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康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篇和声
  • 4篇音列
  • 4篇技法
  • 3篇音乐
  • 3篇语言
  • 2篇音高
  • 2篇音阶
  • 2篇音乐创作
  • 2篇音响
  • 2篇音组
  • 2篇思维
  • 2篇曲家
  • 2篇作曲
  • 2篇教学
  • 2篇格里格
  • 2篇和声技法
  • 2篇和声教学
  • 2篇和声语言
  • 2篇和声运用
  • 2篇和弦

机构

  • 16篇中央音乐学院

作者

  • 16篇刘康华

传媒

  • 6篇中央音乐学院...
  • 3篇乐府新声(沈...
  • 2篇音乐研究
  • 1篇音乐创作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黄钟(武汉音...
  • 1篇星海音乐学院...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1995
  • 2篇198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格里格的半音和声技法及其风格被引量:15
1987年
十九世纪是和声的黄金时代,浪漫主义作曲家为了表达理想的境界和抒发内心情感,曾极大地丰富和扩大了传统的和声表现手法,其中半音和声的高度发展是其基本特征之一。
刘康华
关键词:格里格内心情感黄金时代曲家
一部思想深刻、音响动人的交响诗——学习《烟波江上》的和声技巧被引量:3
2002年
刘康华
关键词:交响诗
和声运用中和弦结构的风格化处理(上)——论纯五声和声材料的构成、运用思维与处理技法被引量:7
2018年
"和声运用上的民族风格问题"自中国作曲家将和声作为多声部音乐创作的技术基础时便发生了,并且对和弦结构风格化处理的探索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虽然纯五声特性的音高材料在当代音乐创作中已被运用于多元化的音高组织思维与技术之中,但在传统调性范围内与民族音乐相结合的运用经验,依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意义。本文先简要回顾了自20世纪10年代以来,中国作曲家在和声运用中探索和弦结构风格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进而以五度音列为基础深入探讨了纯五声和声材料构成的内在因素、分类及其结构特点,并在评述它们"积极"与"消极"面的同时,提出了营造"准根音"是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关键;最终对纯五声和声材料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思维与具体技法作了分类阐述。
刘康华
关键词:民族风格
中国当代作曲家和声语言构成的思维与技法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作曲家音乐创作中的和声语言开始摆脱共性写法的桎梏,开创了探索和声(音高结构)个性写法的百家争鸣的局面。这种探索从开始的那天起,便离不开它的"本土"特征,即1、以作曲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或感受为基础,2、以创作相应的个性化和声材料为核心,3、以西方现代音高组织技术为借鉴,4、通过构建新的材料相互关系,以适应和声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及中国音乐文化的特定理念。这反映了中国当代作曲家和声语言构成的思维与技法的深层因素。笔者认为,和音、音组、音列、音响等四种和声的基本结构成分,涵盖了20世纪音高组织手法从思维到技法的一些最重要的、基础性的内容,同样能包含中国当代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文章试图以这些分类为基础,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解析中国当代作曲家创作中和声语言构成的思维与技法特征,从而深入了解作曲家的创作个性与风格。
刘康华
关键词:音高结构思维音组音列
中国特色和声理论的发展与创作实践被引量:2
2022年
欧洲和声理论与中国音乐相结合所产生的本土化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的和声理论;有关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可列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虽然五声性调式和声在传统调性内的研究总结已有相当长的时间,成果显著,较为成熟,但是并非意味着它随着传统调性的突破而终结,而是在20世纪以来的后调性音乐中依然显示出其强劲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伴随着音高组织的新思维、新技法,以及汲取民间多声养料而显示出来的,因而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研究应紧随时代发展与创作实践与时俱进。文章就以上观点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结合当代作曲家部分作品的和声解析来作论证。
刘康华
关键词:洋为中用
一本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重要论著——评樊祖荫的《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被引量:8
2005年
刘康华
关键词:五声性调式和声音乐论著书评
探究我国早期音乐创作中和声运用的民族风格问题——学习樊祖荫先生传统多声部音乐理论有感被引量:6
2020年
从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新音乐告别了最初借用西洋曲调填词的“学堂乐歌”形式,开始走向自主创作音乐的新时期,20——40年代是这个新时期从起步到初步成熟的阶段,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作曲家百年来创作多声部音乐进行风格探索的早期阶段①。尽管当时我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的理论研究尚属空白,但扎根于人民生活的民间传统音乐,依然对作曲家的多声部创作思维产生了影响。这种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也正是中国作曲家在和声运用中探索民族风格并不断取得经验的最重要因素。樊祖荫先生数十年来对我国多声部民歌,以及在传统音乐范围内更多乐种的多声部形态,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精辟的理论阐述,为我们研究中国作曲家在和声运用中探索民族风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刘康华
关键词:和声运用
和声教学中调性扩张技巧的深化与功能关系的拓展
和声教学是培养作曲家的必由之路。传统和声的教学内容,是围绕着调性这一核心而展开的,其全部手法表现为,如何在创作中运用和弦及其相互关系来建立调性和转换调性,从而通过主调多声部形式来陈述和发展乐思,构建完整的丰富生动的音响艺...
刘康华
关键词:和声技法教学
文献传递
格里格的半音和声技法及其风格探讨被引量:3
1987年
引言:“找到表现内在情感的半音音阶。”是格里格运用半音和声技法的美学思想基础。从一八六四年起,为了寻求中欧传统的和声技巧与挪威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的道路,格里格进行了毕生的努力。他继承前人成果,立足民间传统,不断从民间器乐、舞曲、民歌中汲取养料。
刘康华
关键词:格里格半音音阶民间器乐和声语言
以五声结构成分为基础的“十二音场”调性及其和声——从《秋兴八首》观贾达群的和声世界被引量:1
2022年
当代作曲家贾达群因杜甫诗歌《秋兴八首》而引起共鸣,激发灵感,用音乐语言谱下了同名的为男中音与钢琴室内乐。本文对作曲家如何将诗词文学变为音乐艺术,把诗人的内心情怀凝练为音乐主题;如何将音乐主题变化、发展,巧妙地贯穿于八首之中,而对全曲意境、情感起统一作用;如何从主题引伸出相关联的和声材料而形成逻辑体系,从而展现和声多方位的表现意义;如何架构全曲之调性,从而与诗词结构相统一等等,逐一谈点个人看法。
刘康华
关键词:《秋兴八首》和声语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