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娟

作品数:1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圣经
  • 4篇福克纳
  • 4篇《圣经》
  • 2篇叙事
  • 2篇女性
  • 2篇小说
  • 2篇母亲
  • 2篇《圣殿》
  • 2篇《愤怒的葡萄...
  • 1篇道德
  • 1篇道德说教
  • 1篇新闻
  • 1篇信念
  • 1篇叙事模式
  • 1篇叙事手法
  • 1篇移民
  • 1篇应试
  • 1篇应试策略
  • 1篇原欲
  • 1篇中国日报

机构

  • 14篇淮南师范学院
  • 2篇安徽财贸学院
  • 1篇安徽财贸职业...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14篇刘娟
  • 7篇卜立进
  • 3篇许锬
  • 1篇盛周丽
  • 1篇孙晓梅
  • 1篇杨梅
  • 1篇王勇

传媒

  • 3篇乐山师范学院...
  • 3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长春理工大学...
  • 2篇现代语文(上...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科技信息
  • 1篇长春教育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去吧,摩西》中的《圣经》母题
2012年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著名的"约克纳帕塌法"系列小说之一——《去吧,摩西》中借助于《圣经》母题——"爱"与"善恶",将黑人内心深沉的"爱"与白人缺乏"爱"的情形进行对比,并在基督教"善恶"观的影响下塑造了一批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物形象,由此谴责了奴隶制的罪恶和充满铜臭的工商势力对人类传统美德的破坏,体现了基督教文化对作品主题意义的深化。
刘娟卜立进
关键词:母题善恶主题
关于TEM-4写作部分的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写作是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重要题型之一,学生只有了解专四作文的体裁、题材、命题特点和新趋势,结合对历年专四写作考试的试题分析,认识专四写作中常见的错误,并掌握一些应试策略才能在写作中取得理想成绩。
卜立进刘娟
关键词:应试策略
福克纳对《圣经》叙事手法的借鉴与超越
2009年
福克纳在很多部小说中都借用了《圣经》"多角度"写作手法。根据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福克纳小说中的叙述者们实际上是在进行"对话"。这种"对话"的广泛存在使得福克纳的小说具有了"复调"的特征,也使得小说的"意义"变得不确定,从而更加强调了读者的能动性,实现了对《圣经》"多角度"写作手法的超越。
刘娟
关键词:复调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圣经原型研究
2009年
20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文艺复兴与中世纪教会文化之间文化精神传承认识逐步深入,研究者们开始以更加客观而且全新的角度去解读莎剧,尤其是开始关注莎士比亚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本文主要介绍了莎剧中的圣经原型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现状、在国内取得的成果、仍然存在的不足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本文在展现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圣经原型在中国的研究现状的同时,也为人们以后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刘娟
关键词:圣经原型莎剧
论福克纳前后期创作思想的转变被引量:1
2012年
评论界一般将20世纪40年代末作为界线,把威廉·福克纳的创作分为前后两期。福克纳前后期小说创作思想经历了三个重要变化:从表现传统价值世界的毁灭到努力重建价值世界的转变,从寄希望于宗教救赎到对人类自身信念的增强,从"写人物"到"写思想"。他在后期创作中表现出更积极、更乐观的人生态度,并表现出向思想性和道德说教发展的倾向。
刘娟卜立进
关键词:福克纳信念道德说教
自然·人——重读威廉·福克纳的《圣殿》
2012年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小说《圣殿》的创作中不仅关注人的世界,也同样关注作为自然环境的外部世界,以及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作家在《圣殿》创作中不仅细致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大背景下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还通过展现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的对立以及人与自我的对立,揭示出作家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向往,以及对破坏自然的现代工商业文明的深刻批判。
刘娟卜立进
关键词: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
《泰晤士报》和《中国日报》中新闻模糊限制语对比
2013年
通过文献搜索作者发现过去的模糊限制语研究中关于新闻的研究很少,更不用说对比研究英语新闻中的模糊限制语了。本文开始对英语新闻中模糊限制语进行对比研究,以《泰晤士报》和《中国日报》为个案对比分析英语新闻中的模糊限制语,将Hyland的模糊限制语分类应用于本文的语言材料分析,目的在于给中国对外记者提供一份实用的参考资料。
杨梅孙晓梅刘娟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泰晤士报》《中国日报》新闻
《愤怒的葡萄》中圣经文学元素体现出的生态忧患意识被引量:4
2012年
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被公认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长期以来,国内外多数研究者是从传统的圣经文学视阈对其加以评介。文章借助前人研究的成果,结合生态批评相关理论来展现作家如何在小说中使用圣经原型、圣经意象以及圣经叙事风格来体现其生态忧患意识,并最终达到警喻人类要有生态保护意识之目的。
卜立进王勇刘娟
关键词:《愤怒的葡萄》
女性生存的悲歌——苏童与福克纳作品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2015年
苏童和威廉·福克纳在各自文学创作中都细致而深刻地刻画出了女性的成长、爱情以及结局之悲剧。但在女性悲剧命运之源的理解上,福克纳着重批判美国旧南方奴隶社会的清教传统、父权制文化以及南方妇道观对女性的戕害,而苏童更关注女性自身的弱点,着重刻画潜伏于人类内心深处固有的文化结构和心理背景,不过二人对女性悲剧命运的体察、关注和同情却体现出了他们相似的人道主义立场和相同的对弱者的人性关怀。
刘娟卜立进
关键词:女性悲剧命运妇女观
日神退位之后——读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被引量:2
2012年
分析了《死于威尼斯》主人公阿申巴赫出游前后的形象变化,认为小说作者是借助神话隐喻,通过塑造阿申巴赫这个人物,表达了自己对人的理性与原欲的思考。阿申巴赫的故事,暗示了理性与原欲的关系:人作为理性动物,适当的原欲满足可以激发生命的激情与活力,但如果放纵欲望任其泛滥,则必将走向灭亡。
刘娟许锬
关键词:日神精神酒神精神原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