计
  • 6篇长江
  • 6篇长江经济
  • 6篇长江经济带
  • 5篇实证研究
  • 5篇金融
  • 5篇金融支持
  • 5篇经济发展
  • 5篇VAR模型
  • 5篇创业
  • 4篇新型城镇化

机构

  • 67篇西南大学
  • 6篇东北师范大学
  • 5篇贵州中医药大...
  • 4篇清华大学出版...
  • 4篇重庆师范大学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山东经济学院
  • 1篇湖南工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山东财经大学

作者

  • 74篇刘新智
  • 14篇刘雨松
  • 7篇孙晗霖
  • 4篇刘志彬
  • 4篇滕福星
  • 3篇梁振民
  • 3篇冯维波
  • 2篇刘娜
  • 2篇李璐
  • 2篇王燕
  • 2篇史晓宇
  • 1篇翟琼
  • 1篇金绍荣
  • 1篇王志章
  • 1篇郭培媛
  • 1篇张应良
  • 1篇王小华
  • 1篇任元明
  • 1篇徐阳
  • 1篇杨刚

传媒

  • 5篇西南大学学报...
  • 5篇西南大学学报...
  • 3篇宏观经济研究
  • 3篇经济纵横
  • 3篇改革
  • 3篇科技与出版
  • 2篇软科学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统计与决策
  • 2篇经济地理
  • 2篇经济体制改革
  • 2篇城市问题
  • 2篇吉林金融研究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调研世界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

  • 12篇2023
  • 5篇2022
  • 9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0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计策略对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伴随着脱贫攻坚持续深入,我国贫困人口骤减,达到退出标准而退出帮扶项目的“精准脱贫户”以每年千万数量陡增,这部分群众既处于扶贫项目的退出边缘,又兼具抗风险能力的脆弱性和反复贫困的可能性等特点,其生计可持续性已然成为后扶贫时期我国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生计可持续框架,采用Probit回归模型,从定量角度探讨了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户生计策略对实现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精准脱贫户非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对精准脱贫户的生计稳定作用十分显著,此外精准脱贫户的家庭特征、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对其提高生计可持续性均有积极作用,这对于我国后扶贫开发时期的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鹏瑶刘新智孙晗霖
关键词:贫困地区生计策略可持续生计
重庆市城市化趋势预测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重庆市直辖10年以来城市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从影响重庆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化经济因子、城市化居民生活因子、基础设施因子中的3方面14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目标权重值,对人口城市化率进行回归,建立回归模型,对重庆市城市化率进行预测。结果1996年至2007年之间的数据拟合较好,回归模型预测2008年重庆市城市化率达到50%,2020年为70%,平均每年增长1.6个百分点。结果表明,重庆市的城市化水平进程可谓是时间短、速度快。重庆市应该根据自身未来城市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确定发展路径,以推动经济社会整体的快速发展。
冯维波梁振民刘新智
关键词:城市化
劳动力的城市集聚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吗——以我国五大城市群样本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劳动力资源是城市生产的核心投入要素,其集聚规模和水平对生产效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我国五大城市群2008—2020年107个地级市为样本,采用DSGE模型、个体固定效应与门槛模型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考察了城市劳动力集聚对劳动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五大城市群城市劳动力集聚对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表现出倒“L”型关系;不同城市群和不同城市规模的城市劳动力集聚对劳动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作用机理和显著水平不尽相同;另外,研究发现五大城市群劳动力集聚对劳动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城市群内随着劳动力集聚值的增加,其对劳动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由强变弱。为此,各城市群应致力于城市劳动力集聚水平的提升和劳动力流动规模的扩大,并根据各城市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劳动力引进机制。
张鹏飞李心怡刘新智
关键词:城市群DSGE劳动生产效率
城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分析了城区经济的性质以及特点,与实际结合提出了城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战略选择。
刘新智滕福星
关键词:城区经济城市经济
建党百年中国工农城乡关系发展的实践探索、经验总结与当代价值
2021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断探索处理工农城乡关系的途径,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中国工农城乡关系演进历史体现出从分割走向融合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均衡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工农城乡关系中,始终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线,牢牢把握工农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形成宝贵探索经验。新时期发展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在吸收百年历史经验精髓的基础上,从平等、共建、共享、共荣的角度入手,促进工农城乡间政策协调、经济协作、社会统筹和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工农城乡关系新发展。
刘新智史晓宇
关键词:城乡融合历史逻辑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能否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被引量:13
2022年
基于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文章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绿色创新的作用与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下游区域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中游区域和上游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大力支撑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不同区域数字经济的协调发展,并充分发挥溢出效应,营造良好的绿色创新环境,积极培育绿色创新主体,提升绿色创新水平。
刘新智朱思越周韩梅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空间溢出效应
我国农户创业与金融支持的关系研究——基于我国1992~2011年的数据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农户创业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由于各种原因,农户一般无资金积累,故农户的创业项目均缺乏资金,需要金融支持。鉴于金融支持农户创业的重要性,本文利用我国1992年~201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农户创业和金融支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户创业是金融支持的Granger原因,金融支持不是农户创业的Granger原因;同时,农户创业和金融支持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最后,本文针对金融支持农户创业的市场失灵现象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刘雨松刘新智
关键词:农户创业金融支持VAR模型
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的互动机制研究
2020年
当前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贸易组织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正经历重大危机,改革势在必行。同时,中国正在实施更大范围、更高维度的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这必然对世界贸易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文从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联系互动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入手,深入分析互动机制构建的基本思路和重要原则,从市场开放、行政管理、争端协调、自由贸易区的通行规则、风险防控五个方面构建了两者间的互动机制。
刘新智张鹏飞
关键词:互动机制
我国欠发达地区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的路径选择
2006年
发达与欠发达的二元发展结构在我国典型存在,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对欠发达地区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欠发达地区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的路径选择。
刘新智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城市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一个DSGE分析框架
2023年
文章通过构建DSGE分析框架,依据2004—2019年按季度插值所选取的61期经济运行实际数据,考察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产业集聚使得集聚区域经济增长了1.6%,显著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产业集聚引起的大量非技术劳动力集中改变了要素投入结构,长期内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拉动作用;产业集聚所带来的技术创新在短期内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但不具有持续性;产业集聚引起的政府创新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城市产业集聚引起的基建投资增加使经济发展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动趋势。各城市应致力于其产业集聚水平和质量提升,注重技术创新持久性和连续性,充分考虑政府创新投资与基建投资比例的合理分配。
张鹏飞刘新智
关键词:产业集聚DSGE劳动力供给经济发展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