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清

作品数:135 被引量:1,696H指数:17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4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2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0篇心脏
  • 43篇先天性
  • 43篇先天性心脏
  • 43篇先天性心脏病
  • 42篇心脏病
  • 41篇先天
  • 22篇血管
  • 20篇流行病
  • 20篇流行病学
  • 19篇血压
  • 16篇心血管
  • 15篇血管病
  • 14篇高血压
  • 13篇发病
  • 12篇动脉
  • 11篇心血管病
  • 10篇心病
  • 9篇异位引流
  • 9篇引流
  • 9篇手术

机构

  • 93篇广东省人民医...
  • 41篇广东省心血管...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广东省医学科...
  • 8篇北京大学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福建省立医院
  • 5篇四川省疾病预...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中山大学
  • 3篇首都钢铁公司...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顺德桂洲医院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福建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广东省卫生厅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作者

  • 135篇刘小清
  • 79篇麦劲壮
  • 45篇高向民
  • 44篇欧艳秋
  • 43篇吴勇
  • 38篇陈寄梅
  • 33篇庄建
  • 33篇聂志强
  • 25篇饶栩栩
  • 21篇石美玲
  • 18篇赵连成
  • 18篇邓木兰
  • 16篇曲艳吉
  • 15篇李莹
  • 13篇李义和
  • 13篇郭成业
  • 12篇武阳丰
  • 11篇岑坚正
  • 10篇温树生
  • 9篇连子斌

传媒

  • 24篇岭南心血管病...
  • 13篇中华心血管病...
  • 8篇中国循环杂志
  • 5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中华胸心血管...
  • 5篇第15届中国...
  • 4篇循证医学
  • 4篇第16届中国...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中国胸心血管...
  • 3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卫生研究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中国卫生经济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年份

  • 6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9篇2016
  • 9篇2015
  • 11篇2014
  • 13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8篇2003
  • 10篇2002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不同个体特征人群血压差别的调查分析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不同个体特征人群的血压水平差别及影响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 1991年广东省高血压抽样调查 15岁及以上研究对象共 42 894人的资料进行分析。个体特征包括 :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吸烟、饮酒及体重指数。结果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男性的高血压患病率较女性高 ;在不同职业人群中经年龄标化后机关工作人员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 ,达12 9% ;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 ,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高血压患病率达 13 1% ;吸烟者较不吸烟者患病率高 ;饮酒者较不饮酒者患病率高 ;体重指数高者 ,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结论 在广东省不同个体特征人群中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吸烟、饮酒及体重指数均为升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提示对这类人群需要减少社会精神压力、吸烟等致高血压危险因素。
麦劲壮饶栩栩刘小清吴勇李河
关键词:血压
生活方式对中国35~74岁成年人中心型肥胖发病率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 调查我国成年人中心型肥胖的发病率及其分布特征,并探讨生活方式对中心型肥胖发病的影响.方法 2007-2008年,对1998年和2000年建立的两个队列中27 020名35 ~ 74岁成年人进行随访,收集腰围及生活方式等相关指标;以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和≥80 cm作为中心型肥胖的诊断标准,计算中心型肥胖的发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基线相关变量(性别、年龄、南北方、城乡及生活方式等)后,计算生活方式对中心型肥胖发病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 我国35 ~ 74岁成年男性中心型肥胖(腰围≥90 cm)标化年发病率为2.19%,65岁前,发病率随年龄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使用腰围≥85 cm和≥80 cm标准,女性中心型肥胖标化年发病率分别为2.64%和4.06%,更年期后(55 ~ 74岁)发病率明显升高.多因素调整后,高中及以上学历者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发病的相对风险较低[RR =0.84(95% CI:0.74 ~0.96)];中心型肥胖发病风险随着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升高而升高;与中-重度体力工作者相比,非在岗者(从事家务劳动和退休者)的发病风险较高[RR=1.17 (95% CI:1.01 ~ 1.36)];饮酒[RR=1.15(95%CI:1.01 ~ 1.32)]、饮花茶[RR=1.49(95%CI:1.28 ~ 1.72)]可以增加中心型肥胖的发病风险,而喝牛奶[RR =0.85(95% CI:0.74 ~0.97)]、饮红茶[RR =0.74(95% CI:0.58~0.95)]可以降低其发病风险.结论 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中心型肥胖最有效的途径,应在全社会中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摒弃不良习惯,以遏制中心型肥胖的流行.
李建新李莹陈纪春曹杰黄建凤赵连成刘小清俞玲邓颖陈娜萦杨军杨小平顾东风
关键词:发病率中心型肥胖
东莞厚街镇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因素,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方法分析东莞厚街镇内1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缺陷患儿138例的监测资料,对1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与138例对照组小儿的母亲进行生活行为、工作环境、饮食习惯等进行问卷调查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孕母孕早期3个月内病毒感染比例及接触化学试剂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vs.3.6%,P<0.05;10.1%vs.0%,P<0.01)。结论厚街镇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包括孕早期接触化学制剂及病毒感染。厚街镇流动人口的产前保健宣教工作有待加强,孕妇应远离有害环境。
陈莞春方建华魏淑如段学蕴吴勇刘小清
关键词:流行病学研究
2016-2019年贵港市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结局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胎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诊疗结局,为产前诊断、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贵港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于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通过胎儿超声心动图确诊的110例复杂型CHD患儿,并随访至妊娠结局或出生后0.5~4.0年,分析其引产率、活产率、存活儿病死率和手术治疗等结局情况。结果 (1)110例复杂型CHD,产前诊断92例(83.64%);其中治疗性引产78例(84.78%);活产儿25例(22.73%);7 d内死亡7例(28.0%);存活儿中,产前确诊7例(28%)。(2)曾经有CHD生育史的妇女再孕复杂型CHD 1例(0.9%);曾经有先天缺陷儿生育史的妇女再孕复杂型CHD 8例(7.27%),其中6例治疗性引产,2例自然流产。(3)存活儿中,产前诊断组患儿的手术治疗率(66.7%)、存活率(83.3%)均高于产后诊断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港市的产前干预率较高,需要通过宣教培训等手段提高贵港市产前诊断、咨询覆盖率及水平,从而改进产前干预策略,更利于胎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在围生期及出生后及时手术干预并存活,为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创造条件。
杨杏贤黄慧莲高向民覃颖吴宏燕杨盛标王晰朦刘小清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胎儿
277例婴幼儿与成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临床特点和外科早期疗效分析一单中心经验报告
目的探讨婴幼儿与成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早期效果,并总结本中心开展TAPV(技术的经验。方法通过病案查询方法 ,收集了我院有电子病案记录以来1992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诊断...
欧艳秋刘小清聂志强陈寄梅庄建
文献传递
广东省危重型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情况解析
麦劲壮欧艳秋庄建吴勇聂志强曲艳吉刘小清高向民陈寄梅
广州城乡人群血压及其影响因素十年前后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城乡人群从 2 0世纪 80年代到 90年代 10年间血压的变化趋势及影响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统一标准化研究方法 ,对广州地区城乡35~ 5 4岁自然人群分别于 1983~ 1984年和 1993~ 1994年进行血压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10年间平均收缩压升高了 3 4~ 6 4mmHg ,舒张压升高了 2 3~ 4 0mmHg ,体重指数和总胆固醇亦有增高的趋势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人群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为体重指数。结论 广州城乡人群血压及其影响因素有明显的升高趋势 ,迫切需要在全民范围加强高血压的宣传教育 ,合理饮食 ,减少肥胖、高脂摄入。
刘小清李义和麦劲壮饶栩栩郭成业陈沛芳
关键词:血压变化影响因素流行病学高血压
广州市城乡居民血脂和血糖长期变化趋势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广州市城乡居民血脂和血糖长期变化趋势.方法 1983和1984年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州造船厂及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现大石街及洛浦街)抽取调查人群,年龄35~ 65岁,男女性各半,收集血脂和血糖基线资料,并分别于1998、2004、2007或2011年对相同地区人群进行复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化人口进行现患率的标准化.结果 (1)各种危险因素的年龄调整均数水平和现患率在城乡人群和男女性人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2)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在城乡人群中自2004年后升高缓慢或者有所下降;(3)多种危险因素包括高TG、低HDL-C、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升高和糖尿病的标化现患率在2004年前持续上升,2004年后升高缓慢甚至下降,而高TC标化率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2004年后,除高TC外,广州市35~ 65岁城乡居民高TG、低HDL-C、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升高和糖尿病的现患率从高水平开始下降,危险因素得到控制并有改善趋势,必须进一步加强群体危险因素的控制.
麦劲壮高向民吴勇聂志强欧艳秋刘小清
关键词:血脂异常血糖
膳食鱼类摄入量与血压的关系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膳食鱼类摄入量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美心肺血管病合作研究 ,对北京和广州城乡 3 5~ 5 4岁人群共l 2 64人进行膳食营养调查和血压测定。现场调查按国际标准化的心血管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膳食调查采用连续 3天 2 4小时回忆法。结果 :总人群平均每天鱼类及海产品的摄入量为 46g。随着鱼类蛋白质摄入量的增加年龄调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逐渐下降 (P均 <0 .0 0 0 1)。经调整年龄、性别、地区、体重指数、能量、饮酒、吸烟和膳食钠盐后 ,收缩压及舒张压与鱼类摄入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0 42 8和 -0 .0 894,其中舒张压达到显著性水平 (P =0 .0 0 18)。结论 :膳食鱼类摄人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 ,较高的膳食鱼类及海产品摄人可能对降低血压有益。
刘小清赵连成麦劲壮周北凡饶栩栩武阳丰
关键词:摄入量血压测定心血管病
分类树模型在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分析中的运用
目的运用分类树结合logistic方法分析影响流动人口中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影响因素及初步评价方法学差异。方法2004-2011年8年广东省先天性
高向民聂志强欧艳秋刘小清陈寄梅麦劲壮吴勇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