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骨膜蛋白(Periostin)及溶血磷脂酸(LPA)联合检测在心肌梗死(MI)后左心室重构(LVR)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00例MI病人并收集其临床及入院当天和出院后12个月的影像资料。通过病人出院后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所得到的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病人分为LVR组(46例)和非LVR组(54例),其中LVR组男3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31±9.43)岁;非LVR组男35例,女19例,平均年龄(57.93±10.15)岁。收集接受3.0 T DTI扫描MI病人的影像特征,包括梗死区(CIZ)、边缘区(PIZ)及非梗死区(NIZ)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扩散系数(MD),采用ELISA法检测病人血清Periostin、LPA水平。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2组临床指标和MRI表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临床指标对MI后心室重构的危险程度,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临床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LVR组相比,LVR组的CIZ区FA值及MD值存在差异(P<0.05),而PIZ区与NIZ区的FA值及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R组的Periostin、LPA显著高于非LVR组(P<0.05)。高血压、Periostin高水平、LPA高水平、FA降低及MD升高是影响MI病人左心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LPA、Periostin、FA及MD预测LVR的AUC分别是0.801、0.864、0.611、0.664,4种指标联合检测对LVR预测的AUC最大为0.904,敏感度为89.6%,特异度为82.4%。结论Periostin、LPA水平、DTI检查FA值及MD值均与MI后心室重构有关,可用于早期预测MI病人LVR。
目的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技术(DSCT)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84例PCI术后胸痛患者进行心胸联合DSCT扫描,并有2位资深的放射科医师对患者的冠状动脉实施靶重组,同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作出诊断。所有患者在DSCT扫描后的2周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评估DSCT诊断PCI术后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两种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估的一致性。结果 DSCT诊断PCI术后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5%、96.6%、94.6%、90.4%。DSCT与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858)。DSCT的有效辐射剂量为4.67±0.87 m Sv。结论对PCI术后胸痛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能获取高质量的图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准确,辐射剂量较低,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